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平安产险深圳分公司金融知识科普(第14期)切莫轻信高收益 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案例介绍】
消费者彭阿姨与某保险公司的销售员老张是多年的好友,曾在老张的推荐下投保过很多财产险和短期意外险。每年6月初是她家汽车的保险到期日,2024年5月中旬,老张给彭阿姨进行车险报价并提醒已到续保期,但彭阿姨告知存款还在投资期,等下月初赎回后方再续保。老张知道彭阿姨朋友不多,便好奇询问彭阿姨什么投资。彭阿姨表示在直播间认识了一位投资网红,对方称其收入来源是靠一款“某理财APP”,低投入高返利,且速度快,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下载了“某理财APP”,尔后被拉入到微信指导群,开始网投之路。她边解释边翻开其每月投入情况及准时结账的凭证,并顺带邀约老张也试下。老张听后,根据常见网络理赔诈骗知识,判断彭阿姨的碰到了网络诈骗,劝说她不要盲目投资,彭阿姨说已成功兑现半年,没有在意老张的一番劝告。半月后,彭阿姨联系老张告知被骗,眼看马上可兑现的金额也提不出来,甚至APP都无法登陆,群聊也被解散,网红主播也停播多日,彭阿姨随即马上报警,但剩余的3万仍需警方协助追偿。
【案例分析】
本案彭阿姨缺乏金融风险识别能力,轻信“网红”收入,落入“高收益”、“快回本”的非法集资骗局,没有经受住考验,被拉入群聊洗脑,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中非法集资的定义,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风险提示】
1.消费者应选择正规渠道投资。不要轻易点击安装他人推荐的来历不明的APP,如需要投资理财需求,先核实是否合法可靠渠道,凡涉及高额回报的网络理财,一定要提高警惕。
2.不要轻信任何人。在金融消费过程中,如遇到不熟识的人和事,要增强警觉,遇到可疑问题,要及时和家人反馈商量,拨打官方客服电话进行核实,保障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