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与美颜
修改与美颜
20250205
DeepSeek火了,也有了手机上的对话应用,也就有了使用DeepSeek的消遣,类似于游戏,不管是啥,也算是一种使用,会逐渐的进入常态。
当然我也跟着凑热闹,热闹过后,也想玩点别的。听说过AI可以帮助修改润色文本,就也试一试。
去年走黄河的时候也去了鹳雀楼,完成了把理想照进现实的愿望,如同之前的一个说法,看见鹳雀楼,有一种见光死的意思,也就对之前内心构造出来的意境有了一种否定,不知道这种否定是源于内在的不足,还是现实本身,感觉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
且不说“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只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根本就是一种意念,没有那种想象中的场景与气魄。差不多前后左右都是山,阻隔了视线,再上一层楼,再上十层楼,也就只能看见那么多,怎么穷尽呢。也算是有感而发,就写了三段,借以抒怀。
之一:
抬手描雁迹,举目望天齐,关山尽收揽,何需再登梯。
之二:
飞阁穷尽处,不见黄河流。水远楼不济,登高难解忧。
之三:
亭台高千尺,重嶂寸把长,到得及至处,不见落日光。
即兴之作,其中自然有一些个性,可以打磨,可以用DeepSeek试试。结果出来了,还加了标题。
之一:《登高》
抬手描雁迹,举目望天低。关山皆入眼,何需再登梯。
之二:《登高有感》
飞阁穷目力,黄河天际流。水远楼难渡,登高未解愁。
之三:《登高望远》
亭台耸千尺,重嶂似寸长。及至最高处,落日已深藏。
体会下来,只有第一段的改写还算有些味道,保留了原义,其他的两段似乎真的改了,有些走样了。
不管怎样,机器的思维在此时的确是胜了一筹的,但是这总胜利的意义如何呢。
又想起了一件事儿,就是趋同。从某种意义上讲,趋同是一种失败,不知道这种趋同在AI之中是否会有表现,现实之中的美颜或许会是一个例子。假如AI也像美颜一样,估计就会是灾难了。
另一方面,DeepSeek还有些随意性。再让DeepSeek对第一段进行修改,并且修改了两次,结果有些让人失望,有越描越黑的感觉,完全背离了我的初衷。每一次修改还煞有介事的分析和推理,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之一: 一改 《登高抒怀》
抬手摹雁迹,举目望天低。关山皆入眼,何需更上梯
之一:二改
抬手摹雁字,举目送云西。关山皆入袖,何必借天梯。
就像古语说的,一而再,再而三,势必竭也,DeepSeek也是一样。如果不是,如何解释这个结果呢。
其实重点不是这个,而是其随意性。假如所谓的修改是一种真实,那么修改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而不是变动的,随意地。DeepSeek知道是进行再次的修改,然后经过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推理,得出了一个新的结果。
如何理解这个结果呢。
第一种理解是迎合。他知道我在进行二次修改,就以为可能是我对第一次的结果不满意,就给出了一个新的结果。
第二种理解是随意。对于原始语句的分析和推演,会有若干个结果,没有固定统一的标准,随意拿出一个,应付差事。
不管怎样,所谓的好与不好,都是有局限性的,在某种特定的场合中,是会有某种特定的结果的,不该有太大的偏差,或者说结果应该是趋同的,不应该是离散的,不确定的,如果没有确定的结果,修改的意义何在。
这里似乎出现了一个悖论,就是趋同与离散。其实也可以理解。如果是自然的,离散与趋同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是自然的;如果是人为的,离散与趋同就有了意义,因为人为的干预与选择,就是形成趋同,避免离散。
如果这样理解和解读,就有些不还理解了。
在一方面,如果AI润色和修改成为主流和现实,那么是不是会形成一种像满大街跑人造美女一般的景象,那将会是一种这样的景象和结果,是不是一种自我阉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