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的一年,治好了我的“休息羞耻”症
对于休息的“羞耻感”,记忆中最清晰的开端在高二的国庆节。
那天电视里在放国庆大阅兵,父母和也在读高中的弟弟在房间里看,我自己搬了张小桌子,坐在屋顶上啃一本数学题集。电视的声音很大,我几乎都能听见,妈妈喊了我好几次,我都没有下去,当时的我心里想的是——马上高三了,周末要利用起来。中途下楼去上卫生间的时候,路过客厅,看到弟弟和爸妈一边磕着瓜子,一边和爸妈笑着谈论什么。
后来弟弟在高考时很轻松地超过河南的一本分数线50分,而我在高三上学期轻度抑郁,休息了半年,下半年才开始重新进班学习,最后分数比一本线低了将近50分。
然而,经历过这一切后,休息的这种“耻辱感”依然陪伴着我,度过了大学、研究生、工作、和博士阶段。
本科,早晨5点起床听VOABBC,白天上课、兼职,周末从不敢睡懒觉;考研6点起,一直能学到11点;研究生期间,偶尔出去骑行或KTV,觉得浪费了好几天时间;工作后,午休时间刷雅思,肚子里带着5个月的孩子、发着高烧也要去考雅思;博士阶段,带孩子去游乐场要带上电脑,然后找个犄角旮旯,坐在那儿去找各种数据!学校不发工资后,还要想着趁休息的时间去兼职挣钱,否则只花队友的钱,心里会感觉很“羞耻”……住院的时候,左手打吊瓶,右手翻网页打字修改论文;右手打吊瓶,就用左手看论文……
直到国庆后,颈椎疼痛严重,每天才被迫彻底休息——每天一直睡到不想睡为止,除了吃点饭,就是刷综艺发呆……但是这种日子好舒服,好舒服呀!身体无比放松,完全不想着“我得学习得工作,否则就是浪费生命”;做完颈椎操和各种操后,浑身出汗的感觉真好!周末和孩子一起游乐场玩,自己也会投几个币抓几个娃娃;在阳光好的时候,在躺椅上啥都不干地坐上一个小时,懒洋洋的感觉真舒服;终于有了“时间”去彻底做了体检,虽然有很多不好的指标,但心里不再疑神疑鬼了……
昨天,同级的朋友在感叹自己又浪费了好几天时间,论文一个字也没写。我看着她,“休息的羞耻感”这几个字突然就跑到了脑子里,一搜小红书,原来大家早就在谈论这个话题!
原来,我们完全有权利休息!休息,它就是生命体验的重要部分!
原来,我们可以一天无所事事地过上半天,然后再花几个小时去写论文!
原来,读博时,我们有权无所事事地享受周末,去爬山、去户外、去刷剧!
原来,没有了休息羞耻感,我们的工作或许会更高效!
遗憾的是,我刚刚才知道这个道理!
但,似乎也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