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两个头:劳动产出和生活成本-关于人力资源的最后一篇

人力资源的价值,还和一个东西密切相关:生活成本。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工资被看作是劳动力的价值,它等于维持劳动者及其家庭生存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具体来说,工资等于以下几个部分: • 生存资料价值:劳动者为了维持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 发展资料价值:劳动者为了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和能力,以适应更复杂的劳动所需要的教育和培训等费用。 • 延续后代资料价值:劳动者为了抚养子女,确保劳动力的延续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ziben主义体系下,工资往往被压低到仅足以维持劳动者生存的水平,以确保资本家能够获得剩余价值,即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减去其工资的部分。 这三项中,第二项没法界定,主观性太强。毕竟参加街道办免费培训是为了发展,报名耶鲁MBA也是发展:两者的成本差别犹如天堑。
第三项在现阶段zhongguo复杂的婚恋观念下也没法量化:不婚,丁克,非婚生育,甚至同xing,其中的成本也是天差地别。
那唯一比较好衡量的就是第一项:基本吃穿用度费用。
前面两篇日记我发现: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能够被大范围替代的劳动,其劳动力价格一定是低于劳动者预期的。
但是另一方面劳动者本身也需要购买别人的劳动才能生存。如果购买力相对于劳动者来讲是可以承受的,或者说:
商品随着技术的发展价格越来越低廉,则相对来讲同样多的钱,购买力会相应提升。毕竟你自己的劳动产出在市场上的标价就已经下降了,大部分别人类似的劳动产出价格也会跟着下降,因为技术的发展是整体向前的。
然而情况似乎并不完全是,至少有一个领悟不是。
前几天我的出租屋需要换一个新马桶。新马桶的价格非常合适,650元包上门安装,还是一线品牌。
一番折腾过后写马桶顺利安装。
然而旧马桶的处理却让我犯难。🧐
首先马桶这个东西体积庞大,重量也不轻,我住的出租屋在一栋老旧小区的六楼,没有电梯。
我没办法一个人把他整下去。
这倒并不是我弱不禁风,实际上我掂了掂马桶的重量,觉得其实还好,但问题是体积实在是过于庞大,我把双臂张开也没办法。把他整体抱住。
这就需要找一个人来搬运。
那我就找个人问问?
咸鱼上一趟折腾以后给我报了这么个价格。

我再三确认这只是搬运旧马桶的价格,只是把它从6楼搬到1楼的价格。
我这里并没有任何不尊重搬运工劳动成果的意思,而是我没想到搬运旧的费用竟然如此之高。
要知道一个全新的马桶,从下单到安装,全程所有费用加一块儿也只有650块钱。
这其中是包含着新马桶从1楼搬到6楼的费用。
而搬运旧的费用,达到了新费用的1/5。这还是我选择一线品牌的情况下,如果我选择一个廉价品牌,那搬运旧的费用可能达到新的全套费用的1/3。
看来结论是显而易见的:一个劳动成果,如果不能被现代科技的魔法把它用机器替代或者哪怕是辅助,它的价格就会惊人的高,高到和有魔法的产品相比,劳动产出性价比堪比石器时代的原始人。
那我也当一回原始人吧。
15块钱搞了一个大锤子,梦回石器时代。



考虑到这个旧马桶已经有严重的漏水故障,我这么做并不是在浪费资源。但是如果这个马桶没有故障,可以继续使用呢?这样是不是挺可惜的?
不过话说回来,可惜也没有用。真想用这个旧马桶的人,自己把这个旧马桶从6楼搬回他家的概率也不是很大。目前看最ok的方案,可能就是石器时代抡大锤。
从这个角度就可以看出一点:
劳动产出价格无法改变的情况下,降低生活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而降低生活成本的非常重要的策略就是使自己的生活必需沾上了科技的魔法。
这也印证了为什么现在年轻人集中往大中型城市迁徙,因为越是大中型城市,各种劳动产品的科技的魔法含量越高,才能把生活成本降下来。
人力资源两个头:劳动产出和生活成本。
这是一个有趣的策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