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种比MBTI更有用的认识自我的测评工具
开门见山,我推荐的测评工具是盖洛普优势测评。(我也只做了免费测评,所以不是软文,放心阅读。)
为什么我觉得盖洛普优势测评比MBTI有用?
1.行动与目标导向
盖洛普的34项才干,有明显的行动与目标导向。盖洛普的才干模型提炼自成功职场人士的素质构成。通过行动达成目标,自然是职场成功的基础。所以,34项才干天然和提高行动力、达成目标的能力高度相关。行动力主题正是我关注盖洛普优势测评的出发点 ——【精】往期精选文章分类汇总。
相比之下,MBTI更偏向于认识自我的性格、偏好。它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我是谁、我有什么样的倾向,但这些认识比较宽泛还不足以指导我们的行动和决策。
盖洛普的才干模型则更直接、更细致,它可以反映我会怎么行动(倾向、内在动机),我适合怎么行动,怎么达成目标。
我知道,这些测评都是一种模糊的正确(大方向是对的),但是MBTI只有4种分类,而盖洛普有4大维度、34项才干,所以从颗粒度上来说,盖洛普指出的方向显然更明朗,更有参考价值。

2.成长型思维
MBTI测评提供了人格标签分类,如J人、I人。当我们知道自己是J人,我们就会借此归因——因为所是I人,所以不擅长社交,所以我倾向于怎么做。这种标签化的认知其实是一种隐性的固定型思维。
盖洛普优势的核心理论是——才干(天生的思考方式、感受方式和行为方式)x投入(投入到练习和开发技能、学习基础知识上的时间)=优势(持续做出近乎完美表现的能力)。才干是一种天然的行为倾向(这是固定的,承认人的天生差异),但是才干到优势,需要持续投入,这就是成长型思维了。并且,我认为测评得出的优势才干并非固定的,投入始终是巨大的变量(经常用、经常练,长期投入,持续精进),只要不是天然排斥的才干(非常弱势),我们的前5大突出才干会随着我们的人生发展阶段动态调整。我做了5次测评,从多次结果来看,我觉得自己的前15大才干,都可能随着投入的增减,动态变化。
盖洛普怎么用?
1.一个有效的行为分析工具
相比于盖洛普优势测评,我更看重34项才干模型。因为才干模型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行为分析工具。它比MBTI颗粒度更细致,我们不仅可以从才干看到行为倾向,还可以借此分析出自己或别人的内在的行为驱动力。
举个例子,之前我一直无法理解伴侣的打卡偏执——虽然不想上班,但是在打卡要求相对宽松的氛围仍然坚持准时打卡,还要经常关心我的打卡情况(笑)。最近我才恍然大悟,这一定是“纪律”才干在作祟,果然一测,纪律才干名列第二。
同样你可以用才干视角来分析朋友、同事、家人,观察他们最明显的才干。你或许会理解很多原来无法理解的行事风格,并且明白是什么在驱动他们如此行动。
2.在优势圈内精进,是最舒适的捷径
我们经常说终身学习,但是学习什么,发展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其实很容易陷入补不足的想法。《如何找到自己想做的事》这本书中,作者举了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过去的我也只关注自己的缺点。我觉得自己的缺点是“和别人长时间在一起会很累”。我一直以来都觉得“我必须交很多朋友,成为受欢迎的人”。为了克服缺点,我尝试了100次搭便车旅行。但是,面对第一次见面的人时我依然有心理障碍,也没能成为自己憧憬过的有很多朋友的人。
这让我想起,曾经的那些拯救社恐、当众说话的建议——诸如找个人多的商场、广场,自顾自地当众演讲。这种建议听着就让我脚趾扣地,毛骨悚然。我想,像我这样影响力才干非常弱势,对抛头露面毫不想法的人,估计也和上述例子一样,即使尝试了100次,最终也没法让自己喜欢上这件事。
所以,不如顺着优势才干为我们指引的方向前进。 从盖洛普的角度出发,首先发展自己的优势才干才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
我想到至少两条可行的充分利用优势杠杆,提升自我的路径:
第一,基于才干x投入=优势, 对自己的潜在强势才干进行饱和投资,全情投入。
根据测评结果,才干可以分为强势才干(前10位)、中间才干(其他)和弱势才干(后10位),前5的强势才干又是最重要最明确的天赋。
所以,不妨看看前5名的才干中,有没有明显还没充分发挥的,有没有明显感觉还有巨大提升空间的,有没有非常有动力继续精进的,然后,把自己的精力和资源都投入到自己的强势才干的发展上来。
没有充分的投入和刻意练习,才干始终只是一种倾向。 才干只有发展为优势,才能成为我们的显著特长,胜人一筹。人无完人,强势优势往往决定一个人能否在所属领域有卓越表现。比如,我们都知道乔布斯是一个缺点明显,暴躁又苛刻的领导,但是他的产品和用户洞察能力,设计天赋和完美倾向,定义了他的世界影响力。
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就卓越的道路千万条,对于每个人来说,舒适性最高、可能性最大的那条路,就是自己的优势才干指引的方向。
第二,根据自己的优势才干,寻找更合适的方法提升自我。
我们经常听到的一种说法——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圈,进步才可能发生。从技能学习的角度,这确实是正确的,只有在学习圈,我们才能学到新东西,精进技能。
但是,从行动和效率角度,我百分百建议你,待在自己的最特别的舒适圈——优势圈中精进。我们一直说,优势才干是一种天然的倾向,天然的思考方式、感受方式和行为方式 ,天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熟悉、舒适,自带内驱力。在行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情绪上的拖延、抗拒、懈怠,缺乏动力、信心。借用自身优势的力量,我们能解决很大一部分情绪问题,充分调动情绪大象的行动积极性。
人生道路上,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会遇到很多相同的课题——比如精力管理、时间管理、专注、自律、行动力、沟通能力等等。市面上有海量的书籍,为了我们提供了各种或基于科学、或基于经验的方法。反思我自己过往的学习路径,对于这些方法,我总是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如果不成功,便归因于自己不够自律,实践得不够彻底。但我从来没想过,很多方法对我来说,像是削足适履。
我最近总想到,番茄时钟的例子。我在大学时代就开始研究各种番茄时钟的app,一直断断续续地实践番茄钟的理念。然而多年后,我仍然从未适应(当我无法专注时,番茄对我没有约束力,我心理和生理上都非常想要放松;当我明明可以长时间专注时,我非常不想被番茄打断)。我一直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实践得不够多,所以没有形成规律稳定的时间节奏。然而,当我回看自己最专注的读书时期( 我发现,我一直在用错误的方式休息),我发现其实从来不需要番茄时钟的方法,我也可以很好地保持专注。现在我明白,专注本身就是我的强势才干,所以只要我不受干扰,我可以跟随自然地生理节奏工作学习,然后休息,就可以做到长时间专注。因此,真正适合的我专注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创造圣地(一个无干扰的环境)。
方法千千万万,匹配自己的优势圈的方法,才能解决更好地问题,实现进步。
总而言之,在自己的优势圈中,充分发展优势才干。然后,从自己的优势出发,筛选方法;借助自己的优势杠杆,实践方法。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可以走得更轻松、更快、更远。
漫步的竹子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内卷时代如何自处,如何重获生命力 (4人喜欢)
- 我们为什么反感教练(各种人生教练、优势教练)? (2人喜欢)
- 重构行动力系统:deadline为什么失效了?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