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悄然觉醒的时刻
查看话题 >There is no place to go.
这两天得意忘形更新了!听到介绍嘉宾时讲了「晚风说」,好想念Jade,听到她一切安好,内心升起一股暖流,很开心她回归,也为再次听到有灵气的话而欢呼雀跃!
打开后就听得好仔细,Ninde和她儿子可可的对话也触动到我了!
Ninde:可可,我想谢谢你,没有你的话我可能不会有心灵上的成长。
可可:妈妈你不要再继续说这样的话了,我现在的心都是冰冷的。你不要说这样的话了,这样的话有什么意义。
她反省到,表达感谢是“很大人的行为”,但孩子的反馈也让她意识到“我这个东西很多余”“我这个东西很没有必要”到“这个东西我放下来就可以了”。
我想起自己有时也会这样,对朋友或家人也“过度”表达感谢。也会收到一些“少讲场面话”的反馈,事实上,“过度”表达会带来一些误解,我想,人们并不是我的心灵,有一样的感知,所以很难理解他们一个小小的行动对我就会造成影响。于我而言,“过度”表达感谢也意味着想要对方再次“看到我”,原来这一种索取耶!
内在的探索的空间变大,以及回归生活。
Ninde还提到她现在逐渐没有了旅行的欲望,一是内在的探索越来越多,可能它是另外的一个探索空间,二是她搬去大理是来学习如何生活的。
这两个理由也是我内心深处的声音!过去的六年里我每年都会去一两个地方,每次旅行一个礼拜左右,我会被风景吸引,是的,但越走越远我发现自己一直在寻找的是——和自己心灵对话的空间。今年开始觉得自己并不需要“旅行”来帮助自己“逃离”哪里,我要去的,就是此地。就是每次结束旅途后,回到城市,投入生活。
还有一个转变是我结婚了,组建一个小家庭,爱人常常惊讶于我是如此不会生活,他教了我很多生活上的东西。我正在慢慢接受它(生活),好奇怪的说法,生活了这么久却才开始体会它,又不得不承认以前的自己好像只活在了精神世界中,又对真实世界嗤之以鼻。
和他一起住的这8个月里,我深深感受到“时间在一个人身上是不存在”的智慧,他可以随时决定去做什么,没有固定的route,但他想做或需要完成的事情,他执行力蛮强的。我们谈过自我重不重要的话题,我问他“你个人的记忆、历史不重要吗?”时,他告诉我,他觉得每一天都是崭新的!
有时候我体会到他“活在当下”的实践,惊讶他如此自如(虽然我有时候会在这两者横跳:这可能只是他的无意识行为VS但他真的做到了),就像他不知道“班味”“活在当下”是什么,但他又常常做到一样。有时还会调皮地说一句,“自小熟读观音心经”。
9月的时候我和朋友在酒馆喝酒,谈起上文提到的一些心境的变化,以及我刚学习冥想,B突然说:我们的问题是太容易分散,而你的问题是你太容易专注!这句话太暴击了。我需要从思维走出来,去觉知,投入生活。(其实这个过程出现了好多次,有时因为在生活中不知所措,又想回到精神世界舒适区)
张潇雨提了建议:有些人天生就把自己放在这些事(家务、生活)里,我会鼓励他们去脱离这个事儿,如果总是活在精神世界中就去尝试下投入生活,这之间的平衡很重要。比如在做饭中看到自己的一些模式和心性,另一方面是它培养了我少活在自己精神世界里的状态,脱离我的强迫性思维等等。
多用余光看世界
张潇雨提到帮他调整肩颈问题的医生,在他的眼睛鼻托里贴两块胶布,说“你要多用余光看世界,你老是内收的,第一是脖子会伸出来,会弓背,然后你老盯着自己前面很窄的一道东西,你根本就感觉不到也融入不到你周遭的世界里”,贴上会有种被迫打开眼界的感觉,人也就更展开了。
Ninde:如果是精神上用余光看世界,是怎么样的?
张潇雨:屏蔽集体意识,不要去想它好或者不好,不去下这个判断。大环境会有上上下下,大环境不好的时候,也有人发展得好,为什么不能是你呢?
Ninde:自我探索和自我证明的区别在哪里?
张潇雨:自我探索可以接受任何结果,自我证明只能接受好的结果。“那样才行”是证明,“怎样都行”是探索。这个意思不是非黑即白或二元对立,我也觉得自己从证明走开始向探索了,或许我有自我欺骗、自欺欺人、也可以说觉知不够产生的一种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状态也好,现在会感知到自己做一件事的动机是什么,能分辨是小我的模式还是相对纯粹可以做它。
永不止歇的寻找,没有用。
张潇雨:有一个心灵困惑是觉得人生没完没了的感觉,总会问自己“然后呢?”还有一个是so what,有一种永不停歇的匮乏。永不止歇的寻找,但现在知道,寻找是没有用的。头脑无法解决头脑创造出来的问题,寻找是因为你在这儿是不满足的,所以你要去到另一个地儿,“你认为到那里我就可以怎么怎么样了”。
《当下的力量》有一句话:There is no place to go.(张潇雨将这句话好平静,也惊讶到我了!)
当你去寻找一些东西的时候,你就要认为当我到了那,我就获得幸福了,获得平静了,我就满足了,但当你到了那,你还有下一个追求的点,所以它构成了一种永远不在这,永远在下一个地方的现象,这就是一种不满足。那...永远满足不了,所以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当下这个瞬间去满足、平安、平静,没有别的方法。
头脑制造了很多问题、匮乏和不满,头脑说,那咋办呢?那要不然试试这个吧?赚一笔很大的钱,去西藏启迪心灵?我没看出来问题的提出者就是——头脑!可是,头脑无法解决由它制造出来的问题。

我经过这些探索也发现了自己是“喜爱制造问题,然后找到解决方案”的人,玩得可开心了,其实一开始就没有问题。原来我明白自己张潇雨这个形象,就制造了很多问题,但他也很有意思,体验了很多事情。
我知道宇宙借着金·凯瑞这个角色体验了很多,但我知道自己不是金·凯瑞,我只是一个世间角色。(《楚门的世界》)。(听到这里我要尖叫了!Call back.)
我现在也有这种感觉,或者说我努力寻找这种感觉,我只是世界的一个角色,我也要好好玩,我也要去体验一些更超越的东西,我们反复去探讨的就是说,我觉得做什么事,都希望自己都不要脱离生活,我在生活中修行、自我觉察、处理身体问题、关爱其他人也好、和我在乎的人吵架翻脸也好,都是我修行的一部分。如果没有这些我不会知道自己是如此“喜好制造争端,同时也有点好玩的角色”。(双手赞成!)
Ninde:你有百分之多少的时间,可以跳出来看自己?
张潇雨:30%,但是想起来的次数更多。有时我会说“今天,我倒要看看张潇雨今天干什么,他有哪些恐惧的事情在发生”,有时候又觉得咦惹,这样好奇怪。
Ninde:30%带来了很多幸福吗?
张潇雨:是平静感!
他还分享了他但微博名是前面的单词是止痛药(@VicodinXYZ)的意思,短暂远离很痛苦的底色。「得意忘形」没有更新的时候我也常常去读微博hhh
(口述记录成文字有些不同,但大概意思如此,最好是自己去听播客hhh)
Ninde:寻找越久,越发现世界是心灵的镜像/
亲密关系的摩擦会在心灵中消融/
解脱是让那一个个问题自己消失,看到它,直到它消失。
以及:从内生长出来的踏实的、扎实的、相信自己有很多可能性的、很稳定的状态。
没有目的地活着。
真正的生活是没有选择的。
一旦你有选择,意味着你还在选,你没让生命之流推着你前行。
总能把我内心的混沌讲出来的大概是「得意忘形」了。
那就浅浅的、又深深地记下听「得意忘形」的经过吧。
2021年我刚开始在小宇宙听播客,9月第一次听「得意忘形」第54期「我们在逃避命运的路上遇到命运」,我记下离“养孩子不能只给吃的喝的,还要镜映”这句触动我的话,同时也感觉很多没有听懂。
2021年9月底的时候我听了第11期「不如我们停止自我攻击,看看会发生什么?」,这次,我觉得「得意忘形」深深地、看到了“我”。
那会儿我家到公司只需骑电动车15分钟,这期节目陪伴我很多天,直到我听到那句“请停止自我攻击”。也许是标题商量的语气让我放下了内心的戒备,抑或是我希望找到解决内心困惑的办法:我们被教导着“要去成为一个善良的人”,而当伤害不幸落在我们身上的时候,保持善良却成为一把利剑,刺向我们自己。这种时候,应该怎么办?
「请停止自我攻击」是一句提醒,「得意忘形」开始成为我的“疗伤良地”。(即使是现在我写下这段话,依旧眼眶湿润)
我得到了一些平静。
后来我陆续打开过几期,可能契机不对,没有听完。
直到今年的8月,gap大半年的我开始思考,于是我打开了「No.45:我们与金钱的距离」,但我没有听到关于“金钱”的认知提升,(也许在我心里总觉得它不重要吧),但我却借此得到了一些别的东西。
比如听到「接纳自己对金钱的渴望,然后快去挣钱吧!」联想到那段时间我在学习接纳自己「不喜欢独自去做事」这件事,这非常难,因为以前我对自己的认知是:我喜欢独处。过了2年之后,我才发现喜欢独处是因为讨厌低质量的社交。而现在,尝试过独处和社交,我意识自己暴力地到把独处当成了衡量自己「独立」的一个标准或要求,这反而阻碍我去接纳自己爱交朋友,喜欢谈话的特性和寻求帮助的需求......
我身边不缺乏朋友,也不缺乏一些听说我社交过多后的唏嘘声。似乎在现在这个年代,社交充满鄙视链,而独处才是唯一正确的路?
可是我不愿意,我认真对比过和朋友去泳池/自己去泳池的感受,对比过和朋友去喝咖啡/自己的时候根本不喝的差别,我终于要开始接受自己:
喜欢交朋友,喜欢对话,喜欢人和人之间产生真实的连接。
我又明白了一点点:好像我们只能成为「自己」,到头来我们能走的路就是我们本来应该走的路!而不是被外界一些声音、规则所限制而做出的种种选择,掺杂着这些思考、寻找,我们也会发现,一开始「没什么问题」!也回到了第一次听「得意忘形」的节目标题:我们在逃避命运的路上遇到命运。
恩师与三毛
我想表达感谢你们一直在表达,而我却像个两手空空的孩子,除了感谢以外,很难再讲出别的什么。也让我想起三毛和她恩师的故事。她被画师鼓励去画画,第一次认识到“美”,写在《雨季不再来》的一篇。
“第一次不敢去画室时被我撕碎的那一枕棉絮,是窗外十年后无声的雪花。”
以及如果和恩师见面,
“见了面说些什么?我的语言,我的声音在那一刻都已丧失,那个自卑的少年如旧,对她最看重的人,没有成绩可以交代,两手空空。”
内心平静的时刻。
-
项心荔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1-19 15:27:53
夜空的雀斑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不是「听播客」,是在阅读它。
- 一场“救赎”了对方的对话 (1人喜欢)
- 在恋爱第六周年那天,我们举办了中式婚礼 (5人喜欢)
- 以前以为结婚会很舍不得家里,其实不会,巴不得快去过自己的生活。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