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活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最近看了《致生为女人的我们》这本书,书中的名字不太记得,但是两个韩国女性(一个是隐退的作家、一个是歌手)真挚的交流,两个人无话不说,其实也没有特别劲爆的话题,无非是平日里对事情不同看法的讨论,真是令人羡慕呀。我很喜欢里面有一句话:承认彼此的不同,各行其道。有时候我们太过追求彼此观点的一致性,反而丧失了讨论的余地和空间,所以我告诉自己要学会包容和接纳不同的观点并挖掘观点背后的原因,因为每一个人的观点、意见和执着的点其实很可能包含了她独特的经历和体验。随着我的30岁的来临,我对于很多事情的看法也没有那么嫉恶如仇,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好的是我不再因为各种事情而内耗、愤怒和失望。坏的是我是否还能保持是非分明。凡事都一体两面吧。我想摘录一些喜欢的句子:

1. 我们都在非常独立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我们都不会刻意迎合别人,我把这理解为一种“自由”。
2. 我希望,当我们有一天变成老太婆的时候,那些一直压抑着韩国女性的种种不合理现象能彻底消失,即便这一天迟点到来也没关系。
3. 越是亲密的关系,反而有时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聚是一团火”固然美好,“散如满天星”似乎也要学着接受。
4. 不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在讲“珍惜眼前”吗?我们之所以做不到这一点,是因为我们想当然地以为,“眼前人”会一直都在。我们太习惯于彼此的存在,以为彼此会永远在那里。
5. 最好的工作与委任或学位无关。最好的工作是终身学习者在自由市场中的创造性表达。
6. 我不想用“自由”这个词来形容所有已婚女性独自去旅行这件事情,就像穿着带破洞的牛仔裤并不一定意味着放荡不羁的灵魂。我只是希望每个人都不要用家庭、爱的名义过分地控制、束缚彼此,无论是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还是夫妻之间都是如此。

之后我又看了候麦的《女友的男友》,如果放在中国的情景下可能是一个狗血的剧情,但是爱上女友的男友这部电影很生动的探索了什么是合适。很多人陷入两种极端,一种极端是认为一定要找到那个合适的人,所谓各方面外在相配。另一种极端是认为无所谓合适。但是在候麦的电影里,真的存在“合适”,性格上的合适,爱好的合适,对于未来期许展望的一致。候麦深入探讨了什么是合适,或者说是一种契合。每一个人如果不用道德制高点去审判事情,很多事情是可以被包容和接纳的,每一个人也希望生活在一个没有束缚的、自由的社会。


© 本文版权归 Birkin Heard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晨风沐雨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09 07:4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