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患者日常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脊髓损伤患者由于神经功能受损,排尿功能往往出现障碍,这使得他们更容易遭受泌尿系统感染的困扰。以下是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方法:

一、饮水管理
- 充足饮水
-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是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关键。建议患者每天饮用至少 1500 - 2000 毫升的水。足够的水分可以增加尿液生成,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减少细菌在泌尿系统中停留和繁殖的机会。
- 饮水时间可以均匀分布在一天之中,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以免增加肾脏负担。可以在早晨起床后、三餐之间以及睡前适量饮水。例如,早上起床后喝 300 - 500 毫升温水,每餐之间喝 200 - 300 毫升,睡前喝 100 - 200 毫升。

- 选择合适的饮品
- 以白开水为主,因为白开水是最纯净的补水方式,能够有效地补充身体所需水分。避免过多饮用咖啡、茶、碳酸饮料等,因为这些饮品可能含有咖啡因、糖分等成分,咖啡因有利尿作用,过度利尿可能导致尿液浓缩,而过多的糖分则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二、导尿护理(如果需要导尿)
- 严格无菌操作
- 如果患者需要长期导尿,在插入导尿管和更换尿袋时,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操作人员应洗净双手,戴上无菌手套,使用无菌的导尿管和尿袋。在插入导尿管过程中,要轻柔操作,避免损伤尿道黏膜,因为尿道黏膜损伤会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
- 导尿管的选择也很重要,要根据患者的尿道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导尿管,一般应选择较细的导尿管,以减少对尿道的刺激。

- 定期更换导尿管和尿袋
- 定期更换导尿管和尿袋是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措施。一般情况下,导尿管每周更换一次,尿袋每天更换一次。更换导尿管时,要注意观察尿液的情况,如颜色、透明度、有无沉淀物等。如果尿液出现浑浊、有异味或者血尿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 在更换尿袋时,要注意先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更换后要确保引流管通畅,尿袋位置要低于膀胱水平,避免尿液反流引起感染。
三、膀胱功能训练
- 间歇性导尿
- 对于一些有条件的患者,可以采用间歇性导尿来替代长期留置导尿。间歇性导尿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为患者导尿,如每 4 - 6 小时一次,这样可以让膀胱有规律地充盈和排空,有助于恢复膀胱的正常功能。
- 在间歇性导尿过程中,要逐渐延长导尿间隔时间,同时观察患者的膀胱感觉和残余尿量。当残余尿量少于一定数值(一般为 100 毫升左右)时,可以考虑停止导尿,让患者尝试自主排尿。
- 反射性膀胱训练
- 对于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可进行反射性膀胱训练。通过刺激膀胱的反射弧,如轻叩耻骨上区、牵拉阴毛等方法,诱发膀胱收缩,促进排尿。这种训练需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避免过度刺激导致膀胱损伤。
四、个人卫生
- 清洁尿道口
- 保持尿道口清洁是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环节。每天至少用温水清洗尿道口两次,男性患者要注意清洗阴茎头和包皮,女性患者要从前向后清洗外阴,防止肛门周围的细菌污染尿道口。
- 清洗时应使用柔软的毛巾或纱布轻轻擦拭,避免损伤尿道口黏膜。如果患者有分泌物,要及时清理干净。
- 保持会阴部干燥
- 清洗后要确保会阴部干燥,尤其是女性患者。可以使用干净的毛巾轻轻吸干水分,或者让患者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自然晾干。避免使用爽身粉等可能刺激尿道和膀胱的物品。在经期,女性患者更要注意卫生,及时更换卫生巾,防止细菌滋生。
五、观察与监测
- 自我观察症状
- 患者要学会自我观察泌尿系统的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尿液浑浊、血尿、下腹部疼痛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就医,进行尿液检查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泌尿系统感染。
- 同时,要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因为泌尿系统感染可能会引起发热。如果体温升高,也要考虑泌尿系统感染的可能。
- 定期检查
- 即使没有出现症状,患者也应该定期进行泌尿系统检查,如尿常规检查、尿培养等。一般建议每 3 - 6 个月进行一次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因素,如无症状菌尿等,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