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条中的节日亮光

文=独居江南
(作者简介:INFP_独立撰稿人_现居东莞)
1924年,11月27日,美国感恩节。
早上九点,梅西百货圣诞大游行正式开始。
四辆花车、四支乐队,和一群精灵、小丑、牛仔骑士们一起出发。
花车以流行童谣为主题,通过人物和场景的设计,再现了童谣中的经典画面。
伴着欢快的音乐,花车缓缓前进,回忆沿街洒落,观众尖叫不断。
花车上的表演者时而载歌载舞,时而抛洒糖果,整条街道都弥漫着欢乐。
队伍中,还有一个由大象、猴子和骆驼组成的即兴马戏团。
中午时分,游行队伍抵达终点:梅西百货先驱广场旗舰店。
当圣诞老人乘坐雪橇,驶入旗舰店门前的广场时,人群爆发出一片欢呼。他坐上金色宝座,吹响号角,梅西百货的圣诞橱窗也随之揭幕,购物季正式开启。
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百货业也跟着腾飞。不管是市区还是郊区的居民,都喜欢去百货公司购物。
那时,虽然还没有「黑色星期五」,但已经有了假期购物潮。
在这股热潮中,梅西百货疯狂扩张。1924年,先驱广场店经过扩建,面积超过了九万平米,被评为「全球最大商店」。
为了宣传旗舰店,也为即将到来的假期促销,梅西百货便在这一年,举行了首次圣诞大游行。
这次游行长达近10公里,吸引了约25万名市民前来观看。
队伍中的童话人物,由百货公司的员工们扮演。他们当时并不知道,自己正在开启一段传奇。
自此之后,梅西百货圣诞游行变成了一项传统,并逐渐发展成全球瞩目的盛事,成为了美国文化的象征。
金光闪闪的咆哮年代,节日意味着消费、团聚、享受美食以及各类庆祝活动。
感恩节是美国的传统节日。20年代,在节日的前几天,主妇们就要开始准备感恩节大餐。她们会精心挑选一只肥美的火鸡,以及各种馅料和配菜。
感恩节的晚上,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桌子正中,摆着一只烤好的火鸡,金黄酥脆,香气浓郁。
火鸡旁边放着各种配菜:嫩绿的青豆、香甜的南瓜派、酸甜的蔓越莓酱、丝滑的奶油蘑菇汤……
在晚餐开始之前,大家会一起祈祷,感谢上帝赐予的健康和平安。随后在欢声笑语中,母亲用刀轻轻切开火鸡,肉汁流淌而出。
表皮焦香内里鲜嫩的火鸡,搭配滑润的肉汁,每一口都是幸福的味道。
感恩节过后的第二天,大家开始为圣诞节忙碌。
那段时间,大街上飘荡着欢快的圣诞颂歌。空气里弥漫着,烤栗子和热红酒的香气。
「Jingle bells,jingle bells,Jingle all the way。Oh,what fun it is to ride In a one-horse open sleigh。」
人们一边听着《铃儿叮当响》,一边被彩灯闪烁的商品橱窗吸引,然后走进百货公司,挑选自己想要的商品。
1923年,柯立芝总统在白宫,点亮了第一棵国家圣诞树。那是一棵15米高的香脂冷杉,上面点缀了 2,500 个彩灯。
那个年代,普通家庭也会购买一棵冷杉,用金属丝、雪娃娃、蔓越莓花环装点成圣诞树。
平安夜的晚上,孩子们会带着期待入睡。第二天醒来时,他们会看到床柱上挂着圣诞袜,里面装满了糖果和玩具。
然而,金色泡沫膨胀得越大,就破裂得越干脆。
1929年10月24日,股市开始崩溃。到第六天时,大部分股民已经绝望。
时代轰然下坠,人们眼睁睁地看着财富蒸发,但毫无办法。
股市崩盘之后,紧接着就是银行破产、公司倒闭,大量工人失业,大萧条就此拉开序幕。
普通人的生活无以为继,曾经西装革履的白领,也出现在了救济站门口的队伍里。
人们为了活下去,有什么吃什么。面包因为便宜,易存储,在家也能做,很受欢迎。
为了不浪费剩菜,炖菜开始流行。把通心粉、罐装番茄和剩菜一起炖着,也是一餐。
乡下人则就地取材,野草、蒲公英、紫萝兰叶、野莴苣等都成了食物。
到了感恩节,一些家庭买不起火鸡。他们的晚餐是用碎牛肉、面包屑和洋葱等配料做成的肉饼,以及玉米面包。
1930年感恩节前夕,恶贯满盈的黑帮老大卡彭,在芝加哥新开了一家施粥所,为成千上万的失业者提供热餐。感恩节当天,卡彭还为5000民众准备了节日大餐:炖牛肉。
大萧条时期等待圣诞老人的孩子们,早晨打开袜子时,通常看不到糖果和玩具,而会得到一只橙子。那个年代,橙子是最常见的圣诞礼物。
有的妈妈会拆掉旧毛衣,把毛线织成一对袜子或手套,送给孩子。也有人收到奶奶用面粉袋做的裙子。
那时的礼物最重要的是实用,而不是让人惊喜。
萧条年代的圣诞节也要有圣诞树,但不一定要买。可以去山上砍一棵小松树,再自己动手做纸花、爆米花链、星星等装饰品,挂上去。
晚餐后,一家人一起玩拼字、大富翁、寻找顶针等游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亲情得以重新连接。
1931年,是美国经济大萧条的第三年。失业率飙升,人们生活困苦不堪。
此时,正在兴建当中的洛克菲勒中心备受关注,因为它提供了40000多个工作岗位。
那年圣诞节前,洛克菲勒中心的一群工人,凑钱合买了一棵约6米高的冷杉。
他们用家人手工制作的纸花、蔓越莓链以及易拉罐来装饰它。
当这棵圣诞树被点亮时,灰扑扑的工地也变得温暖了起来。工人们聚在树下,一起唱起了圣诞颂歌。那歌声驱散了寒冷,也驱散了心里的阴霾。
这棵圣诞树,不但照亮了洛克菲勒中心的工地,也照亮了整个纽约。让压抑绝望的社会氛围,透进了一丝光明,一缕期盼。
1933年,洛克菲勒中心举行了圣诞树亮灯仪式,这标志着纽约圣诞传统的诞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洛克菲勒中心的圣诞树越来越高大,装饰也越来越精美。甚至成为了纽约最知名的地标之一,每年都会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这棵圣诞树不仅代表着节日的氛围,也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光明终将驱散黑暗的信念。
这一切都源于美国大萧条时期,洛克菲勒中心那群工人的乐观和坚定。他们在美国最黑暗的时刻,点亮了圣诞树,也点亮了人们心中的希望。
延伸阅读:
年夜饭,让我们重新体会被爱的滋味 https://www.douban.com/note/824965247/?_i=36954053X-BluN
江南的故事酒馆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AI狂飙,人类将去向何方? (1人喜欢)
- 如何让自己越来越自信?
- 大S与逝去的时代 (9人喜欢)
- 如何把DeepSeek调教成超强写作助理 (1人喜欢)
- DeepSeek请回答:经济越萧条,哪些行业越赚钱?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