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乐评:节选一些我喜欢的歌词进行分析

最后这句歌词,有些人喜欢,有些人很不喜欢。
其实整首歌,我最喜欢最后这一句。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我看来,它描述了一种无奈的现象。即——
“我希望我的眼泪只为你而流,却无奈地发现他也为别人而流。我以为人来人往,你永远是我心中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却无奈地发现原来他人一样可以荡起我心中的波澜。” 有人翻译Adele的“Never mind I'll find someone like you”为“无需担忧,终有弱水替沧海”亦是此理。
有人认同“没有谁离不开谁”这个理,在一些人看来他们活得洒脱,在一些人(不喜欢《十年》最后一句歌词的人)看来,他们活得“无情”。 天地悠悠,屈子在《天问》中写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如今依旧没有人说得清楚这个世界为何至此。 人们登高望远,感到天地的浩瀚,自身的渺小。很多人强调人没有感同身受,但是事实是人类有共同的情理逻辑、心理逻辑,也有集体潜意识。共同的文化背景塑造了一类群体的审美,相似的经历塑造了相似的心理感受。普通人感到的渺小,除是源自天地浩渺外,还感受到自身独特性的认同归属与建立的困难。
人们在爱情的排他性、独占性、激情、责任中找到了一种自身存在独特性的救命稻草。他们紧紧地抓住这根救命稻草,希望自己和自己对恋人的这份爱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容取代的,是不可亵渎的,亦是不容其他人的入侵而破坏的。
执于情感者,终是收获情感的馈赠,证明他们想要证明的独特;超然物外,旷达于世者,自是潇潇洒洒,出入滚滚红尘,进退自如。

“在痛苦拥抱告别后从没再见”,寥寥几笔写出让人浮想联翩意犹未尽的故事感。分别的人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即是“痛哭”,或应是情深意切;即是“拥抱”,或应是不舍留恋,然又道是“告别后从没再见”,是无可奈何、有缘无分、想要坚持却不得不放弃的悲哀吗?

当无可救药的恋爱脑爱上负心汉爱得无法自拔,就有了这段歌词的演绎。
我在这里想要讨论的是这个歌词和旋律塑造出的情感特点。它不同于《铡美案》中发现陈世美是个大渣男的幽怨,而是一种付出的情感、金钱和时间就如流水而逝,逝去就逝去吧。自己在川边感叹——“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引用或转载无需经过同意,但需要标明出处:作者名(鱼入药),并附上本文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