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日记40|10公里精英赛和第三次全马的记录
一年半没有写跑步日记了,跑步仍然按部就班地进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昨天,在杭州跑完了人生第三次全马,感触颇多。前一个周末的雨中10k也是终生难忘。
赛季总是让人兴奋的,前一个周末刚跑完上海的10k精英赛。而正好上海10k和杭马是我这一赛季报的前两个比赛,没想到报一个抽中一个,正当我觉得自己本季度签运无敌的时候,上马小人又倒下了,补抽签也没中。
先记录新鲜的吧。周五下班就直接去了杭州,第一晚睡得还不错,但是赛前一晚照例睡得非常的差。以往的赛前一晚经常梦到自己迟到了没赶上发枪,或者终点起点搞反了,跑到终点去起跑之类的焦虑梦。而这一晚,睡眠质量差到连梦都做不起来。
4:30的闹钟起床。早餐是个人的比赛例餐——贝果/吐司+美式咖啡,如果在上海跑就再吃一根香蕉,不在上海跑就取消这一项,到现场先吃根胶。
因为是开车去的杭州,所以为了方便赛后,住到了终点附近。早上起来坐地铁去起点,地铁提前30分钟运营,赶上了那一站5:33的首班地铁去了起点。地铁已经挤过早高峰了,密密麻麻全是跑者。
到现场已经不早了,6:15左右,7:00就要发枪了。而这还是我前一晚看了眼赛事手册才发现的,之前一直以为是7:30开跑。看到第一个厕所就去排队,不得不说移动厕所的数量也太少了,排了得有15分钟。寄包的时候已经超过6点半了,走到E区已经快6:50了,匆忙热了下身。这是我最晚一次到达起点的比赛了。观察了一下周围的景致,非常熟悉。2017年的时候我已经来过杭马啦,那时候在很后面很后面(没错,比跑渣区E区更后面,因为是健康跑选手),是连寄存包都没有资格的那种。那时候就想着什么时候能往前挪一点点呢。花了7年才挪到全马区,慢是慢了点,但是咱们这种保守的人跑得久呀。
E区第二枪开跑,差不多7:20才挪动到起点,已经一身汗了,我就知道这会是一场硬仗了,马拉松可太看天气了,气温高一度就多10分的影响。于是临时在心里计划了一下,今天别跑出5小时就行了,前30公里配速跑在6分20-6分半之间,后面配速不许掉出7分半,安全完赛,就是胜利。
那时我真的没想到我会在终点嚎啕大哭。
说实话,1公里我就累了,觉得腿很沉,跑不起来。5公里就撞了第一道墙。后来看说5-12公里内有10个坡,是的,昨天的赛道坡真的就是这个密度。前半程在西湖周边,不用说了,去玩过的都知道,一个个小坡。二十多公里就开始过江,跑大桥,坡度非常大。一路上还有好几个地道。
前21公里我跑得稀碎,时刻觉得今天自己可能跑不完全程了,要上收容车了。因为和半马的参赛者一起跑,不断被人超越。西湖边赛道也窄,都挤在一起跑。天热、腿重,同时脑子里都是前两次跑马35公里后的惨状,整个身心状态可以说是一塌糊涂。到10公里的时候感觉自己想尿尿,同时又拒绝接受这个身体指令。上次南马天气那么冷,全程都没有上厕所,今天这么热,难道不能通过汗液排掉吗?跑渣也是很在意这几分钟的厕所时间的。一直撑到15公里,感觉憋尿憋得腰抽了一下,才拒绝抵抗,在18公里的时候看到一个女生钻进了一个厕所,门口没人排队,就马上去等着了,花了快两分钟解决了这泡尿,那一公里的配速掉到了8分10秒。
18-21公里有地道,下坡上坡的,真心觉得自己快不行了,真心羡慕跑半马的人马上就可以结束了。但是,马拉松就是人生,由于过程的漫长,道路上的孤独,变数真的太多了,并且不能用任何客观标准去衡量每一刻的感受和成绩。在半马终点的分流处,恰好是一个折返,也就是说要把刚刚快跑死的地道再跑一遍,我却突然来了精神。心里对自己说,这才刚到今天的起点,加油吧!21.098的牌子就真的变成了一个起点,我突然身轻如燕了起来。
没有了半马选手,赛道变得无比宽敞,已经开始有人走路了,我也开始超人了。跑累了就随便找个人当兔子,跟着跑一段,脑子里什么也不想,就专注地看着脚下的每一步。22-25公里还跑出了负配速。觉得自己坚持到30公里的6分半配应该没问题。
27公里开始过江啦,跑的复兴大桥,坡度巨大。别说我还挺擅于跑坡的,自从把大宁公园和苏州河作为“每周必跑”以后,就不怎么害怕坡了,可能比基普乔格还不怕一点,哈哈哈,每次上坡还都能轻松超几个人。桥上有收容车开在旁边,但此时我觉得我应该是可以跑到终点的了,只是成绩可能比较一般。
下桥是28公里折返点。接着就开始在钱塘江边跑。这一段又开始觉得不太行了,大腿的酸胀感越发严重,手臂肩膀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也觉得非常疲惫。左膝旧伤时不时地疼两下,右脚的鞋开始磨大拇指,每一步都有点疼。伤痛让我想起了前几天刚看完的纳达尔传。他在场上的专注、隐忍真的太动人了,让我也专注在自己的跑姿上。
跑完江边来到了一段很长很宽的城市道路,而且是折返跑,对面马路是已经折返回来的跑者,我听到对面马路路边有人喊——“还有两公里就到了”。此时我还有7、8、9、10公里吧。
最后10公里基本没有走路,除了进补给站和最后两个上坡小走了一段。这一段里,我甚至觉得自己全马可以PB了,开始在心里盘算现在怎么跑可以PB,因此配速一度还跑到了6分40。
看到身边纷纷停下来走路的跑者,想到了自己第一次跑的全马是2022年的上马,33公里后一步也跑不动了,几乎全都是走的。而这一次的我,在35公里以后还可以保持7分多一点的配速,持续跑着。在42公里的牌子处,要进入奥体的跑道了,我还像模像样地大步冲刺了一段,当时心情非常愉悦,觉得自己又可以了。没想到一过终点线,我立刻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想到这一路是多么地艰辛,真的是我跑过最难的一次步。光顾着哭了,忘了按表,到了领奖牌的地方才想起来。收到短信一看,官方净成绩比南马慢了一分多,也就是那上厕所的一分多呢,但是我的佳明手表却给我记了一个全马PB。不管怎么样,我在我的跑步APP里是PB啦,而且今天天气比南马热那么多,赛道也比南马难那么多,我的状态也比南马差,我已经相当满意啦。想到这里又忍不住抽泣。
昨天跑完路都走不动了,准备迎接今天下不了楼梯的自己(就像前两次跑全马一样)。没想到,今早下楼无比丝滑,腿有一点酸,但绝不是之前跑完全马的感觉。我又更强大啦!
接下来记录一下前一周的10公里精英赛。能抽中我是完全没想到的,离家那么近的比赛,又才10公里,怎么都想参加一下。但是10公里能跑完的人太多了,之前抽了好多年都没抽中过。赛前一周看着可能要雨战了,还是有点兴奋。
因为离家比较近,又是7点半开跑,闹钟开的5点半,起来吃的吐司、香蕉和美式咖啡。去现场路上很顺利,6:48就已经到起点啦。热身的时候雨渐渐小了,还以为今天可以与雨战擦肩而过了,甚至把雨衣都提前脱了扔掉了。没想到开跑以后雨越来越大,全程都是在大雨滂沱中跑完。
赛前几周就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56分20秒,这样配速是在5分37左右,可以算是近期的最佳配速了。但是临近比赛后,想到是雨战,湿度大,温度还不低,就觉得可能跑不了那么快,就想躺平着跑了。没想到一开跑觉得自己状态还可以。前5公里用了八成的力气在跑,配速5分40,后半程想着要完成自己的目标,而且当天状态允许,就又提速了,跑出了负配速5分35,最后官方成绩56分18秒,对自己的成绩很满意啦。
虽然只有10公里,但是全程也是蛮累的,几乎用了9成的力了,又要控制脚下,避免路滑,又要时刻盯着配速,不落下来。湿度大温度也高,平均心率168完赛。
赛后雨也没停,领物的时候绝了,先发了一瓶水一瓶运动饮料、雨披、毛巾、奖牌等等,不给袋子……所有人都捧着一堆东西往前走,都过了领奖台又走了一段才给袋子。这时候已经冷的不行了。拿回了寄存包赶紧把带着的一件跑步雨衣穿起来。赛后,因为道路还在封闭,打了两辆车都拒绝过来接,只好坐地铁,冻了一路,回家赶紧洗热水。
这两次的比赛,让我觉得,自己在跑步的道路上,又变强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