社恐是因为你不能接纳自己
我有个女性朋友长得很清秀,性格也属于温柔善解人意的,但是没有尝过过甜甜的爱情。她内心渴望,但是几乎零社交。我开玩笑说,就算老天爷给你打包好了意中人,也不知道往哪里给你投递过去。
朋友说,那没办法啊,我社恐,一到人多的地方我就不自在,不知道怎么和人聊天,总担心万一自己哪里说错话,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我说,你是不是回到家以后还会不停地想自己说过的话有没有哪里不合适的地方,或者别人的话是不是还有别的意思没听出来的?
她说,对对对,特别地累,脑子里根本停不下来。
我说,你社恐是因为你不能接纳自己。
有一个心理实验能很好地说明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如何影响了他们的人际关系。在这个实验中,心理学家请化妆师在10个志愿者脸上画上逼真的鲜血和疤痕,然后让志愿者照镜子看到自己可怕的妆容。
接着,心理学家将镜子收走,告诉志愿者,为了让妆容看起来更逼真,需要在原本的妆容上再加工。实际上,这个“再加工”是悄悄用湿棉纱将假疤痕和血迹彻底清除掉,但志愿者不知情,以为自己还带着原来的妆容。
志愿者随后被分别带到了各大医院的候诊室,装扮成患者,并观察和感受人们的反应。
实验结束后,志愿者们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的的感受竟然高度相似,都觉得人们缺乏善意,厌恶带着鲜血和疤痕的自己,还总是很无礼地盯着自己的伤疤。
所以,当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会直接影响我们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我们内心的伤疤会影响我们对他人的感受。
在心理学上,将自己不好的感觉放在他人身上,认为他人对自己有敌意的过程叫做【投射】。
投射在人际关系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我们对自己越不认可,就越会认为他人对我们不认可。
当我们认为他人的敌意特别大的时候,就会陷入或【战】或【逃】的模式——要么退缩躲在家里,要么和别人发生冲突。
要摆脱社恐,我们需要直面自己的伤疤。
内心的伤疤往往是成长过程中养育者对待我们的方式造成的。
如果父母能够给予及时的回应、支持、鼓励和正面反馈,孩子在父母眼中看到一个可爱的、珍贵的、有能力的、值得被信任的自己,TA对自己就有充分的认可。
如果父母长期缺席或者打压,令孩子处在无助和孤独的状态中,孩子看到的自己就是一个不值得被爱的、丑陋的、有缺陷的自己,这样的自己充满了羞耻感,在人际关系中呈现逃避倾向。
许多父母可能没想到自己对孩子的一个评价能改变孩子的整个心态乃至人生。
举个有意思的例子,在电影《哪吒》第一部中,小哪吒因为天生神力遭到钱塘关百姓的躲避还有小孩子们的攻击,使得他破罐子破摔,到处闯祸捉弄别人,惹得钱塘关鸡犬不宁。
当小哪吒的妈妈李夫人劝导他要为百姓斩妖除魔的时候,小哪吒愤怒地说:“为他们斩妖除魔,做梦。他们把我当妖怪,我就当妖怪给他们瞧瞧。“
而这时候,小哪吒的爸爸李靖告诉他,百姓之所以害怕他的神力,是因为他是灵珠转世,是天生要担负起替天行道的重任的。
这下,小哪吒彻底收起了玩世不恭的态度,也不再和百姓对着干了,而开始学本领打妖怪了。
在父母眼中孩子是什么样子的,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的社恐和不接纳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呢?
1.回顾我们的成长环境,找到心灵伤疤的成因。
是谁当初说的话悄无声息地潜入你的大脑,殖民了你的思想呢?
这些话是什么?
把它们写在纸上,就像实验中志愿者看着镜子中画着鲜血和伤疤的妆容。
告诉自己,这些献血和伤疤,不是你自己,不能够代表你。
2.与内在审判者对话,一遍又一遍。
不接纳自己的人,内心都有一个严厉的审判者。
这些审判者是当年内化了的养育者。
他们往往口出恶言,给你盖上极严重的罪名,令你喘不过气来。
觉察这个内在审判者,与他对话,告诉他,他说的都是错的。
3.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
去人群中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
每段关系都是一面镜子,能照出你的样子。
你会发现,自己有这么多的面相,这些面相拼凑起来才是真正的你。
这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不再是个平面人,而是一个立体的人,丰富且美好。
祝愿每个人都可以欣赏自己,爱自己,享受这个世界。
基督山女伯爵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进入心理咨询行业的最短途径指南 (85人喜欢)
- 一份价值5000块钱的育儿书单 (45人喜欢)
- 做心理咨询后,出现了三个明显的“后遗症” (66人喜欢)
- 很难交到朋友的背后 (154人喜欢)
- 想挣钱的心理咨询师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咨询师 (6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