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很多年前和一个朋友聊天,那会他在著名的大厂过着996的忙碌生活,正当我担心他的健康之际,他告诉我他还翻译了一本政治学的专业书,这把我给震惊到了,接着他又告诉我他还谈了一个女朋友,我一下子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他的累累硕果让我自惭形秽。
我开始批判自己,都是自己太懒了,不自律,不能吃苦,没有远大的理想。
于是,我重新规划了自己的时间表:6点起床读书,7点运动,8点早餐,9点开始工作,之后的每个小时都被我填得满满的。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崩溃了。在那段日子里,每天早上10点开始我就陷入了“昏迷”状态,眼睛和脑子都是糊的。别说硕果了,连身体都亮起了红灯。
这让我更加责备自己。我怎么连自律都做不好。
当身边的人因为不自律而批判自己的时候,我想到了当初的我。
这几年在网上火起来的自律博主让人更加焦虑,使得自律成了一种目的而不是途径。
我疑惑,自律是一种刚需还是奢侈品?
如果自律是刚需,那它可以给人带来什么,为什么这么多人做不到?
如果自律是奢侈品,那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为了它焦虑?毕竟大家会为了没钱吃饭感到焦虑,不会为了没有LV焦虑。
后来,我在心理咨询工作过程中发现,自律既不是刚需,也不是奢侈品,而是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有人老问,我为什么自律不了?
自律是指一种能力或者品质。当我们说一个人自律时,指的是他有能力自己控制、管理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情感、态度和习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
自律的关键是控制自己。
那为什么有人控制不了自己呢?是他能力低下还是品质不合格?
都不是,而是有以下三个原因:
(1)内在的冲突
我们内心深处也许藏着一个愿望想去实现,然而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你“不行”,这往往来自于内化了的父母的声音。
比如,你热爱手工,你可以沉浸在手工的世界里精进,但是从小你的父母就和你说,做手工是浪费时间的,读书才是正经事,那么每当你想做手工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一种焦虑,于是迟迟不能去做。如果你去做了,你就成了背叛父母的孩子。
这就是许多人发现,自己明明有喜欢的事情却毫无动力去做。
内在的冲突会使人消耗大量的精力。
那些告诉你靠着多么强大的意志力才取得了成就的成功人士,他们说的是外在的困难,而不是内在的冲突,他们是全心全意相信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并为此全情投入,根本不需要控制和强迫自己。
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的人每天都在投入,无需自律。
(2)创伤与解离
加拿大知名心理学家Gabor Mate讲述了他的经历。他是出生在二战时期的犹太人,当纳粹登陆他的家乡时他只有2个月,他的母亲因为不知道自己可不可以活到第二天,把他交给一个陌生人,一个月后才重聚。
当一个孩子无法战、逃或者求助无果,他的大脑会通过一系列地防御机制来应对。首要的防御方式就是【解离】。解离就是一瞬间你不再那了,你不用再体验痛苦和恐惧了。
由于婴儿在这个时期,大脑中有数百万的神经联结正在形成。于是解离就从短期的状态变成了一种特质。
情感层面发生的事情不可避免地会有生理上的显现。于是,心理学家Gabor在他之后的研究中发现,他的ADHD(注意力缺失和多动症)与早年的这段经历有关。
如果我们的早年有创伤,比如父母终日吵架,被忽视,被虐待或者过度溺爱,我们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会隔离自己与环境的自然互动,以此来减少痛苦,
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焕散,都是长期处在自我防御状态的表现,需要进行心理治疗。自律无济于事。
(3)否认自身现实
我们不能忽视自身身体条件带来的局限,【人定胜天】会让你的身体承受不适合它的作息规律带来的极大压力,导致你的免疫力下降。
我的一个朋友在今年初放弃了从小学开始长达30年的早起习惯,把闹钟关了,睡到自然醒,她发现不再强制自己早起后,每天的精神很充足,她可以更专注地在自己的工作上。她还放弃了健身,开始练太极和游泳,她发现当她做这两项运动的时候,她的抗拒和痛苦消失了,不再像以前去健身房之前那样磨磨蹭蹭或者找各种借口不去最后还自责不已。
我从她的改变中看到,当我们顺应自己的条件和心性,我们和世界的互动是自然和谐的。
强上意志力只会扭曲我们的身心。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越想减肥越减不了。当我们和身体对抗的时候,身体保存了报复的后劲。
如果我们强行自律,会有什么后果呢?
(1)身体的损耗
中医师李辛的书里提到,每个人是不一样的,一份精神力就是一份事业,不少明星属于气血很足,精神力、意志力、思维力都很强的人。
我们可以花点时间观察自己的身体,肌肉量、柔韧性、手脚协调性、呼吸深浅长短等等,再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或者作息。
有的人天生充电5分钟,待机20小时,比如我那996的工作外还能搞定副业和爱情的朋友,而有的人充电20小时,待机5分钟,只能羡慕不能模仿,模仿的结果就是身心受伤。
(2)心理的磨损
很多用来自律的事情都是超我的外化,打压本我,限制了自我的功能。
举个例子,当我们感到极度疲惫,需要休息的时候,我们会感到一种抑郁的情绪,如果这时候我们批评自己懒、坏、蠢甚至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会给自己安排各种生产性的活动,比如听播客啊、看书啊、整理房间啊,进入了一种躁狂的状态,这导致我们更加疲惫,于是又重新滑落到抑郁的情绪中去。
此恶性循环不休,人被磨损得面目全非。
自律是通过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的品质。
当我们行动的时候,问自己,那个目标和价值观是我的吗?还是父母的?
我是什么样子的?我想要什么?
你可以坦然面对内心的愿望,并接纳自己的样子吗?
如果可以,那么无论有多少苦难和阻力,你都可以有限的自己投入到无限热爱的事情中去。
你想要的自然而然就会发生,无需自律。
对自己要有大温柔,不要磨损自己。你是十分珍贵的。
欢迎关注公众号:Jen心理

基督山女伯爵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进入心理咨询行业的最短途径指南 (85人喜欢)
- 一份价值5000块钱的育儿书单 (45人喜欢)
- 做心理咨询后,出现了三个明显的“后遗症” (67人喜欢)
- 很难交到朋友的背后 (154人喜欢)
- 想挣钱的心理咨询师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咨询师 (6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