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暗中积累的一些可靠经验(二)
2、鉴于我个人所持的权重理论【即,“应把那些你为自己创造出来的、实际的、可靠的、不可抹杀和篡改的东西权重算作1,而把那些配合外界、支持外界、服务外界……总之,为了自己以外的人做的、不能直接署你自己名字的、别人可以也可能随意更改其所有权的,或者在任何情况下,你需要为之自证的一切,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权重算作0、或者—1、甚至负更多”】,请不要对你对外付出的一切的结果,抱有绝对的期待,并以此为基准,从你自己的所需所愿所求出发,调整你使用自己时间精力的方式。
请注意,我说的是“计算权重”,而不是“衡量对错”,我认为这和对错无关:当我们对一个不可控的因素做功时,做功的结果也会是随机的,这是一个数学概率问题,不在人性讨论过程中对错衡量范畴之内。
单从物质纬度说,那些会真的算到我们头上、被视为我们的一部分、并为我们带来实质性回报可能性(正面意义上)的,更多的是那些我们为我们自己做,且成果署名后他人无法更改篡改的东西,这包括且不限于我们自己考取的证书、学历、撰写并通过的文书等——这是由于他人主观思想、语言、行为的不可控性和不可知性导致的。
而我们为外界做的事情,会收获什么,则是完全不可控的——会收获什么,好还是坏,多还是少,取决于对方想要怎么说怎么做怎么评价,而不是我们做了什么。
那么,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我们的时间精力都是我们唯一真正拥有的、且不可再生的资源,真的思考过想要合理高效的利用这些资源,而且也有意愿去尽可能的用我们的资源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毫无疑问,用它们去为我们自己做事,才是更合理的投资方式,而且,高效、合理的投资,改变我们人生的速度比我们想象的更快,所需的投入,也比我们想象的更少。
由于我只经历过我自己的人生,我也就仅以我自己的人生为纵轴,去验证这一理论——庆幸的是,我的人生体验足够丰富,以至于我正面和负面的例子我都可以拿出不止一个,去说明我的观点。
正面1、在我高考时,我的本科学校专业在吉林省只录取了2个人,且性别限定为一男一女,我因为高中最后冲刺期努力学习,把时间用在学习上,考上了这个学校,这为我带来了低廉的学费、奖学金、助学金、校内兼职、低成本出国留学机会(本校与国外学校有合作项目)……等等好处,这是我第一次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负面1、在回家乡工作的6年里,我没有很好的投资自己,而是把90%的精力,放在用付出劳动、提供证据、向外奔走来争取外界的认可上,而最终,这一切变成了无用功。
我曾经尝试过去自证清白,但别人要不要回应我的奔走和分辨、想要怎么说、如何评判、怎么认定,并不取决于我的所说所做,而是取决于别人自己,所以我投入的所有时间和精力,等同于0——甚至还不如0,而是亏损。
正面2、在2022年左右吧,我开始有了想要积累真正不会被人夺走的东西的想法,我对“离开”抱有期待,证据就是,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找了中介帮我组织材料。
这种期待与挣扎,更像是一过性的冲动,因为那以后,我就都在自己组织材料,全流程里最大笔的花费不过是签证申请费(750元),而且例行申请的目的,不过是在死掉以前为了以相对高利息的方式,给父母存点钱(GIC利息在5左右)。
甚至我系统性(真的去了解入境、生活、工作……)的积累加拿大那边的知识,也是在2024年12月(我8月下签,9月中旬才决心辞职,而且辞职的时候还交了公开信,因为哪怕辞职了我也还是存有寻求答案的期待)。
我觉得自己2022年以后的生存方式更像是一具活着的尸体,喘气的唯一目的是给爸妈尽可能多的留点钱。
而这一过性的冲动,几次不以过签为目的的材料提交和申请,已经足以给我一条新路。
我并不觉得,留学这条路对所有人来说都适用——加拿大的政策变化太快了。
我想要说明的是:那些我们为我们自己做的,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支持我们,不用担心被拿走、篡改、或者消失。
我最后悔的,是用了太多的时间在外物上,如果我从2017年开始,就不要对不属于我自己的事情那么用心、投入和认真,我想我会比现在好的多的多的多——对我个人而言,尝试通过为不独属于我的一切付出,为我带来的只有负面和亏损。
而每一样我投入在我自己身上的,都让我有资本追求、且追求到了我需要的一切:
我从未放弃外语学习,所以只要我想,我就可以随时申请学校;
我年少时考上的专业和曾经从事的职业,将英语函电和涉外文书作为学习和工作内容,所以只要我想写申请文书,我就可以把它撰写和精炼到我要的样子;
我从小到大养成了独处、自律、自守的本能(我不想说我的应激障碍对此也贡献极大,但我不得不说它确实有助益),我就能专注自我把所有时间用来学习和处理材料……
我现在得到的越多,我就越意识到,我之前努力错了方向,我用我的时间、精力和脑力,做了错误的事情。
我的案例在前,希望不会再有人犯我曾经的错误,希望别人做我做对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