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赵贞吉,点炮选手的押宝代价(下)
(感谢催更,没有鸽,没有鸽……写好很久了一直没想好怎么完善而已)

上一期我们复盘了赵贞吉完成了沈一石案署理的过程,通过点炮胡牌这一策略成功踏着沈一石杨金水的活死人尸体进入了中枢成为六部尚书之一,那么这一期我们来看看赵贞吉是怎么在嘉靖四十五年的大明官场,短暂地达到了职业巅峰,成功入阁,继而立马翻车的,而他的翻车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首先,我们来看看赵贞吉这一回遇到了什么难题呢?——1是清流没给皇上留足够的钱造宫殿,2是海瑞六必居事件;

先说造宫殿,历史上徐阶的人设是啥暂且不表,我们就看剧里面的,剧里面的徐阶,毕竟是清流领袖,比严嵩的媚上功力还是要差几分的。所以等到他做首辅的时候,就没有留那么多钱给嘉靖造宫殿。皇帝对此很不满意,所以立马放陈洪出笼敲打清流,说实话刘和平写这段真是将明史套路用得信手拈来,吕芳贬到南京,换陈洪——这和历史上正德王岳贬南京+刘瑾换到司礼监,万历亲政贬冯保的做法如出一辙。

朱七、冯保挨个遭殃,暂且不提。内阁着急了,赶紧凑钱给皇帝造宫殿。小说中,徐阶给赵贞吉这边留的任务是凑五六十万,但是户部没有做修宫殿的预算,钱需要先给受灾地方,赵贞吉接过徐阶的任务后说会想办法,到了汇报的时候大家才知道他想了什么办法:以下是标准的,赵贞吉给领导提供情绪价值教程,请各位打工人按照文本背诵:

赵贞吉早就把牌都摸完了,一把天胡。皇上高兴了!宫殿能搬了!首辅高兴了!官声保住了!赵贞吉能入阁了!

至于另一个问题,海瑞六必居,赵贞吉的提议是给海瑞扣六个月工资,嘉靖说太过分,赵贞吉说自己贴钱给海瑞过日子(剧情里当然是没给)。下面请大家做个选择题, 赵贞吉通过以上两件事,影响了多少人?()A 他给领导喂情绪价值B 他给同级喂(吃)鳖C 他给海瑞喂屎答案当然是全选。

事实上,赵贞吉能进入内阁,原因有三:1、内阁有徐阶,2、给嘉靖造宫殿出钱,3、浙江完成了组织的基础KPI(注意还不如超越值)。概括来讲那是上面有人+有机会+有过往业绩。注意,基本不看同事关系和下属评价。从浙江赵贞吉对待谭伦和海瑞的要求就能看出,他虽然是心学大家,但他不是对下属讲的不是心学和道德,是纪律和业绩。那么,子曾经曰过”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怎么理解?用胡宗宪的说法是,职场要看左传而不是论语。

职场是看结果的地方,不是讲道德的地方。职场上要是遇到这类上司,不要得罪他,老实干活就是了,毕竟不是严党不会拉你干脏活。剧中有一个细节是,赵贞吉在浙江办差时,被乌鸦吵到了,命人将乌鸦巢拆了,拆了一半又反悔,自己爬梯子去装乌鸦巢,就是他对自身的反省,尽管有点假模假样。但一旦得罪了这类上司,他肯定会坑你了,赶紧跑路,不要回头。赵贞吉把海瑞损了一通之后,就进内阁了。这心情是激动啊……很快赵贞吉安排海瑞去给几个清水衙门用胡椒代替银两发工资,又好好损了一通海瑞,这心情更是激动啊……

嘉靖四十五年最抓马的一段就是百官上贺表,而海瑞上了著名的《治安疏》。嘉靖读了治安疏后,以为清流和裕王要逼宫造反了,于是大怒,赵贞吉作为海瑞的上司,首先被嘉靖怀疑,于是赵贞吉发表了一段探花级别的辩论台词。(见图)

听了这一番说,百官都热血沸腾,赵贞吉的官声到达了职业巅峰,嘉靖对文官集团的怀疑暂且打消。

然后职业巅峰的第二天,海瑞受审,徐阶高拱因为裕王打招呼,主动保全海瑞令其不必受刑,赵贞吉的官声又被海瑞受审时的一段话打回原型了。(见图)


海瑞受审之后,赵贞吉的剧情就聊胜于无了。

所谓的清流,实际上是一群,以师门、学术等方式有松散关系的文官,由此也可以推断出他们的战斗力必然是不如有组织贪污的严党的。大概率可以判断,嘉靖四十五年,嘉靖去世后没多久,徐阶致仕,高拱和张居正基本上接手了清流的zz遗产,并将在北京基础薄弱的赵贞吉排挤出局。但他如果想要当次辅,接徐阶的班,严世藩都说了裕王老师高拱张居正和赵贞吉会面临竞争。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赵贞吉真的是被海瑞几句话搞臭的吗?我的判断是,难说!海瑞的几句话可能对他的官声有影响,但还不至于影响职业路径。他真正的职业终点,在于嘉靖去世,嘉靖如果少吃点药,多活10年,那么海瑞这番话可能如钟欣潼能结婚一般,再大的事,几年也就熬过去了。

但裕王对徐高张的仰赖远高于嘉靖,徐阶不提了,高拱因海瑞案后对赵贞吉印象极差:“高拱昨夜对赵贞吉殿中那番奏对本还心存好感,这时蓦地明白了,此人貌似忠勇,内实奸猾,所有的心计都是在揣摩顺应圣意,不禁一阵深恶涌上心头”,结合赵贞吉给同事吃了那么多鳖,大概率也没什么在困境中愿意拉他一把的同事,那么自然只能面临职业发展的终点,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大概这就是他押宝进入内阁的代价吧。之前有网友在评论区提问,说这能对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启发吗?如果是普通人混职场,道理其实是类似的,想要爬的高,上面有人+有机会+有业绩,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只论官位和收入来评价职业发展是否成功的话,同事关系,职场环境,团建去哪儿啥的,反倒没那么重要。

不过,如果到了内阁这个高度,那怎么说呢?这很难评,历史上赵贞吉是翰林院庶吉士,放现在是全国三十几个高考状元中的top3,大概和清华姚班前三差不多吧,至于我们这种连重高全校前3都考不到的普通人看着,只能说启发是有的,参考意义大不大得自己悟了,这就跟很多人看红楼梦很容易带入贾宝玉林黛玉似的,现实生活中,我等P民能当上赵姨娘和林小红就已经很好很好了(手动狗头)……分析完了赵贞吉,正所谓清风何处来,下一期我将写清流内部的成分问题,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