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的主旨本就是“弑神”,何来的“弑父”
25年春节《 哪吒之魔童闹海 》上映后,竟然有人造谣称,哪吒的主旨从弑父改为弑神。可笑。 《封神演义》中,哪吒闹海杀夜叉三太子的过程俨然一部cult片。只不过他本身就是正派的代言人、且有天命在身,恐怕是天王老子来了都奈何不了他。哪吒既然代表天数,其暴行便被视作上天的旨意,所以杀龙王三太子虽然可以归类为“弑神”,不过更适合的应该叫神遇到了天劫了。哪吒此间一直大喊“我是金光洞太乙真人弟子”,不过是想强调自己“弑神”行为的正当性。(从现代价值观角度来看当然是小垃圾一个。) 哪吒为灵珠子,神通无敌,却应杀劫,害了三太子,其父惶惶不安,唯恐此子再生事端、累及自身,所以哪吒自戕后,他毁掉了哪吒坐像。哪吒生性狠厉,对于仇人、哪怕是父亲亦不肯放过,后仙家干涉,赐李靖法宝金塔,这才结了父子恩怨。文中写道,哪吒不忿,问兄长:“我不是,还是他不是?” 二哥大惊:“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 可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即便神通如哪吒,到底奈何不得父亲。 到了79版《哪吒闹海》,哪吒洗去了戾气,只剩下神通,化身为传统的神话英雄形象(跟孙悟空没什么关系,史诗格萨尔王传中有很多类似形象)。他看到龙王不降雨,反而索要童男童女,便挺身而出。但他的举动遭到龙宫报复,父亲李靖恐惧下把他抓起来,甚至要牺牲哪吒,但他还是不忍杀自己的孩子。 这里,龙王代表凶残、蹂躏百姓的大官僚形象、李靖是懦弱无能、只求自保的小官僚形象,哪吒是斗天斗地的英雄形象。哪吒自刎,不仅与父亲决裂、更是与投降主义的斗争,是身为英雄、经受磨难、脱胎重生的过程。他一复活,便要再次打击龙王,捣毁龙王牌位、大闹水晶宫。本质都是与反人民的统治阶级的斗争。 总之,《哪吒闹海》的矛盾中心始终是凶残的龙王和善良的百姓间的矛盾,根本不是父子纲常的矛盾。只不过受伦理纲常逼迫而自戕在传统文学作品中较为少见,故而在流传中被放大了。 所以,哪吒就是哪吒,无论是《封神演义》中无论是非善恶一棍子打死的任性哪吒,还是79版英雄小哪吒,都是年幼天真却武力超凡的少年英雄,哪一版哪吒都没有弑父,还是不要以讹传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