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圳文化”
#人气创作计划# 提到深圳,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等大厂、“来了就是深圳人”的标语、或者是“来旅游打两天工”的戏谑,网页上也显示:深圳是个新兴的移民城市。
这些都不假。
不过,说到深圳文化,我想说,虽然这个城市一直宣传本身的接纳性和包容性,与此同时,宣传她的根源属性同样重要。深圳文化,其实就是客家文化。
文化标志一:人口

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作为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深圳其实有很浓厚的客家文化历史。 深圳的客家人最早于明代迁入,而大量迁入则是在康熙年间。 当时,由于清政府的“禁海”和“迁界”政策,深圳变成了荒凉之地。为了鼓励垦荒,大批客家人从惠州、河源、兴梅地区迁来深圳龙岗、坪地、坪山、葵涌等地,开始了深圳客家人的创业史。
百度百科显示,深圳地区的客家人有500万左右。
文化标志二:语言和文字
1.在深圳建市之前,宝安县有60%左右讲客家语的客家人,大约20万。


为什么lz说客家文化才是深圳文化的“根”?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是:文字。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交流工具,但是文字能够将语言视觉化,使得信息得以被记录、保存、传承。
首先,“深圳”这个地名的由来,就与客家人有关。在客家方言中,“圳”指的是田间的水沟,而“深圳”这个名字是因为这个村庄周围水泽密布,有一条深水沟(即深圳河)而得名。
除此之外, 深圳的地名里有许多客家语境用词,有的地名是直接从客家话转成文字的: 比如“鹞婆石”(鹞是一种大鸟,比鹰小,客家语里还常说“鹞鹰”等,客家话中管风筝叫“纸鹞”。)“XX角”(我的理解是一个地方的边缘,我老家也有“xx角”)“XX坑”( “坑”是指小溪、小水沟,深圳的甘坑古镇就是因为这里溪水甘甜、泉眼遍布而得名。 )“XX陂(陂是多音字,念bei第一声时指池塘、土丘等)”。这些有客家语境用词的地点在深圳地铁沿线的站点也能体现。
好吧,写这么多,是个人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