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你已经转化了啊:从技法到活法(上)
1 书海淘金
最近突然对行运(Transits)又产生了莫名兴趣,也借此拜读了新的一系列专著。尽管行运是常见的占星预测手段,但就我的经验来说,坊间的各式论述与实际的个人经历差异相当之大。借此机会,我想梳理一下思路,看看能否发现一些“金矿”。
沉浸书海的过程中,占星家Robert Hand的著作让我印象深刻。他介绍了一系列准则和技巧,然而在通过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案例预测水门事件的进程时,为了获取比较精准的预测结果(发生时间),他在本来就让初学者有些懵圈的行运宫位、相位诠释基础上,又运用了岁差、择地占星学、容许度平均值等不同的技术或调整手段,于是整个诠释过程变得异常繁冗;甚至,我个人感觉,有些刻意了。
刹那间,一种久违的感觉——对占星学的感觉,涌入我的脑海。
2 第一种亢奋
占星学的接触过程总是伴随着闪电式的亢奋。这种亢奋分为两种。一种便是缘于发现了一种新的技术,这种技术让本来模糊抽象的星盘变得清晰起来,似乎找到了将自己困扰已久的谜题的破解之道。
“啊!原来是这样!”或者,“啊!不过如此!”
自己的信心随之爆棚,似乎自己离那个牛逼、高高在上、顶着神秘光环的占星师又近了一步。
可是,这种亢奋非常虚弱,或者说很不抗打。因为,很快,你就发现,这个技法又不“灵”了。或许对张三、李四的星图可以行得通,对王五就不行。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接下来,你会发现漏洞越来越多。
于是,你翻开新的占星书籍,顶礼新的占星大师,寻找新的占星密钥。终于,一番九牛二虎之力,闪电再次鸣响:“啊!我找到了!终于找到了!”
于是,之前发生过的再循环一次。
不,是两次,三次……更多次。直到白发愈发明显,直到必须要配新的眼镜。这时,终于被逼着开始从更高层面反思这些所谓的技法:
这些技法真的存在吗?如果这种立刻看清盘主(甚至世界)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技法确实存在,而且普示天下,那么老天爷到底有什么用?人和神的区别在哪里?
如果占星学确实是一门技术,那么这门技术的功用,就在于把人生看得更清楚、更细致、更确定吗?还是,超越这一切界限,拥抱开放性和不确定性?
古往今来,厉害的预言家到底有几个?他们自己的人生又如何?我能够,或者我真的愿意,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吗?
那些我仰慕的掌握生命智慧的智者或者世俗层面的成功者,他们对于预测、对于生命的态度如何?我的思想境界跟他们有多靠近呢?
……

把这些问题翻来覆去掂量许久,我终于平和了许多。
我开始理解放弃非常微细又无所不在的掌控欲有多重要,我开始理解发自真心的谦卑,敢于说出“我不知道”多么具有魅力。
我将之前垂涎日久的有关轮回、灵性、各类传统或神秘学派的占星书单搁置一旁,一股劲反复拜读Liz Greene、Howard Sasportas、Tracy Marks、Jan Spiller等现代占星家的作品。他们从来不把技术——尤其是深奥的、秘传的技术——当作占星学的着力点,而只是将占星学作为揭示心理、心态、性格等的工具。他们严谨、质疑、温和、幽默、自嘲,他们很可爱。
但最重要的是,他们非常真实。
因此,这种亢奋越来越少,后来基本没有。而且我也越来越不去追求这种亢奋。或者说,这种亢奋,逐渐转化为平静。
3 我已经不一样了!
而另一种亢奋,则是基于对占星学的更进一步了解,从而对自我有了新的发现。
“啊!原来我有这个优势!我怎么一直不知道!”或者,“啊!我怎么是这个样子?我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自己,对待别人?那些我一直讨厌的特质,为什么我身上也有??”
伴随着这种亢奋,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反复重现、交叠、转化,自己的心久久地陷入其中。吃饭时、发呆时、听音乐时、睡觉时。天人交战,或喜或悲。但总归是喜悦的。因为瞥见了改变自己的机会,重塑命运的机会。
随着时间流逝,这种亢奋会慢慢褪散。但一旦心头想起,依然会猛然一震:
“啊!幸亏我看到了!我已经不一样了!”

伴随着占星学的深入钻研,这种亢奋越来越多,我总是欢迎它们,期待它们。它们对我的影响,首先体现在,相较以前,我更容易或更自然地做到,拿着感恩的心态看待过去,拿着达观的心态看待未来,拿着好奇、珍惜的心态看待当下每一刻。
其次,我对自己的认知越来越开放。我不会拿固定的结论限制自己,我没办法了解我到底是谁,能够成为谁。虽然大家说,星图是自己的人生地图。但我一向认为,星图表面展现的是一系列岛屿和灯塔,但真正展现的,则是背后依托的生命之海。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挖掘无尽的海底宝藏。但是前提是:你要接受这片海洋的无尽无垠。
当你确信你是谁的时候,你以为你了解自己,但实际上你永远不知道你是谁。要学会看到你不是你所认为的自己,并且用尽全力与这样的想法做斗争——“你可以被命名和描述”。 ——室利·尼萨迦达塔·马哈拉吉
当我拿着这样的态度认识自己,自然就会拿这样的态度认识别人。
我不会在咨询之前将客户的星盘同自己比对——尽管这是许多占星家常用的咨询举措。据说这样可以灵活调整自己的沟通风格,但我不想因此而对自己和客户的互动产生任何先入为主的偏见。
我也不使用择地占星学、择时占星学,很少使用比较盘、组合盘等等,因为我不会把占星学当作帮助我或别人选择——或者严肃地说,帮助分别的工具,这样的工具早已泛滥成灾——我会把它当作帮助我们回归自我、调整自我,并安然面对当下、活在当下的工具。
基于上述原因,不难看出,当我读到占星家Robert Hand试图利用所有的占星技法,预测出水门事件重要进程的关键时间节点的时候,我的感受有多复杂。Robert的专业度让我叹为观止,但坦率地说,在我看来,这种技术既无必要,也无可能。
4 枯骨死草
举例来说,如果你现在在网络上搜索有关哈里斯+占星的新闻,依然可以发现很多半年前发表的从占星角度预测她与川普竞选结果的文章,有一些可谓颇下了一番功夫,深辟入理,读来有理有据,但,预测结果并不符合随后的现实。
或许这些文章有许多已经被作者删掉了吧。但我还是很尊重那些虽然没有预测成功,但依然保留文章的占星师或占星作者们。
只是,这种针对事件的占星预测,无论成或不成,到底有何价值呢。哈里斯或者川普需要它们吗?在21世纪的领袖如果倚仗星象作出重要决策,到底是开明还是无能呢?
即便崇尚占卜的几千年前,即便以神算著称的姜太公,根据史书记载却做过这样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周武王伐纣,卜筮之,逆,占曰:“大凶。”太公推蓍蹈龟而曰:“枯骨死草,何知而凶?” ——《论衡-卜筮》
大意就是:
周武王讨伐纣王,筮算这件事,不吉利,占卜的人说:“大凶。”姜太公推开蓍草、践踏龟甲后说:“枯骨死草,怎么能知道就不吉利呢?”
这件事同时也记录在《史记·齐太公世家》里:“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唯太公彊之劝武王,武王於是遂行。”
写到这里想到刚刚发生的一个共时性的事件。昨晚刚刚看过多年前的一部电影《铜雀台》。这部电影拍得到底如何暂且不论,但有一个情节值得寻味。周润发扮演的曹操表面上需要依赖星象师判断风调雨顺的走向:

星象师这样回答:

可是曹操一反常态居然把他杀了:

曹操到底内心如何想暂且不论。但作为任何一个枭雄——尤其在崇尚天意的古代——能够打破对天象、对他人的盲目依赖,或许这是一代枭雄的基本修养。虽然这部电影的剧情总体有些扯,但在这一桥段的设计上,我以为还是相当写实的。
再回到预测哈里斯竞选成败的占星文章上。如果这种预测对哈里斯或川普无甚意义,那么对普通老百姓起码有些娱乐意义吧?然而,我可不认为有任何苦心钻研的占星师,愿意接受“占星术或者占星师只是用来服务吃瓜群众的好奇心”这一结论。
更何况,不管这种预测到底服务于谁或者谁有需要,如果——而且这是可能性很高、谁也无法完全避免的事——最终预测错了呢?
江湖中混过的人都知道,生活中有些错犯了不要紧。可是有些错,只要犯了一次,就一辈子翻不得身了呀。
5 因为,你已经转化了啊!
记得我曾痴迷占星技法的那些年头,曾经参加过一个古占培训课程(至今我依然认为古占和现占要相互借鉴融合)。当我咬着牙学到了最后,发现还是有许多名人的命运无法解释的时候,我拿着星盘一次又一次地“质问”老师。
那是一位我很敬重的老师,我一直认为能在虚幻迷离的占星界结识这样一位朴实、低调的人物,是我的幸运。
每一次,他都会停顿几秒,无可奈何似乎又意味深长地回答:
“因为,他(盘主)转化了啊!”
这个答案当然让我很不满意。
后来又有一天,我气急败坏发消息给他:“老师,我越来越悲观了。按照古占的理论,我的盘太差了啊!你看,这个,这个,还有这个……这、这、这都是凶兆啊!”我都要哭了。
老师毕竟是老师,立刻让我把自己的星图发给他,然后一通电话开导我。中间具体讲了什么我记不太清了,但让我印象深刻、每每回忆起来如醍醐灌顶的是,谈话的最后,他停顿几秒,无可奈何似乎又意味深长地说:
“因为,你已经转化了啊!”

在下一篇文章里,我将分享如何作为普通的占星爱好者,将占星预测与自身成长有机融合的一些实务操作。
-
海底之声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1-18 12:26:43
derek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第七宫宫主星全解析:如何定义你的爱与敌?(上) (2人喜欢)
- 第六宫宫主星全解析:你的健康危机、职场转机与安身立命之道藏在哪个宫位?(下) (1人喜欢)
- 为什么越追求,越觉得人生差点意思? (1人喜欢)
- 第六宫宫主星全解析:你的健康危机、职场转机与安身立命之道藏在哪个宫位?(中) (1人喜欢)
- 第六宫宫主星全解析:你的健康危机、职场转机与安身立命之道藏在哪个宫位?(上)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