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之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南京条约》等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为:一、割地;二、赔款;三、五口通商、四、新定税则。至于鸦片合法化,巴麦尊规定,英国政府“并不作任何要求”,只要求璞鼎查劝说清朝放弃禁烟法令。根据璞鼎查后来的报告,耆英曾作出保证,清朝今后将禁烟范围“局限于本国兵民”,也就是说,不再对英国鸦片贩子采取行动。尽管条约已经签字,获御笔批准,但道光帝心有不甘,于是命令耆英等人继续交涉,挽回一些“天朝”的利益。而耆英在未收到道光帝的谕令前,就已主动行动了。他给璞鼎查发去照会,所附清单中提出了多项交涉内容,结果不但未挽回利益,反而引来了灾祸。清单中的第八项提出:“此后英国商民,如有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人由内地惩办,避免衅端。他国夷商仍不得援以为例。”这等于把对英人的审判权主动让给英方,使对方获得治外法权。第九项:中国“奸民犯法”而“投入英国货船、兵船”,英方“必须送出交官,不可庇匿”。这实际放弃了清朝到英船上搜查、逮捕中国罪犯的权力。船桅上的英国国旗成为不法之徒的保护伞,14年后的“亚罗号事件”就是一例。
当璞鼎查收到耆英9月1日发出的照会后,一下子就发现了新的机会,他于5日复照耆英。根据照会的提议,1843年10月8日,耆英与璞鼎查在虎门签订了“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约”,又称虎门条约。先前公布的“五口通商章程:海关则例”,也作为该约的附件正式成立。综合中英虎门条约及其附件,清朝进一步丧失了四项重大权益。一、关税自主权。南京条约中文本第十款规定:各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户部颁发晓示。”这里的“秉公议定”并非协定关税的意思,根据条约的英文本可知,这是指清政府在制定新的关税则例时应秉以“公平”的原则。但是,耆英给璞鼎查的照会中提出“照粤海关输税章程”,这就违反了条约,因为该约中英文本都明确规定须要制定新例。璞鼎查对耆英的提议没有依据条约加以拒绝,而是诱之谈判。而谈判关税的做法,本身就违法了南京条约。最终,“海关税则“将26类160余种货物税率用两国协定的方式规定下来,清政府也就从此承担了条约义务,从而在实际上丧失了单独改变税率的权力。二、对英人的司法审判权。根据耆英照会中的清单第八项,在“海关税则”的第13款中明确规定了在华英人完全置于中国司法法律体系之外。三、片面最惠国待遇。中英虎门条约的第8款规定“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四、英舰自由出入通商口岸权。
1844年,清方又与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了《黄埔条约》。《望厦条约》第34款中,提到了十二年后的修约,这成为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理由之一。而在中法签订《黄埔条约》后,经过法方的多次交涉,道光帝终于在1846年宣布,基督教驰禁。
-
Churchill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06 10:59:27
Churchill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谈自由贸易与全球化 (1人喜欢)
- 影评《古相思曲》里的历史观 (1人喜欢)
- 中国近代史之五四运动 (1人喜欢)
- 谈高中双休和教育内卷 (1人喜欢)
- 特朗普对巴以和俄乌的方案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