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选段
江都易王非……二十七年薨,子建嗣。建為太子時,邯鄲人梁蚡持女欲獻之易王,建聞其美,私呼之,因留不出。蚡宣言曰:“子乃與其公爭妻!”建使人殺蚡。蚡家上書,下廷尉考,會赦,不治。易王薨未葬,建居服舍,召易王所愛美人淖姬等凡十人與姦。建女弟徵臣為蓋侯子婦,以易王喪來歸,建復與姦。建異母弟定國為淮陽侯,易王最小子也,其母幸立之,具知建事,行錢使男子荼恬上書告建淫亂,不當為後。事下廷尉,廷尉治恬受人錢財為上書,論棄市。建罪不治。
——《景十三王傳》
而子夫生三女,元朔元年生男據,遂立為皇后。
——《外戚傳》
主父偃,齊國臨菑人也……偃說上曰:“古者諸侯地不過百里,彊弱之形易制。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彊而合從以逆京師。今以法割削,則逆節萌起,前日朝錯是也。今諸侯子弟或十數,而適嗣代立,餘雖骨肉,無尺地之封,則仁孝之道不宣。願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願,上以德施,實分其國,必稍自銷弱矣。”於是上從其計。又說上曰:“茂陵初立,天下豪桀兼并之家,亂眾民,皆可徙茂陵,內實京師,外銷姦猾,此所謂不誅而害除。”上又從之。
——《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
燕王劉澤,高祖從祖昆弟也……澤王燕二年,薨,諡曰敬王。子康王嘉嗣,九年薨。子定國嗣。定國與父康王姬姦,生子男一人。奪弟妻為姬。與子女三人姦。定國有所欲誅殺臣肥如令郢人,郢人等告定國。定國使謁者以它法劾捕格殺郢人滅口。至元朔中,郢人昆弟復上書具言定國事。下公卿,皆議曰:“定國禽獸行,亂人倫,逆天道,當誅。”上許之。定國自殺,立四十二年,國除。
——《荊燕吳傳》
尊立衛皇后及發燕王定國陰事,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賂遺累千金。
——《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
齊孝王之自殺也,景帝聞之,以為齊首善,以迫劫有謀,非其罪也,召立孝王太子壽,是為懿王。二十三年薨,子厲王次昌嗣。其母曰紀太后。太后取其弟紀氏女為王后,王不愛。紀太后欲其家重寵,令其長女紀翁主入王宮正其後宮無令得近王,欲令愛紀氏女。王因與其姊翁主姦。
齊有宦者徐甲,入事漢皇太后。皇太后有愛女曰脩成君,脩成君非劉氏子,太后憐之。脩成君有女娥,太后欲嫁之於諸侯。宦者甲乃請使齊,必令王上書請娥。皇太后大喜,使甲之齊。時主父偃知甲之使齊以取后事,亦因謂甲:“即事成,幸言偃女願得充王後宮。”甲至齊,風以此事。紀太后怒曰:“王有后,後宮備具。且甲,齊貧人,及為宦者入事漢,初無補益,乃欲亂吾王家!且主父偃何為者?乃欲以女充後宮!”甲大窮,還報皇太后曰:“王已願尚娥,然事有所害,恐如燕王。”燕王者,與其子昆弟姦,坐死。故以燕感太后。太后曰:“毋復言嫁女齊事。”事寖淫聞於上。主父偃由此與齊有隙。
偃方幸用事,因言:“齊臨菑十萬戶,巿租千金,人眾殷富,鉅於長安,非天子親弟愛子不得王此。今齊王於親屬益疏。”乃從容言呂太后時齊欲反,及吳楚時孝王幾為亂。今聞齊王與其姊亂。於是武帝拜偃為齊相,且正其事。偃至齊,急治王後宮宦者為王通於姊翁主所者,辭及王。王年少,懼以罪為吏所執誅,乃飲藥自殺。
——《高五王傳》
偃始為布衣時,嘗游燕、趙,及其貴,發燕事。趙王恐其為國患,欲上書言其陰事,為居中,不敢發。及其為齊相,出關,即使人上書,告偃受諸侯金,以故諸侯子多以得封者。及齊王以自殺聞,上大怒,以為偃劫其王令自殺,乃徵下吏治。偃服受諸侯之金,實不劫齊王令自殺。上欲勿誅,公孫弘爭曰:“齊王自殺無後,國除為郡,入漢,偃本首惡,非誅偃無以謝天下。”乃遂族偃。
——《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
後數使使至長安迎徵臣,魯恭王太后聞之,遺徵臣書曰:“國中口語籍籍,慎無復至江都。”後建使謁者吉請問共太后,太后泣謂吉:“歸以吾言謂而王,王前事漫漫,今當自謹,獨不聞燕齊事乎?言吾為而王泣也。”吉歸,致共太后語,建大怒,擊吉,斥之。
——《景十三王傳》
初,王數以舉兵謀問伍被……伍被自詣吏,具告與淮南王謀反。吏因捕太子、王后,圍王宮,盡捕王賓客在國中者,索得反具以聞。上下公卿治,所連引與淮南王謀反列侯、二千石、豪桀數千人,皆以罪輕重受誅。衡山王賜,淮南王弟,當坐收。有司請逮捕衡山王,上曰:“諸侯各以其國為本,不當相坐。與諸侯王列侯議。”趙王彭祖、列侯讓等四十三人皆曰:“淮南王安大逆無道,謀反明白,當伏誅。”膠西王端議曰:“安廢法度,行邪辟,有詐偽心,以亂天下,營惑百姓,背畔宗廟,妄作妖言。春秋曰‘臣毋將,將而誅。’安罪重於將,謀反形已定。臣端所見其書印圖及它逆亡道事驗明白,當伏法。論國吏二百石以上及比者,宗室近幸臣不在法中者,不能相教,皆當免,削爵為士伍,毋得官為吏。其非吏,它贖死金二斤八兩,以章安之罪,使天下明知臣子之道,毋敢復有邪僻背畔之意。”丞相弘、廷尉湯等以聞,上使宗正以符節治王。未至,安自刑殺。后、太子諸所與謀皆收夷。國除為九江郡。
衡山王賜,后乘舒生子三人,長男爽為太子,次女無采,少男孝。姬徐來生子男女四人,美人厥姬生子二人。
后乘舒死,立徐來為后,厥姬俱幸。兩人相妒,厥姬乃惡徐來於太子,曰“徐來使婢蠱殺太子母。”太子心怨徐來。徐來兄至衡山,太子與飲,以刃刑傷之。后以此怨太子,數惡之於王。女弟無采嫁,棄歸,與客姦。太子數以數讓之,無采怒,不與太子通。后聞之,即善遇無采及孝。孝少失母,附后,后以計愛之,與共毀太子,王以故數繫笞太子。……后知王決廢太子,又欲并廢孝。后有侍者善舞,王幸之,后欲令與孝亂以污之,欲并廢二子而以己子廣代之。……衡山王即上書謝病,上賜不朝。乃使人上書請廢太子爽,立孝為太子。爽聞,即使所善白嬴之長安上書,言衡山王與子謀逆,言孝作兵車鍛矢,與王御者姦。至長安未及上書,即吏捕嬴,以淮南事繫。王聞之,恐其言國陰事,即上書告太子,以為不道。事下沛郡治。元狩元年冬,有司求捕與淮南王謀反者,得陳喜於孝家。吏劾孝首匿喜。孝以為陳喜雅數與王計反,恐其發之,聞律先自告除其罪,又疑太子使白嬴上書發其事,即先自告所與謀反者枚赫、陳喜等。廷尉治,事驗,請逮捕衡山王治。上曰:“勿捕。”遣中尉安、大行息即問王,王具以情實對。吏皆圍王宮守之。中尉、大行還,以聞。公卿請遣宗正、大行與沛郡雜治王。王聞,即自殺。孝先自告反,告除其罪。孝坐與王御婢姦,及后徐來坐蠱前后乘舒,及太子爽坐告王父不孝,皆棄市。諸坐與王謀反者皆誅。國除為郡。
——《淮南衡山濟北王傳》
元狩元年……夏四月,赦天下。丁卯,立皇太子。
——《武帝紀》
建亦頗聞淮南、衡山陰謀,恐一日發,為所并,遂作兵器。號王后父胡應為將軍。中大夫疾有材力,善騎射,號曰靈武君。作治黃屋蓋;刻皇帝璽,鑄將軍、都尉金銀印;作漢使節二十,綬千餘;具置軍官品員,及拜爵封侯之賞;具天下之輿地及軍陳圖。遣人通越繇王閩侯,遺以錦帛奇珍,繇王閩侯亦遺建荃、葛、珠璣、犀甲、翠羽、蝯熊奇獸,數通使往來,約有急相助。及淮南事發,治黨與,頗連及建,建使人多推金錢絕其獄。……積數歲,事發覺,漢遣丞相長史與江都相雜案,索得兵器璽綬節反具,有司請捕誅建。制曰:“與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議。”議皆曰:“建失臣子道,積久,輒蒙不忍,遂謀反逆。所行無道,雖桀紂惡不至於此。天誅所不赦,當以謀反法誅。”有詔宗正、廷尉即問建。建自殺,后成光等皆棄市。六年國除,地入于漢,為廣陵郡。
——《景十三王傳》
元狩六年……夏四月乙巳,廟立皇子閎為齊王,旦為燕王,胥為廣陵王。
元鼎……五年……九月,列侯坐獻黃金酎祭宗廟不如法奪爵者百六人。
元封元年……秋……齊王閎薨。
——《武帝紀》
閎母王夫人有寵,閎尤愛幸,立八年,薨,無子,國除。
——《武五子傳》
膠西于王端,孝景前三年立。為人賊盭,又陰痿,一近婦人,病數月。有所愛幸少年,以為郎。郎與後宮亂,端禽滅之,及殺其子母。數犯法,漢公卿數請誅端,天子弗忍,而端所為滋甚。有司比再請,削其國,去太半。端心慍,遂為無訾省。府庫壞漏,盡腐財物,以鉅萬計,終不得收徙。令吏毋得收租賦。端皆去衛,封其宮門,從一門出入。數變名姓,為布衣,之它國。
相二千石至者,奉漢法以治,端輒求其罪告之,亡罪者詐藥殺之。所以設詐究變,彊足以距諫,知足以飾非。相二千石從王治,則漢繩以法。故膠西小國,而所殺傷二千石甚眾。
立四十七年薨,無子,國除。地入于漢,為膠西郡。
——《景十三王傳》
天漢……四年……夏四月,立皇子髆為昌邑王。
——《武帝紀》
趙敬肅王彭祖以孝景前二年立為廣川王。趙王遂反破後,徙王趙。彭祖為人巧佞,卑諂足共,而心刻深,好法律,持詭辯以中人。多內寵姬及子孫……
彭祖取江都易王寵姬,王建所姦淖姬者,甚愛之,生一男,號淖子……
相二千石欲奉漢法以治,則害於王家。是以每相二千石至,彭祖衣帛布單衣,自行迎除舍,多設疑事以詐動之,得二千石失言,中忌諱,輒書之。二千石欲治者,則以此迫劫;不聽,乃上書告之,及汙以姦利事。彭祖立六十餘年,相二千石無能滿二歲,輒以罪去,大者死,小者刑。以故二千石莫敢治,而趙王擅權。使使即縣為賈人榷會,入多於國租稅。以是趙王家多金錢,然所賜姬諸子,亦盡之矣。
彭祖不好治宮室禨祥,好為吏。上書願督國中盜賊。常夜從走卒行徼邯鄲中。諸使過客,以彭祖險陂,莫敢留邯鄲。
——《景十三王傳》
江充字次倩,趙國邯鄲人也。充本名齊,有女弟善鼓琴歌舞,嫁之趙太子丹。齊得幸於敬肅王,為上客。
久之,太子疑齊以己陰私告王,與齊忤,使吏逐捕齊,不得,收繫其父兄,按驗,皆棄市。齊遂絕跡亡,西入關,更名充。詣闕告太子丹與同產姊及王後宮姦亂,交通郡國豪猾,攻剽為姦,吏不能禁。書奏,天子怒,遣使者詔郡發吏卒圍趙王宮,收捕太子丹,移繫魏郡詔獄,與廷尉雜治,法至死。
趙王彭祖,帝異母兄也,上書訟太子罪,言“充逋逃小臣,苟為姦訛,激怒聖朝,欲取必於萬乘以復私怨。後雖亨醢,計猶不悔。臣願選從趙國勇敢士,從軍擊匈奴,極盡死力,以贖丹罪。”
——《蒯伍江息夫傳》
久之,竟赦出。後彭祖入朝,因帝姊平陽隆慮公主,求復立丹為太子,上不許。
——《景十三王傳》
初,充召見犬臺宮……問以當世政事,上說之……充因自請,願使匈奴……上以充為謁者,使匈奴還,拜為直指繡衣使者,……上以充忠直,奉法不阿,所言中意……後充從上甘泉,逢太子家使乘車馬行馳道中,充以屬吏。太子聞之,使人謝充曰:“非愛車馬,誠不欲令上聞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寬之!”充不聽,遂白奏。上曰:“人臣當如是矣。”大見信用,威震京師。
——《蒯伍江息夫傳》
拳夫人進為婕妤,居鉤弋宮,大有寵,元始三年生昭帝,號鉤弋子。任身十四月乃生,上曰:“聞昔堯十四月而生,今鉤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門曰堯母門。
——《外戚傳》
太始三年直指使者江充為水衡都尉……
——《百官公卿表》
彭祖以征和元年薨,諡敬肅王。彭祖薨時,淖姬兄為漢宦者,上召問:“淖子何如?”對曰:“為人多欲。”上曰:“多欲不宜君國子民。”問武始侯昌,曰:“無咎無譽。”上曰:“如是可矣。”遣使者立昌,是為頃王……
——《景十三王傳》
廣川……繆王齊……初齊有幸臣乘距,已而有罪,欲誅距。距亡,齊因禽其宗族。距怨王,乃上書告齊與同產姦。是後,齊數告言漢公卿及幸臣所忠等,又告中尉蔡彭祖捕子明,罵曰:“吾盡汝種矣!”有司案驗,不如王言,劾齊誣罔,大不敬,請繫治。齊恐,上書願與廣川勇士奮擊匈奴,上許之。未發,病薨。有司請除國,奏可。
——《景十三王傳》
會陽陵朱安世告丞相公孫賀子太僕敬聲為巫蠱事,連及陽石、諸邑公主,賀父子皆坐誅。語在賀傳。後上幸甘泉,疾病,充見上年老,恐晏駕後為太子所誅,因是為姦,奏言上疾祟在巫蠱。於是上以充為使者治巫蠱。充將胡巫掘地求偶人,捕蠱及夜祠,視鬼,染汙令有處,輒收捕驗治,燒鐵鉗灼,強服之。民轉相誣以巫蠱,吏輒劾以大逆亡道,坐而死者前後數萬人。是時,上春秋高,疑左右皆為蠱祝詛,有與亡,莫敢訟其冤者。充既知上意,因言宮中有蠱氣,先治後宮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后,遂掘蠱於太子宮,得桐木人。太子懼,不能自明,收充,自臨斬之。罵曰:“趙虜!亂乃國王父子不足邪!乃復亂吾父子也!”
——《蒯伍江息夫傳》
太子使舍人無且持節夜入未央宮殿長秋門,因長御倚華具白皇后,發中廄車載射士,出武庫兵,發長樂宮衛,告令百官曰江充反。乃斬充以徇,炙胡巫上林中。遂部賓客為將率,與丞相劉屈氂等戰。長安中擾亂,言太子反,以故眾不肯附……太子之亡也,東至湖,臧匿泉鳩里。主人家貧,常賣屨以給太子。太子有故人在湖,聞其富贍,使人呼之而發覺。吏圍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脫……主人公遂格鬥死……太子有三男一女,女者平輿侯嗣子尚焉。及太子敗,皆同時遇害。衛侯、史良娣葬長安城南。史皇孫、皇孫妃王夫人及皇女孫葬廣明。皇孫二人隨太子者,與太子并葬湖。
——《武五子傳》
曾孫雖在襁褓,猶坐收繫郡邸獄。
——《宣帝紀》
及衛太子敗,齊懷王又薨,旦自以次第當立,上書求入宿衛。上怒,下其使獄。
——《武五子傳》
後數月,下詔曰:“廣川惠王於朕為兄,朕不忍絕其宗廟,其以惠王孫去為廣川王。”去即繆王齊太子也,
——《景十三王傳》
久之,巫蠱事多不信。上知太子惶恐無他意,而車千秋復訟太子冤,上遂擢千秋為丞相,而族滅江充家,焚蘇文於橫橋上,及泉鳩里加兵刃於太子者,初為北地太守,後族。
——《武五子傳》
鉤弋子年五六歲,壯大多知,上常言“類我”,又感其生與眾異,甚奇愛之,心欲立焉,以其年稚母少,恐女主顓恣亂國家,猶與久之。鉤弋婕妤從幸甘泉,有過見譴,以憂死……
——《外戚傳》
後元元年春……昌邑王髆薨。
——《武帝紀》
巫蠱事連歲不決。至後元二年,武帝疾,往來長楊、五柞宮,望氣者言長安獄中有天子氣,上遣使者分條中都官獄繫者,輕重皆殺之。
——《宣帝紀》
後元……二年……二月,行幸盩厔五柞宮。乙丑,立皇子弗陵為皇太子。丁卯,帝崩于五柞宮,
——《武帝紀》
即以綬自絞。后夫人隨旦自殺者二十餘人。天子加恩,赦王太子建為庶人,賜旦諡曰剌王。旦立三十八年而誅,國除。
——《武五子傳》
元平元年四月,昭帝崩,毋嗣。大將軍霍光請皇后徵昌邑王。六月丙寅,王受皇帝璽綬,尊皇后曰皇太后。癸巳,光奏王賀淫亂,請廢……秋七月,光奏議曰:“禮,人道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毋嗣,擇支子孫賢者為嗣。孝武皇帝曾孫病已,有詔掖庭養視,至今年十八,師受詩、論語、孝經,操行節儉,慈仁愛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後,奉承祖宗,子萬姓。”奏可。遣宗正德至曾孫尚冠里舍,洗沐,賜御府衣。太僕以軨獵車奉迎曾孫,就齊宗正府。庚申,入未央宮,見皇太后,封為陽武侯。已而群臣奉上璽綬,即皇帝位,謁高廟。
三月,詔曰:“蓋聞象有罪,舜封之。骨肉之親粲而不殊。其封故昌邑王賀為海昏侯。”
——《宣帝紀》
四月乙巳立,六十三年,五鳳四年,坐祝詛上,自殺。
——《諸侯王表》
胥壯大,好倡樂逸游,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猛獸。動作無法度,故終不得為漢嗣。
昭帝初立,益封胥萬三千戶,元鳳中入朝,復益萬戶,賜錢二千萬,黃金二千斤,安車駟馬寶劍。及宣帝即位,封胥四子聖、曾、寶、昌皆為列侯,又立胥小子弘為高密王。所以褒賞甚厚。
始,昭帝時,胥見上年少無子,有覬欲心。而楚地巫鬼,胥迎女巫李女須,使下神祝詛。女須泣曰:“孝武帝下我。”左右皆服。言“吾必令胥為天子。”胥多賜女須錢,使禱巫山。會昭帝崩,胥曰:“女須良巫也!”殺牛塞禱。及昌邑王徵,復使巫祝詛之。後王廢,胥寖信女須等,數賜予錢物。宣帝即位,胥曰:“太子孫何以反得立?”復令女須祝詛如前。又胥女為楚王延壽后弟婦,數相餽遺,通私書。後延壽坐謀反誅,辭連及胥。有詔勿治,賜胥黃金前後五千斤,它器物甚眾。胥又聞漢立太子,謂姬南等曰:“我終不得立矣。”乃止不詛。後胥子南利侯寶坐殺人奪爵,還歸廣陵,與胥姬左修姦。事發覺,繫獄,棄巿。相勝之奏奪王射陂草田以賦貧民,奏可。胥復使巫祝詛如前。
胥宮園中棗樹生十餘莖,莖正赤,葉白如素。池水變赤,魚死。有鼠晝立舞王后廷中。胥謂姬南等曰:“棗水魚鼠之怪甚可惡也。”居數月,祝詛事發覺,有司按驗,胥惶恐,藥殺巫及宮人二十餘人以絕口。公卿請誅胥,天子遣廷尉、大鴻臚即訊。胥謝曰:“罪死有餘,誠皆有之。事久遠,請歸思念具對。”胥既見使者還,置酒顯陽殿,召太子霸及子女董訾、胡生等夜飲,使所幸八子郭昭君、家人子趙左君等鼓瑟歌舞。王自歌曰:“欲久生兮無終,長不樂兮安窮!奉天期兮不得須臾,千里馬兮駐待路。黃泉下兮幽深,人生要死,何為苦心!何用為樂心所喜,出入無悰為樂亟。蒿里召兮郭門閱,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逝。”左右悉更涕泣奏酒,至雞鳴時罷。胥謂太子霸曰:“上遇我厚,今負之甚。我死,骸骨當暴。幸而得葬,薄之,無厚也。”即以綬自絞死。及八子郭昭君等二人皆自殺。天子加恩,赦王諸子皆為庶人,賜諡曰厲王。立六十四年而誅,國除。
——《武五子傳》
旦壯大就國,為人辯略,博學經書雜說,好星曆數術倡優射獵之事,招致游士。及衛太子敗,齊懷王又薨,旦自以次第當立,上書求入宿衛。上怒,下其使獄。後坐臧匿亡命,削良鄉、安次、文安三縣。武帝由是惡旦,後遂立少子為太子。
帝崩,太子立,是為孝昭帝,賜諸侯王璽書。旦得書,不肯哭,曰:“璽書封小。京師疑有變。”遣幸臣壽西長、孫縱之、王孺等之長安,以問禮儀為名。王孺見執金吾廣義,問帝崩所病,立者誰子,年幾歲。廣意言待詔五莋宮,宮中讙言帝崩,諸將軍共立太子為帝,年八九歲,葬時不出臨。歸以報王。王曰:“上棄群臣,無語言,蓋主又不得見,甚可怪也。”復遣中大夫至京師上書言:“竊見孝武皇帝躬聖道,孝宗廟,慈愛骨肉,和集兆民,德配天地,明並日月,威武洋溢,遠方執寶而朝,增郡數十,斥地且倍,封泰山,禪梁父,巡狩天下,遠方珍物陳于太廟,德甚休盛,請立廟郡國。”奏報聞。時大將霍光秉政,褒賜燕王錢三千萬,益封萬三千戶。旦怒曰:“
我當為帝,何賜也!”遂與宗室中山哀王子劉長、齊孝王孫劉澤等結謀,詐言以武帝時受詔,得職吏事,修武備,備非常。
群臣皆免冠謝。郎中成軫謂旦曰:“大王失職,獨可起而索,不可坐而得也。大王壹起,國中雖女子皆奮臂隨大王。”旦曰:“前高后時,偽立子弘為皇帝,諸侯交手事之八年。呂太后崩,大臣誅諸呂,迎立文帝,天下乃知非孝惠子也。我親武帝長子,反不得立,上書請立廟,又不聽。立者疑非劉氏。”
即與劉澤謀為姦書,言少帝非武帝子,大臣所共立,天下宜共伐之。使人傳行郡國,以搖動百姓。澤謀歸發兵臨淄,與燕王俱起……會缾侯劉成知澤等謀,告之青州刺史雋不疑,不疑收捕澤以聞。天子遣大鴻臚丞治,連引燕王。有詔弗治,而劉澤等皆伏誅。益封缾侯。
久之,旦姊鄂邑蓋長公主、左將軍上官桀父子與霍光爭權有隙,皆知旦怨光,即私與燕交通。旦遣孫縱之等前後十餘輩,多齎金寶走馬,賂遺蓋主。上官桀及御史大夫桑弘羊等皆與交通,數記疏光過失與旦,令上書告之。桀欲從中下其章。旦聞之,喜,上疏曰:“昔秦據南面之位,制一世之命,威服四夷,輕弱骨肉,顯重異族,廢道任刑,無恩宗室。其後尉佗入南夷,陳涉呼楚澤,近狎作亂,內外俱發,趙氏無炊火焉。高皇帝覽蹤跡,觀得失,見秦建本非是,故改其路,規土連城,布王子孫,是以支葉扶疏,異姓不得間也。今陛下承明繼成,委任公卿,群臣連與成朋,非毀宗室,膚受之愬,日騁於廷,惡吏廢法立威,主恩不及下究。臣聞武帝使中郎將蘇武使匈奴,見留二十年不降,還亶為典屬國。今大將軍長史敞無勞,為搜粟都尉。又將軍都郎羽林,道上移蹕,太官先置。臣旦願歸符璽,入宿衛,察姦臣之變。”
是時昭帝年十四,覺其有詐,遂親信霍光,而疏上官桀等。桀等因謀共殺光,廢帝,迎立燕王為天子。旦置驛書,往來相報,許立桀為王,外連郡國豪桀以千數。旦以語相平,平曰:“大王前與劉澤結謀,事未成而發覺者,以劉澤素夸,好侵陵也。平聞左將軍素輕易,車騎將軍少而驕,臣恐其如劉澤時不能成,又恐既成,反大王也。”旦曰:“前日一男子詣闕,自謂故太子,長安中民趣鄉之,正讙不可止,大將軍恐,出兵陳之,以自備耳。我帝長子,天下所信,何憂見反?”後謂群臣:“蓋主報言,獨患大將軍與右將軍王莽。今右將軍物故,丞相病,幸事必成,徵不久。”令群臣皆裝。
王愈憂恐,謂廣等曰:“謀事不成,妖祥數見,兵氣且至,柰何?”會蓋主舍人父燕倉知其謀,告之,由是發覺。丞相賜璽書,部中二千石逐捕孫縱之及左將軍桀等,皆伏誅。旦聞之,召相平曰:“事敗,遂發兵乎?”平曰:“左將軍已死,百姓皆知之,不可發也。”王憂懣,置酒萬載宮,會賓客群臣妃妾坐飲。王自歌曰:“歸空城兮,狗不吠,雞不鳴,橫術何廣廣兮,固知國中之無人!”華容夫人起舞曰:“髮紛紛兮寘渠,骨籍籍兮亡居。母求死子兮,妻求死夫。裴回兩渠間兮,君子獨安居!”坐者皆泣。
有赦令到,王讀之,曰:“嗟乎!獨赦吏民,不赦我。”因迎后姬諸夫人之明光殿,王曰:“老虜曹為事當族!”欲自殺。左右曰:“黨得削國,幸不死。”后妃夫人共啼泣止王。會天子使使者賜燕王璽書曰:“昔高皇帝王天下,建立子弟以藩屏社稷。先日諸呂陰謀大逆,劉氏不絕若髮,賴絳侯等誅討賊亂,尊立孝文,以安宗廟,非以中外有人,表裏相應故邪?樊、酈、曹、灌,攜劍推鋒,從高帝墾菑除害,耘鉏海內,勤苦至矣,然其賞不過諸侯。今宗室子孫曾無暴衣露冠之勞,裂地而王之,分財而賜之,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今王骨肉至親,敵吾一體,乃與他姓異族謀害社稷,親其所疏,疏其所親,有逆悖之心,無忠愛之義。如使古人有知,當何面目復舉齊酎見高祖之廟乎!”
旦得書,以符璽屬醫工長,謝相二千石:“奉事不謹,死矣。”即以綬自絞。后夫人隨旦自殺者二十餘人。天子加恩,赦王太子建為庶人,賜旦諡曰剌王。旦立三十八年而誅,國除。
——《武五子傳》
豫章太守廖奏言:「……海昏侯賀死,上當為後者子充國;充國死,復上弟奉親;奉親復死,是天絕之也。……」議皆以為不宜為立嗣,國除。
——《武五子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