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是一种界限消逝的过程
时间是有界限的。
比如18岁之前好像还是小孩子,而在生日当天零点过后,身体细胞仿佛被换了一遍似的,瞬间有了成人的底气。中年也是一样。即便结了婚生了小孩,但整个人还是没有接受中年的状态。非得在由社会上的年龄歧视和大众语言构建出的这个重要的35岁之后,才恍然觉得:确实是人到中年。
然而中年却仍是模糊的。前天晚上睡前看了会儿朋友圈,夜里梦中竟仍延续着这件事。在梦里的朋友圈看到许久未联系的同学在遥远异国生了二胎,不禁感叹:真有勇气啊!醒来时仍记得这个梦,但竟好像分不清梦与现实似的,拿起手机翻了翻:没生二胎,确实是梦。
所以可以说中年是模糊的吧,是梦境与现况的交融,是终于发现:再也做不出能够逃出现实掣肘的梦了。
中年的模糊,大概还体现在对于中年这件事的不确定上。毕业工作倏忽十多年过去,经常还觉得自己仍是学生,或仍是面对难题一筹莫展的职场新人。开会时讲完正经发言之后,会在心里暗暗肯定:刚才的表现很不错!似乎仍有着一个二十岁的自己,在时时评判着“表演中年”这件事是否合格。时常感觉自己仍是二十出头、快三十岁,或是这之间的任何一个年龄段,然而回家听到孩子的声音时,又一下回过神来:虽然仍能对爸妈撒娇,但自己也已经是妈妈,已经35岁了。
中年的模糊,也是这种阶段与阶段之间的模糊。
阶段与阶段之间,原是有明确分界线的。22岁之前,每个阶段的转变都伴随着漫长的、没有作业的、无所事事的暑假。结婚后有婚嫁,产后也有产假,但中年这个重要的阶段转变,全世界却是公认无需放假的。别说由假期带来的时间上的仪式感了——儿童有儿童节,老人有重阳节,而中年人只能蹭着过一下母亲节与父亲节。中年人的时间是不能暂停的。
在由时间的不间断性和无序性制造的模糊中,所有的界限都在一点点消逝:梦与现实的界限,年龄的界限,身份的界限,成熟与不成熟的界限……中年大概就是这样一种界限消逝的过程。
或许也是好事,是在为老年生活做准备。试想年逾五十时,发现人生的界限消逝殆尽,世界是以自我为圆心向外无限扩展的圆,有一种看不到尽头的自由自在——而我将在自己的天地间,实现世界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