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bout 2024
朋友们好!现在是2024年12月30日20时,我正在桐乡的寝室里对着电脑整理文字,接下来,我想分享我的2024年:
这一年精神状态不是很好,想起我高考完之后想立一个“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式人设,但结果必然是原形毕露,我装不出乐观浪漫,情绪稳定。我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这真是一个宽泛的问题,或者可以说,我总是不知不觉地陷入虚无,我在做什么?我的未来是什么?我过去又做了些什么?我根本无法执行我的计划,嘴上说着学校里的屁事自己不会去管,却总是会被他们干扰。今年,我发现自己居然恢复了小学时期的能力,操控意识去无限放大一件本来无关紧要的事情,朝着一个消极的方向联想它的进展。我还发现自己居然开始惧怕时间的流逝了
我擅长嫉妒,当我刷到小红书一些国外主题的帖子,比如一些国外风景的照片或者是分享国外生活的图文,我感到的是失落而不是看到美好事物应该感受到的愉悦,点完赞和收藏后就转发给西西弗并配文“破防”。
这一年找回了许多失联已久的朋友,我添加了他们的微信,寒暄过后就基本没什么话题了,剩下的只是朋友圈的点赞,我喜欢给那些在名牌大学的朋友点赞,我嫉妒他们有出色的学习能力,生活又是如此丰富多彩。我期待他们给我回赞,想象他们会如何评价我的生活,但其实这只是我极其幼稚的臆想罢了,别人的生活未必是快乐而光彩的,我也不是他们的朋友,一切都是我内心黑暗的幻想,但我无法说服我去接受这样的想法。
本来以为自己能平稳地撑过大学四年,因为我觉得自己有忍耐的天赋,但逐渐我发现所谓忍耐只不过是东亚传统教义的一层遮羞布,我不是什么受虐狂,但是我又没有成本和实力去与整个环境对抗,所以我总是能感到一阵无能为力的悲伤,尤其是今年,我总是会在一段时间内极其失落,又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与自己和解,之后又悲伤,基本就处于这个循环之中。大概在5月我查出了重度抑郁,不过吃药会让我胃痛,所以之后就没再吃,反正我不会自杀,我还没有集齐我的收藏,我还有很多想法没有写下来,我还有标记的许多作品没读,最重要的是,我还要活着去自由的土地,我要亲手重启我的人生。
抱歉,以上的文字排列没有逻辑可言,这可能严重影响了您的阅读体验,但这就是我内心的真实想法,就处于一种杂乱无章,恣意生长的状态。所以,下面的部分我将分成四个章节:
一些喜欢的东西:
根据豆瓣的标记,2024年我一共观看了116部电影,其中给5星的有31部。今年看过最喜欢的电影是肖恩.贝克和邹时擎导演的《外卖》。因为今年的戛纳金棕榈而了解到肖恩.贝克,在浏览导演界面时发现初中就已经看过他的作品《佛罗里达乐园》,当时觉得一般,但如今重看了一遍觉得也算是优秀之作。说回《外卖》,电影讲述的是非法劳工的故事,内容也挺简单,主角为了还债而疯狂揽活送外卖,不过更吸引我的是这部电影的摄影,简直是手持摄影的教科书,他们把镜头晃成了一种艺术。每个镜头都像是待在现场一旁的一名劳工的视角:躲闪、谨慎,却又时时刻刻聚焦在主角以及他整个活动的细节之上,娴熟的变焦以及镜头的拉远收缩直接放大了这位非法劳工内心情感的变化,在麻木的面部表情之下是深深的恐惧。每当回想这部电影,我都会产生一种想去拍一部短片的强烈冲动。
其次是今敏的《千年女优》,今敏的动画风格不用多说,复杂而精致,擅长在剧情中嫁接各种梦幻般的转场与蒙太奇,这些技巧遇到一个好的故事便会锦上添花,显然《千年女优》就是一个好故事,它太真诚了,真诚到可以成为一封代表全体电影人献给电影的情书,但是这封情书又不单单局限于电影的世界,每位理想主义者都可以在这部电影里找到几缕自己的影子吧。“因为我......我真正爱着的只是追寻那个人的自己”,难以理解为什么许多观众只理解到了爱情。
排在第三位的是斯派克.琼斯导演的《她》,我不敢说这部电影的剧情是多么流畅或是完美,但是在观看的过程中,我渐渐陷进电影营造的空间里,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会回忆《她》中城市的感觉,甚至我特意去上海寻找10年后的电影场景(照片在小红书上)。电影中男主的生活是我向往的,我喜欢干净整洁的城市,喜欢戴着耳机在城市中独来独往,喜欢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聊天或是旅行。不过男主最终还是开始了现实中的爱情,对于爱情,我目前还没什么想法。
我还以为我会很喜欢独立电影,但是事实证明,一些独立电影只是披了一层独立的皮,它们并不能将粗糙的制作转换为自身优点,甚至剧本也是不太成熟的。所以好像没有什么固定的电影类型我特别喜欢,只要是看对眼了就喜欢了。
今年总共听了张专辑,根据Spotify的年度总结,今年我聆听次数最多的歌手还是My Little Airport,时长达到3975分钟,聆听次数最多的歌曲还是《在动物园散步才是正经事》和《Josephine’Shop》。我本以为听得最多的歌曲会从《我们在炎热与抑郁的夏天无法停止抽烟》或《介乎旺角与法国的诗意》两张专辑中诞生。比起一专,我更喜欢这两张专辑,一是因为歌词而产生的共鸣,这两张专辑中的歌曲大多写的是刚迈入工作的年轻人的故事(当然还有找不到工作的),我喜欢歌词里直截了当的控诉,我欣赏他们对权力的蔑视,现实中我身边没有人敢做这只出头鸟,我还很喜欢他们歌曲中有关“死亡”的表达,虽然可怕,但是通过P的描绘,再加上乐器编排和Nicole的吟唱,居然显得轻盈。第二个原因是我喜欢这段时期MLA创作的旋律,这很主观。
排在第二的歌手是Sunny Day Service,他们是一只来自日本的乐队。2024年我确实发现了很多优秀的邦摇乐队,他们的曲风有很明显的“激昂”特征,但歌曲谈论的主题未必是激昂的。不过我并不太会日语,所以许多歌曲就只是听一个旋律。我推荐的邦摇乐队除了Sunny Day Service,还有The Pillows,ASIAN KUNG-FU GENERATION,神逐这些去年讲过了,就不再多说。2024年7月16日,西西弗和我去上海看了Sunny Day Service的演唱会,这应该是他们第一次来中国,演出是一个LiveHouse的形式,所以规模不是很大,但观众比我想象中多得多,我身旁的小伙子告诉我他之前并没有听过这个乐队的歌,只是带朋友过来感受一下现场的氛围。这是我们人生中第一次看演唱会,我趁其他观众买周边的时候就进场,所以抢到了靠近舞台的位置,不得不说体验感真的很好,乐队成员都很卖力地演奏,几乎没有间断地唱了2个多小时。
2024年我阅读的书籍不多,只有23本,并且也没有什么想特别介绍的,因为很多书籍并不是我自己发现的,而是朋友推荐给我的,我其实一直没有找到可以让自己欲罢不能的类型或是作家。最后还是推荐一下《帕洛马尔》,目前个人最喜欢的一本卡尔维诺。
All About XiaMen:
因为学校装修,六月中旬就放暑假了。六月二十三日,趁游客还不多,我和几个朋友出发去厦门旅游,打算玩个六天,六月二十九日回家。我曾经去过厦门一次,那是在2015年的1月,和母亲还有她的同事与同事的小孩一起,这是一段相当愉快的旅程,可以说是我出去旅游最开心的一次。我记得我们坐了8个小时的动车硬卧到达厦门,住的旅店在曾厝垵,是一个装修得很精致的民宿,那几天的天气都是很阴沉的,但是并不会让人觉得心情低落,相反我很享受这样静谧的阴雨天气。在沿海城市,那些阴天下的海派建筑有一种美,我无法准确形容这种美的感觉,它看上去像是加了一层色调偏冷的滤镜,不只是建筑,其余街道、植物、海滩,都有这样的感觉,透着一种湿漉漉的温馨。
我喜欢厦门大学,不仅仅是美丽的校园风景,还有校园中的氛围,走过我身边的很多是自由的,富有生命力的大学生,我向往他们的生活。印象最深的还是厦门大学的一条隧道,隧道的墙壁上有许多厦大学生的涂鸦作品,我和一个妹妹手牵着手逛着这条隧道,从黄昏走到天黑,现在我仍然能回忆起隧道外清脆的雨声。还有就是厦大“芙蓉食堂”的食物很美味,尤其是煎饺,煎饺的底部是一层煎蛋,我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这道菜。
所以时间跳跃到今年六月,我还是很期待这次旅行的。正好这学期课程不难,我和牟就在课上做旅行攻略,牟挺想租一个类似综艺中的那种民宿,就在旅行群里发了很多链接让我们挑选,我则帮大家买好了高铁票,对了,一起去的朋友,除了牟,还有方糕,小黑,俊,顺宝,佳铭和牢涵。这次坐的是高铁,速度明显比动车提升了不少。
虽然千挑万选,但是我们住的地方依然踩雷:首先,民宿的地址根本不是携程上列出的地址,问了店家说是平台的问题;其次环境也没有照片上的那么好,空调叶会散发一股发霉的气味,唯一的优点是离黄厝海滩很近。民宿在一个小巷子的旁边,巷子里超市,饭店倒是不少,到达厦门的第一晚,我们吃了沙茶面,我点的是牛肉沙茶面,沙茶酱口感类似麻酱,有很浓郁的海鲜味,但是味道一般。第二天凌晨一行人前往黄厝海滩看日出,我和方糕大概在四点左右出门,顺着导航走了几分钟就到了,靠近海的沙子很粗,因此有点磨脚。等待的过程我们就边散步边拍照,寻找一个人少又合适观赏日出的地点。

接下来的行程就是在城市中闲逛,比较无聊。一天晚上,我们打算骑车去曾厝垵,扫了车后才发现厦门没有专门的非机动车车道,行人、电瓶车还有自行车在一条道路上,我个人不太适应这样的设计。路上我们经过老城区,我看到了许多海派建筑,还是印象中的那些样子,散发着典型的90年代设计感,但是我内心没什么波澜,就是骑车匆匆扫过一眼,也没有什么想停下来拍照的冲动。我本来以为在厦门骑车是一件相当惬意的事情,骑在专门的道路上,戴着耳机。穿过高架就能看见蓝调时刻的大海,或者穿过热闹的城区,周围是充满烟火气息的欢声笑语,然而实际情况根本不可能边听歌边骑车。
大概20分钟后到了曾厝垵,曾厝垵本质上就一个夜市,人依旧很多,但是灯光有点太刺眼了,这是我个人的原因,店家为了宣传自己的食物,把灯光调亮点无可厚非,但是,我只是感觉和我记忆中的曾厝垵不太一样。我和牟买了一份烤面包,有点类似于香港的漏奶华,只不过是将芝士培根或者是榴莲涂在烤脆的面包上,味道不错,面包还是很好吃的,之后还点了一杯烧仙草,感觉和普通的奶茶味道没什么太大区别。
说到厦门奶茶,我首先想到的是“张三疯奶茶”,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厦门迷上的奶茶,他们家的奶茶种类很少,茶味偏浓郁,奶茶里添加了一些谷物,这和我以前喝过的奶茶不太一样。之后我们去了鼓浪屿,在那里我再一次喝到了“张三疯”奶茶,奶茶递到我手上时我居然有那么一丝激动,但是嘬了一口后发现也就这么一回事,也没有当时那种惊喜感了。
我们去鼓浪屿的那一天太阳很大,上岸后我们就迷路了,一不小心走进了一片墓地,我当时还觉得这一片的树木好茂密很漂亮,于是想拍几张照片,结果发现居然是墓地,唉,太亵渎了,我总是能干出这种蠢事。之后一行人跌跌撞撞地穿过几个小巷子,游客多了起来。走了一会大家觉得阳光太大,并且也没什么好玩的地方,于是买点纪念品后就又乘船回去了,我除了买了一杯“张三疯奶茶”,还给西西弗买了一个护身符。总归还是失去了很多耐心,记得2015年的时候,光是看看店铺招牌都觉得有趣,盯着海可以看一个小时。
还有沙坡尾,我对它的印象来自于电影中的场景,我迷恋建筑中流露出的90年代气息,但是过去一看却发现极其的商业,几乎每座老房子都是一家商铺,卖古着的店铺最多,建筑群也没有了电影中的那种质感。我有些失望,于是就和同样对古着没有兴趣的小黑溜走去吃冰淇淋了。
桐乡实习:
八月初我来到桐乡市实习,一直待到现在,周末有时会回家或者乘高铁去杭州还有上海玩。桐乡的地理位置优越,去杭州和上海都很快,去往浙北的其他地方也很便利,当然,这也吸引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实习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压力也与外来务工人员有关。
有关实习的内容不好讲太多,幸运的是我跟了一个和善的师傅,因此,除了值班的时候稍忙(我值班那一天只有我一名实习生)其余时间的工作也算是轻松,我也不会主动去揽活,表彰荣誉这些我一向不怎么稀罕。可能对我而言,实习的最大目的在于练习逻辑和沟通,虽然早已做好准备去面对形形色色的陌生人,但是如何处理他们的事情,如何选择最优的方法,都需要不断地练习。
我还是和方糕做室友,和他相处很愉快,我们两个人住一个寝室,寝室条件比学校里的好太多了,空调可以开一年四季(冬天的时候多喝水不然会很干燥),床很大,阳台的风景不错,就是网络不稳定,开流量倒是花了我不少钱。
趁离开了学校,我更愿意花多点的时间去体验别的东西,因为这可以延长我的生命。周末或是没活的时候我会出门散步,说白了就是戴上耳机闲逛,我喜欢观察路途上的一切,喜欢走在树荫底下,喜欢用手机上的模拟胶卷拍照然后发小红书或者朋友圈,喜欢买奶茶喝,喜欢伸手触摸阳光。曾经我会担心出门的那一天会不会很无聊,会不会到最后变成“为了出门而出门”?但其实只要足够的耐心和仔细,就会发现自己身边每天会发生许多微小的奇迹,我反而会悔恨自己没有给手机充满电从而不能把所有细节都记录下来。
其实我居住的附近路况比较差,有一个十字路口没有交通信号灯,只能通过自己的判断来过马路,有些地方没有人行道,你需要和非机动车一起走,还有街道上的部分松动的地砖,一不小心踩上就会溅一裤腿的泥,至于烟火气倒是很浓,晚饭后可以见到很多市民在公园锻练,或者是家长带着小孩散步,还有街边店铺里有许多男人围着一张桌子打牌,我写的短故事《此即彼端》中的一段就来自对这片地区的观察。可能是处在老城区的原因,走出县前街路况会好很多。
路上的风景还是自己去观察比较好,接下来我推荐几家桐乡的饭馆。首先是“阿炎羊肉面”,浙北地区的人好像很喜欢吃羊肉面,在湖州有个名叫练市的镇子也盛产羊肉面,练市与桐乡之间的距离也不远。这家店没有扫码点餐,想要吃什么直接去前台报给老板,在那里通过玻璃可以看到羊肉面的制作过程。羊肉包括了羊排骨,羊肚,羊肠等(羊杂?),全部放在一个大铁锅中,倒入酱油色的汤汁翻炒,面条是类似于米线的细面条,厨师会提前把煮熟的面条从水中捞出,放在大小不同的碗中备用,然后根据你选择的份量,老板娘会夹适量羊肉放在面条上方,最后拿起大勺舀取羊肉汤浇在面条上,之后就可以拿走了,我平常吃的是45元一份的,刚好可以吃饱就是感觉有点贵。
一般拿到面先搅和面条和汤汁,再用筷子卷起数串面条然后咬断,细面条容易吸收汤汁,羊肉汤又较为粘稠,面条容易粘黏在一起,一口下去很是满足,面条的清甜把羊肉汤的咸味给中和了,一进口直接就能尝到浓厚的羊肉香味,随后便是鲜甜的味道。羊肉很有嚼劲,咬碎的羊肉丝内部是殷红色的,因此羊肉也不完全是酱油的味道,本身的肉香也完好地保存了。但是羊肚棕色的外皮里包的全是白花花的油,所以我只吃羊肚皮。整碗羊肉面油也不少,你可以看到酱黑的羊肉汤汁上浮着厚厚一层发黄透明的油,吃完一碗会觉得很腻,以至于接下来一段时间不会想吃,但是店里免费提供热乎的大麦茶,喝一杯可以稍稍解腻。
“阿炎羊肉面”是方糕刷小红书时发现的,我记得那天是周六,上午我们出门逛了一圈,玩的很累,中午就直接回来躺床上睡觉了,因为周末所以大家都没定闹钟,谁知道热醒后天已经黑了,之后方糕建议去吃羊肉面,我觉得这个提议不错。之后西西弗来乌镇看戏剧,我请他吃了一碗羊肉面,他觉得比日本的拉面好吃。
接下来是“宝华小吃”,从工作的地方到那家店需要经过一条小河,小河旁是“两河一湖景观绿道”,下午的时候风景很不错,可以看到玩滑板的年轻人,突然想到我上次滑滑板是在高考完的暑假,那年暑假说实话很糟糕,因为我对我未来的学校忧心忡忡,总是不能放开了玩,如今我已经把我的滑板鞋卖掉,当初和我一起玩滑板的朋友也已经好久没联系了,更多的是朋友圈的互赞,但是看上去大家都过得还不错。
不对不对,我跑题了,我们继续回到吃的内容上。“宝华小吃”的特色是“糖醋馄饨”,顾名思义,馄饨皮涂上了糖醋的调料,并且烹饪的方式是翻炒而不是水煮。馄饨是老板娘手包的,个头比较大,进店的时候你可能可以看到老板娘戴着口罩和手套包馄饨。“糖醋馄饨”的颜色是焦糖色,吃的时候最好是把馄饨一整个放在嘴里咀嚼,这样味道不会太甜,也不会很腻,整个口感也是十分爽滑,甜与鲜的层次感也更明显。糖醋的味道主要来源于馄饨皮,而馄饨馅是纯肉的,并且肉末颗粒比较大。
还有一家开了20年的老牌甜品店,名叫“布町茶人”,地址就在“宝华小吃”的南面,在一条小溪旁,走路3分钟就可以到达,需要走过一座小桥。“布町茶人”的老板应该是一对夫妻,他们穿着比较时尚,并且对自己的甜品很自豪,我喝过他们家的两种热饮,都是老板娘推荐的,一杯是红茶鲜牛乳,一杯是XX咖啡冻(前半部分的名字忘记了)。味道都不错,和一般连锁的流水线的奶茶店做的有很大的区别。红茶鲜牛乳的小料主要是薏仁,红茶和牛奶的搭配绝妙,一入口先是两者混合的甜味,清新醇厚,之后二者分开,逐渐变为了牛奶的甘甜和丝滑,最后回味时又可以尝到若隐若现的红茶的清新。咖啡冻的原料应该也是红茶和牛奶,但它的味道则更像是红茶包裹在牛奶里,茶味偏淡,口感更佳浓郁,但是咖啡冻又解决了过分甜腻的问题。我喜欢甜食,吃甜食是一件能让我开心的事情。
然后是“阳姐大排档”,我不是想推荐这家店,主要是想分享一下我在这家店里面基了一位网友,这也是我第一次和网友见面。我们都是残雪的读者,并且在同一个交流残雪作品的微信群里。对方是一位浙传的同学,当时互相加好友是因为我对拍电影比较感兴趣,之后发现我们是同一个年级的学生,并且在审美上有很多共同话题。那天他带着他女朋友来的,所以我表现得比较矜持,没有抢着点菜,所以上的菜也不是我特别喜欢的(我的口味真的很刁钻),但是之后我们就绕着圈子散步,讲了很多话题,从桐乡到各自的生活到社会到文学理论再到其他的艺术,我很享受整个友好的聊天散步的过程,我也很敬佩这位网友,他的知识储备量与艺术素养远超过我,和学识渊博的人交流让我有一种获得感。之后我从乌镇执行任务回来,和小黑,方糕,笑凡也去了“阳姐大排档”吃中饭,依然没有点我比较中意的菜(小黑锐评道我就喜欢吃大肉,也是很准确了)。
吃的东西大概就这么多,接下去讲讲我在桐乡的两段旅行。首先是濮院古镇,从办公地打车过去大概30分钟左右,我是在周末和凯皇一起去的,这里说一下,凯皇是一位优秀的旅行搭子,和他一起的徒步旅行总是愉快的,尽管我和他去的都是一些小地方。濮院古镇据说是近几年花了GOV大价钱造的,所以票价挺贵,用了学生证也要大几十,并且说是古镇,其实也只是一些复古的江南建筑群而已,不过还原度还是挺高的。附近没有什么高楼大厦,再加上我们去的时候还没开展什么活动,园区也没完全建造完毕,所以人比较少。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园区里有一个类似寺庙大门的建筑,我们去的时候是下午,下午的阳光照在青瓦红墙上,就像是开了最高画质的游戏界面,可惜这些场景不能用手机中的相机保存。
之后是乌镇,乌镇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去过,当时逛了些啥我已经不太记得了,我只记得中饭吃了贡丸,味道不错,整个旅程也比较顺心。这次去是有任务,顺便和朋友们逛逛。我们在乌镇闲步的时候已经是深秋了,景观很萧瑟,观光的时候过去游玩的记忆也逐渐复苏,想起来一些之前游玩的画面。
我的任务就是看门,分到的是夜班,所以比较清闲,我就和一起搭档的西藏同学格列聊天。格列来自灵芝,我天真地问灵芝是因为盛产灵芝而得名的吗?当然不是,灵芝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太阳的宝座”,格列向我介绍他的家乡在有很多原始森林,我已经可以想象出那里美丽的风景了。



一些冠冕堂皇的话:
预祝我所有参加考研与考公的朋友取得佳绩,我知道自己不擅长安慰别人,但是我真心真心期望你们的收获能配得上自己一年的努力,同时我也感谢这一年所有的亲朋好友,感谢你们的陪伴与支持,你们的倾听与陪伴是我能够面对困难的重大动力。
最后,感谢自己,我活过了这一年。刚刚看了一下2023年小记,发现自己越来越混蛋了(哈哈哈哈哈),不过感觉自己也越来越真实了,有时觉得自己懂得好多,观点是多么清醒前卫,根本不是一条普通的国男,但有时也会黯然神伤,这挺好的,比起以前总归是成长了许多。希望新的一年平安顺遂,也祝看到这篇散文的你们平安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