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闽南游记之食篇
再说说食: 福州: 当晚下了火车就忍不住吃了蚵仔煎,虽然在厦门也吃过,但早忘了味道,必须眼看着炸完新鲜出炉大快朵颐。街边小店,五元一个,乌龟壳一样的形状,肉嫩面脆,伴着海水的鲜香,好吃但不至于惊艳。
一起炸的还有各种饼和春卷,春卷里面夹的是豆芽,有点像天津的素卷圈,但没有腐乳在里面,却多了花生。
晚上在茉莉大街看到一家很火的热气饼店,买了一个抹茶蛋挞和一只奶酪包,外加一瓶鲜奶。后悔用这东西占了肚皮,不能吃更多闽南特色。这种饼铺随处可见,然而正宗闽南美食可不是全国都有。

白天在功圣鱼丸店里吃了里面有肉馅的手打大鱼丸,纯纯的鱼肉糜,没有添加剂和面。还吃了长条形的鲨鱼丸,好奇是不是真的鲨鱼,老板娘说就是海里的大鲨鱼,平时见不到,味道比鱼丸稍稍有腥味,但是不影响口感,反而有置身大海的感觉。


去隔壁要了一碗花生汤,无非就是花生煮熟,没有传说中的好喝。
但隔壁是一家早点铺,有很多炸物,出了春卷油条还有拌面、炸V形小油条是甜味的,跟油条差不多粗,只是短了很多。这些都是两元。拌面才5元。他家的海鲜粉和炒牡蛎粉非常好吃,很大一碗,多多放牡蛎和青菜,炒粉15元,最好吃。海鲜汤粉12元。
在上下杭的古街上看到茉莉花茶店铺,才知原来这里是天津卫花茶的源头,天津百姓最爱喝的茉莉花茶竟然把福州与天津连接在一起。
要说另一个连接闽南与天津的桥梁,非海神信仰——妈祖莫属。这是后话,吃食这一版块中暂且不提。 潮州: 下车的站叫潮汕站,潮汕其实是一个汇总的名称,潮汕一带包括3处地方——潮州+汕头+揭阳。而这三处地方虽毗邻,美食味道却有细微差别,外省人也许吃不出,呆久了就会发现。 而我们此行是去潮州,因为潮州离潮汕站最近,虽然也要一个小时的车程。 潮州美食比较有名气的有:卤水鹅、粉肝儿、牛肉火锅、牛肉粿条、鱼生、生腌、甘草水果、红桃粿等等,几乎一天吃几样都要吃几天才能吃遍。 第一天晚上到了古城就先喝了一杯凉茶,清肺的那种,中药味浓厚,但也有清甜。瓶子是葫芦形,像喝仙酒。
巷子口有一家卖炸物的小店,里面有虾饼、猪脚圈、春卷,还有芝麻糊和杏仁茶,都是现炸现煮的。猪脚圈是面裹着黄豆,并不好吃,春卷的薄皮很有韧性,里面卷了菜,15元3个,只卖一份。虾饼八元一个,又大又薄的一张,上面满满小河虾,8元;而街上另一家就是一坨厚厚小小的虾饼,形状不同,卖5元,可惜我去的时候已经在卖最后一个。
街头一个老伯推着小车卖祖传油粿,当地的粿就是米团,这个油粿有3种馅儿,香菇虾米、绿豆沙、香芋头,10元4个,任意搭配。有点像粘面糍粑,小小一团,充饥可以,谈不上多好吃,就是尝尝。
在巷子里发现番石榴味的脉动,尝了一瓶,不太好喝,毕竟是香料兑出来的。
甲第巷附近有一家五姨牛肉粿条,外面招牌有上过电视的照片。一份牛丸粿条带汤是20元,素炒粿条也是20元,因为炒很费功夫,虽然没放牛肉,人多时都不给做炒的。又要了一碗芝麻糊+杏仁茶双拼,8元。说实话,都不是很惊艳。问有没有湿炒牛河,说没有,不是当地传统美食。后来我吃到牛肉炒果条之后才意识到,所谓的湿炒牛河就是那个,只是用了河粉而已。正赶上午后老板娘也在吃饭,她煎了几个红桃粿,给我们分了一点吃,终于尝到了红桃粿,原来里面的馅儿是米和菜。


反沙芋头之类的各种反沙没有吃,看起来就是鸭蛋黄裹在外面的做法,有点像蛋黄焗南瓜。
在凉茶铺喝了潮州三宝水,老板说是佛手、陈皮之类,还有一味忘记了。酸甜味加上少许中药味,热饮。
我第一次听到潮州这个地名,来自李碧华笔下的《潮州巷卤水鹅》,那个腥风血雨的故事看得我瞠目结舌,那是十几年前,看书时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去到那个地方。所以,到了潮州怎能不吃卤水鹅?确是买了巷子里的卤水鹅,翅膀+肠子+粉肝儿。鹅翅很大一只,肉紧实,一只翅膀要29元。
鹅肠脆脆的,嚼起来筋道有味,卤水随之溢满口,一小段也要十几块。
粉肝儿是被一个北京人安利的,其实就是鹅肝,与法式鹅肝略有不同,这里要蘸调料吃,我却觉得调料会遮盖食物本身的鲜美,就像螃蟹、皮皮虾之类,我也不喜欢蘸姜醋,尤其是知道那是防寒用的之后,更加不蘸。
肠粉的吃法与广州那边不同,这里是蘸醋吃,那边是蘸酱油,我本质上比较排斥醋,所以更喜欢广州的肠粉。这是一家民宅的老院子,放满了餐桌,用餐时,主人家的厅堂在看电视,一目了然。这家招牌是卤味粿汁套餐,卤味就是熏鸡蛋、鹅肉、猪肉、豆腐、豆干、苦瓜之类用卤水腌制了作配菜,主食是面片儿卷起形状的粿子皮加上白色原汤,有点像元宵汤,上面撒了爆炒发黑的葱花。
在街上看到了各种甘草水果,所谓甘草水果,就是用腌制的调料汁(可能里面加了甘草)拌上各种水果,光莲雾就看到两种,大的那种是常见的,小的粉红色莲雾是本地莲雾,别处没有,而且不能邮寄生鲜,只能腌制之后再发货。也就是说,要想吃到新鲜的小莲雾,我必须亲到潮州。还有各种腌制好的果脯,也可以一起加入碗中结账。箱子里单卖的新鲜水果除了本地莲雾还有青绿色本地大枣,简直像苹果一样大,但之后在泉州也见到了,也说是当地水果,应该种植比较广泛。


早餐去吃了古城外一家本地人推荐的牛肉粿条和沙茶面,果然很好吃,除了环境比较简陋之外都不错,尤其沙茶酱,我这么不吃花生的人也能吃下很多。如果打包带走吃就更好。

下午在路边小摊档吃了地瓜饼和芋头饼,外宿林恩,第一次觉得芋头那么好吃,终于理解了刘罗锅吃荔浦芋头,又尝试了腐乳鸡翅,原本不爱吃腐乳,所以一直不敢尝试这个,吃到才觉得好吃,腐乳是在鸡翅里面放,外面裹上面油炸,腐乳味不会喧宾夺主,反而平添了一种奇异的滋味。


旁边小摊档的铺二代小哥很会做生意,在我们坐着吃鸡翅时请我们品尝一小杯油柑汁,加了柠檬的很清甜,加了橄榄的有些苦,我买了一瓶纯油柑汁,营养价值高。眼看着榨汁机在眼前榨,没有添加剂和掺水,比较放心。乘机问了青龙古庙和西湖公园,老店主说青龙古庙是他们那辈人小时候就有的,现在外面翻修了,里面还是原状。西湖公园也是很多年了,但只是景点,对于我的吸引力不是很大。
晚上在美团上找生腌,结果吃的时候发照片给汕头朋友,居然说这不是生腌,是鱼生。我才明白照片和一个北京朋友在潮汕吃的照片一样,连拌的过程和配菜调料都一样,自然就误导了我。于是我又从汕头朋友那里知道了生腌是啥样的。但不得不说,鱼生还挺好吃,生鱼片拌配菜和自制调料,这酱料绝对是灵魂,没了它无法下咽。配菜有生蒜切片、香菜、芹菜、花生、红辣椒切片、粉丝、黄瓜、姜丝、洋葱,生鱼几片加几样配菜,拌上调料,一起吃紧嘴里,确实好吃,但没到北京朋友说的毒药那个份儿上。汕头朋友说虾生比鱼生好吃。这里的鱼生很新鲜,鱼皮与鱼片分开来码放,地下铺着冰块保鲜。还叫了砂锅粥,没吃经典的油膏蟹黄粥,太贵了,只吃了普通的虾锅粥。米饭给得太多了,以至于快吃不下了。粥里有豆皮,爽滑,我甚至怀疑那是海鲜做的。粥还送一碟花生做配餐。砂锅一直在咕噜噜滚,最后粥都熬干成饭了,也懒得添水了。虾不小,量也不少,挺超值的,但对于我们经常吃虾的地方人来说,并没有太喜悦,下次应该吃当地有而我们没有的东西。
在那种全国旅游街上都能看到的童年零食店,也有小时候买的小袋无花果,这次突然发现上面写着潮汕出品,原来这是潮汕的热产,我小时候根本不知道这个地方,但是非常爱吃,后来变成了大袋蜜桃果,味道比这个稍稍差些。这里卖的是正宗小袋无花果。还见到了绿色袋装的薄荷糖。
第二日早上去吃生腌,老板说如果没吃惯的话,最好别空腹吃。于是我们先去对面吃肉沫腌面和沙茶牛肉粿条。肉沫腌面是当地特色,太好吃了,还送一碗两个牛丸的紫菜汤。
然后去吃了生腌,有生蚝、虾、海蟹的组合,用特制酱汁泡上,直接生吃。食材很新鲜,调料也不错,这样吃的话,虾肉比较甜,有点像大连的醉虾。但生食对我而言不是太习惯,来一趟,尝尝就好。这里的海蟹是三眼蟹,壳上有三个点,因此得名。个子比梭子蟹要小。
食在泉州: 下了火车半个小时车程就到了钟楼,车站就在繁华地,左右都是商铺,临街各种小吃。看见一家排队的店叫做侯阿婆肉粽,久闻大名,但懒得排队,就去了旁边一家面线糊尝尝。面线糊也是泉州特产,名不虚传,面线很碎,糊糊浓稠,而且面线糊可以免费续杯,拳头母、大肠之类小菜要单点。拳头母是一种肉加面做成的团子,切成块来吃,五元一个,味道一般。

街上很多芋头饼,有原味、蛋黄、芝士口味,第一次知道新大陆冰激凌的香芋味是真的,小时候没吃过荔浦芋头,以为那种味道是不存在天然口味的。也是炸的外酥里嫩,吃完一个还想吃。而且西街的店铺租金贵,虽然也好吃,但一个要比巷子里贵一元多。


巷子里有阿婆推车卖竹笋冻和仙草水、海石花,我先说仙草里面有没有竹笋冻,我害怕虫子,阿婆笑说那是海鲜不是虫子。仙草和海石花里都没有竹笋冻。我就放心地卖了,仙草有点中药味,像龟苓膏,去火。都加了蜂蜜。

早餐去附近巷子里的阿池拌面吃肉燕和鲨鱼丸,感觉比福州的好吃,而且便宜好多,福州一碗要10元,这里只7元,拌面才5元,更好吃。看到咸饭,才3元,只在午后售卖,早餐没有。而且咸饭不单售,毕竟太便宜了。所谓咸饭,就是把菜和米饭炒在一起。牛肉片拌面不如素拌面好吃。

关帝圣庙门口卖香的众人里有一位阿姨挎着篮子卖花糕,是给关老爷上供用的,关老爷吃完你再吃。很黏又香甜的白色米糕,上面点了梅花红点。
在西街看到润饼8元一个,其实就是加长的春卷,里面包了胡萝卜丝和花生、紫菜。在巷子里只卖5元。
然后去尝了侯阿婆肉粽,烧肉的售罄,只要了干杯烧肉馅儿的,味道还可以,但没有惊艳。一只要十几元。

去文庙的路上看到一家花生汤,赶快去尝尝传说中的爆品。店主说加鸡蛋会更好吃,果然,加了甩鸡蛋的汤更浓稠。家里熬的花生汤是红色,这里是奶白色,问店主是否加了牛奶,她说没有,完全是花生剥皮后熬煮。果然与福州的花生汤不同,福州的就是花生煮水而已。
蚵仔煎是一定要吃的,巷子里这家给好大一份,加了紫菜。还有萝卜饼和炸豆腐,几乎每种都尝了,这家便宜又好吃。
在承天寺对面吃了姜母鸭,用砂锅炖,放了本地可以一起吃的小姜,鸭子也是本地的走地鸭,与别处鸭子肉质不同。辣椒也可以吃,就米饭吃还挺美味。
来的第一天就看见自助饮料柜里的六神花露水瓶装的薄荷青柠茶,这下终于喝到了,没啥味道,瓶底有半片柠檬。

文庙旁有一家炒菜店里的外卖十分好吃,卤猪脚15元、炒肉片和炒肝这种肉菜,一份才7元。

食在苏州: 北寺塔那家朱新年点心店,有点像朱鸿兴面店。原本是冲着朱鸿兴去的,今次因为超过两点钟了,朱鸿兴闭店了,只好领找一家。没想到这家比朱鸿兴还全,不仅有面,还有包子、馄饨、甜品。点了汤包,15元一屉10个,小馄饨和荠菜馄饨,酒酿,拖排面。酒酿里的圆子是五颜六色的小圆子,不是那种糯糯的手工白圆子。但是放了干桂花的酒酿是真的甜美好喝。拖排原来就是炸猪排。好吃有实惠,真的撑死了。
街边店铺里刚出锅的蟹壳黄,酥脆浓香,买了荠菜、葱油、芝麻和甜味4种馅儿,2元一个,10元6个,太便宜了。回来从网上找,发现换算完都是4元一个。
-
暮雨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1-11 07:40:09
雀替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中原-明州之行 (1人喜欢)
- 潮汕闽南游记之泉州苏州行 (2人喜欢)
- 潮汕闽南游记之行篇——福州潮州
- 甲辰潮汕闽南游记之住行篇
- Taku Road2024.11.15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