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正确与善良
爸爸有一个好朋友,年纪小我一些,是一位女士。她大学毕业之后在我们的公司短暂的实习过一段时间,我们就是这么认识的,所以我们之间为数不多的交流,大多是关于工作的。最近一次见面,她向我描述了一个她在职场上的困惑:
她在现在这家公司,有一个很敬重也很崇拜的前辈。这个前辈算是她入职之后,一直带着她的“师傅”,是一位男士。她对他的敬重与崇拜当然跟性别无关,主要是这位前辈在工作上雷厉风行,技术一流,办事妥当,有很多值得职场新人学习的地方。也正是因为这些优点,这位前辈最近也刚刚被公司升职,薪水涨了一大截。
然而在最近的一次公司年会中,她碰巧跟这位前辈同桌吃饭。一起坐的还有另外两个男性前辈,都是公司领导,她之前就算接触不多,也都对他们很恭敬。席间,其他两位男士就恭喜这位前辈,半开玩笑地说他加薪之后,家庭地位或许可以有所上升。但让我这位朋友惊讶的是,前辈却跟大家说,自己的家人并不知道自己升职加薪,按照他的想法,多出来的这些收入应该被自己独享,而不应该回归家庭。其他两位领导看似对这种“勇敢”的做法表示赞同,竖起了大拇指,然后顺水推舟的问前辈,孩子多大了。前辈说,正在上小三,也就是小学三年级的意思。
说到小三,三个男人立刻联想到“婚姻中的第三者”,并且被这个谐音梗逗笑了,然后极其无聊的从“小三”一直聊到“小六”,乐此不疲。
这件事情让我的这位朋友很难过。她觉得将自己的情况对家人有所隐瞒是不好的事情。但如果这还可以用个人选择来做推脱的话,后面三位男士当着她的面的关于“小三”的聊天就显得非常不得体了。然而让她感到困惑的是,自己要不要因为前辈在工作上的种种优点,而继续敬重他。这些工作上的优点是否可以在同事的身份下掩盖她刚刚经历过的餐桌不适。当然她在跟我聊起这件事的时候,用的是更加直白的问法。她的问题是,这位前辈还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好人么?他做的对么?
关于正确与不正确,其实不止是她,我自己也经常会陷入到困惑中。有一个看起来并没有那么相关,但是又非常迷惑的例子。
我常常爱在短视频中看关于二战的历史或者纪实。看得多了我发现一个现象:只要是跟美军和日军相关战役的视频,下面的留言常常是一边倒的夸赞美国,贬损日本。这种留言的趋势就算是在讲美国向日本投下原子弹的视频下面也是一样。当视频播放到原子弹爆炸,整个城市被火海吞没的时候,弹幕中叫好的声音密度达到了高潮。
这种现象我从某种程度上是理解的。毕竟我们曾经被日本人欺负,深受其害,这种伤害甚至一度到了国恨家仇的地步,所以我们乐于看到日本在战争中最后失败的结果,以及无论是谁帮助我们打败他们,都会得到我们的拥护。然而在原子弹爆炸时的一片叫好声,又让我隐隐的感到一些不安。
同样的感受发生在另一个短视频里。那个短视频讲的是美国的 911 事件。当恐怖分子驾驶的飞机撞向纽约双子塔的画面出现的时候,弹幕飘过的,居然同样也是一阵阵的叫好声。
这种现象我从某种程度上也是理解的。最近这些年,美国的形象在我们这边是很负面的。他们对我们发动的贸易战和科技制裁让我们的日子有些难过,更不用说长久以来对于我们内政的批评和干涉,以及在宣传上的对立,因此人们似乎乐于看到美国人嚣张的气焰被重挫,即便重挫的人是恐怖分子。
然而让人困惑的是,在第一个视频里,我们把美国视作朋友,把日本视作敌人;而在第二个视频里,美国变成了我们的敌人。同一个主体,怎么可能既是朋友又是敌人呢?或者说,美国从我们的朋友,变成了敌人,所以是美国变坏了吗?在第二个视频中,如果美国是我们的敌人,那么对抗美国的恐怖分子就是我们的朋友咯?可是我们又怎么可能跟恐怖分子做朋友呢?换一个更加直白的问法,人们在不同的两段视频中所呈现出的截然相反的态度,到底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亦或是都对,或者都不对呢?
在任何涉及到针对某个冲突的评论中,人们总是各执一词。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知识水平不同,自然有不同的观点。所以当我们身处一个矛盾点当中,去判断对错的时候,是相当困难的。说回到文章开头我的那位朋友。她也把对那个前辈的困惑讲给过别人听。得到的回答是可以想象的两极分化:一些人觉得,工作关系,没必要太较真,只要在工作上面仍然可以指导你,帮助你,那他就还是你的好前辈。但是另一些人觉得,前辈的表现,是人品问题,这个人无论业务能力有多强,他是不值得被尊敬的。
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很久,在评价一个事情是否“正确”的时候,到底应该运用什么标准。上面提出的那些问题,到底应该怎么解决。我觉得,简单的停留在问题本身,并没有办法做出判断,我们要做的,是跳出问题本身,从更基础,更底层的一些道德底线去想想办法。
比如,我们也许不知道在工作能力与业务水平面前,在餐桌上开当着女士的面开“小三”的玩笑是否还能够让一个人以同事的身份被当作前辈而被敬重,但我们知道一个更底层的逻辑,那就是我们要尊重女性。如果做不到像圣人般完全知行合一,也要知道当有女士后辈在场的时候,不要开这种低俗的玩笑。
比如,我们可以在一场战争或冲突中支持一方,而贬损另一方,但是无论出于何种立场,一个基本的底线是,不管这场战胜意欲如何,平民是不应该受到伤害的。二战时美国对日本的打击,即使从全人类(当然也包括中国)的角度是正义的战争,但因为原子弹而受到危害的日本平民,是值得被同情的。同样,无论现实的美国和我们有着何种冲突,在大楼里的平民遭遇恐怖袭击都是一个悲剧。
说到这里,你也许会问,我说的这些更基础,更底层的底线,除了“尊重女性”,和“战争中不伤害平民”之外,到底还有哪些。很遗憾,我可能没办法跟你一一列举,因为实在是太多了,多到数不胜数。这可能会让人绝望,如果我们不知道所有的底线,又怎么能确保自己每次都遵守呢?做这种判断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因为所有这些所谓的更基本的底线,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如果我们扪心自问,不加入任何利益的干扰,所有人都会不约而同的做出相同的,并且是正确的判断。
比如,在面对欺骗的时候,如果去除个中利益的部分,所有人都一定会说,欺骗是不好的,不正确的;在应当遵守自己承诺的时候,如果去除个中利益的部分,所有人都一定会说,违约和食言,是不好的,不正确的。
诸如此类。
所以这些底线这么看起来,其实不难遵守,但是要能够一直遵守下去,其实又是很不容易的,如果你将来遇到一个可以遵守大部分道德底线的人,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一个道德水平非常高的人,你要珍惜。
有时候,在聊起感情的时候,至少在我们这代人中间,流行一个说法,就是我们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是一个善良的人。但是往往伴随着这种说法之后的,是一个无奈的表情。何为善良呢?善良是一个特别笼统的概念,就好像我们每个人都想做一个“好人”,但又如何去定义这个“好”呢?我也被问到过这样的问题。有人问,为什么我会喜欢你妈妈(当然这个问题肯定不是她自己问我的),并且决定跟她共度一生。我常常的回答也是说,因为她是一个善良的人。那么随后的问题紧接着一定是,什么叫做善良的人?我之前一直语塞。并不是我无言以对,或者我在说谎。我无言以对,是因为善良的这个品质,是一个非常细碎的品质,它贯穿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具体在每件事上,以及每分每秒里面,所以很难用一句话来提炼出来,善良究竟是什么。但是写完今天这篇文章,我好像也有所感悟。其实善良并不难定义,一个善良的人,就是对前面提到的那些基本的,底层的道德底线,大体都能遵守的人。
我希望自己可以是一个善良的人,希望你也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