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目的螺旋:加速主义笔记》的评注
〇.导论
资本生产货物的方式是迂回性的(roundaboutness),资本围绕着货物迂回了一周(round about goods)。什么叫围绕着货物迂回一周呢?
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时代,你所购买的商品货物将促使你购买更多商品货物。资源不再通过你的直接消费来加以分配,而是被单纯地被消耗掉了。反之,资本经由你的消费增强生产装置,从而增强了生产装置的生产力。
在这个循环里,个人储蓄和社会技术被整合进了同一个单一社会进程:所有储蓄都等待着被新兴技术触发,新兴技术引诱消费者购买新兴产品。被购买的新兴技术产品,又会引诱消费者去更新技术、购买该技术所带来的新兴产品。一个生产-消费-再生产消费的无限链条,一个单一进程。
自从资本的崛起开始,这个单一进程就不可阻挡了。在这个图景下,在质料上已经不再能分离技术进步和经济进步;二者在资本之中只有可能呈现出形式差异、有限的形式差异。在技术与经济结合之后,容纳一切的资本,应该被自然地称呼为技术经济。
这并非关键。如果仅仅如上所述,上述进程都仅仅止于对它结构的静态描述。但关键在于,Land要呈现出一个资本的动力学、资本的动态,什么能使得这个结构运动呢?——时间。既然经济和技术在被整合进了同一个资本过程,二者对资本而言没有质料区别。但增加时间尺度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技术和经济相互刺激、彼此整合的后果,即整个资本不断积累、不断增值。在这种双重的动力学下,资本被不断扩张,资本的积累被不断实现,资本积累的时间结构即技术和经济如此这般地相互刺激与整合。
此种资本运作时间结构就是加速。当资本运作成为了技术经济,时间就在加速。
一.回路
§1.加速-时间=回路
可以用控制论来设想加速-时间。怎么做呢?
设想一个回路(circuit)、一个极简系统。如果一个系统需要不断累积、扩张自身,那么它就会不断地输出,但这还不足以维持输出不断持续下去。还需要反过来刺激回路本身,从而增加回路的输出。一次成功的输出,即一次正反馈。
§2.现代性=被控制的爆炸;现代化=对爆炸的控制
一次失败的输出即一次负反馈。正反馈被称呼为爆炸(explosion),而负反馈则是陷阱(trap)。对加速主义者而言,现代性(modernality)即爆炸,它是无穷无尽的正反馈。
就统计而言,爆炸通常并非无穷无尽的,它不可持续、仅仅短暂地出现。而就规范性而言,不被遏制的正反馈也被视为不善。现代化(modernalization)的功能正是双重的:1/它既遏制爆炸;2/又控制爆炸,从而使它持续下去——现代性就是被控制的爆炸。控制爆炸即治理与规范。
§3-4.补偿器及其优先化
在控制论中,此种控制被称为补偿器(compensator)。作为现代性,爆炸本就在持续下去,那么补偿器也不再需要强化爆炸、强化正反馈。相反,控制器充当了陷阱,制造着负反馈。负反馈总是在接入正反馈后抑制并补偿正反馈。
负反馈总是次生性(secondary)的:任何补偿器都需要接入这个进程,都只能从负向一侧接入,从而增强系统的稳定状态。因此,补偿器加固的并非被稳定以及被限定的东西,而是稳定的措施或者限定本身。
然而,在社会系统之中本来是次级性的补偿器,现在被优先化了,它成为了一个常量(constant)。在很多例子里面,正是补偿器所具有的规范与控制能力,决定了能动者如何看待对象、对象怎么表现自身,从一开始,补偿器就把握并且削弱了对象的扰动。
现代性是对于爆炸的控制,但要点不在于爆炸这个词上,而在于控制这个词上。对于系统而言本来是次生性、第二性的补偿器,现在被放置在了第一性上,颠倒第一性与第二性的颠倒、对正负极的颠倒,就是现代社会核心规范。
加速主义的事业正是批判此种颠倒。
二.对加速主义的批判:持续性批判
§5.现代性传统:第二性优先
优先化第二性是现代性传统,如果要保留现代性传统,就得扩张现代性的补偿器。补偿性是保守的:在默认情况下,补偿器的目的在于惯性地保留:维护传统。实际上的既有实存(actual existence)成为一切手段的目的。
它假设有一种既有的本质[自然],它把这种本质植入在人们对于未来的设想之中。因此,关于自然或者本质的讨论,成为了人类未来学的核心:人们问我们想要哪一种未来?但其实人们在问,我们需要抵达什么样的本质?
§6.对加速主义的批判蕴含于补偿器之中
可以设想对加速主义的各式批评,但这些批评都是补偿器所蕴含的。
就其本质,加速主义所诞生的背景会自动地批评加速主义。在加速主义诞生前,补偿器就已经蕴含着对加速主义的批判,所以说,补偿器会“抢先地”批判加速主义。
加速主义所做的无非是图绘出各式各样消除补偿器的扰动。而补偿器则致力于消灭扰动。任何对于加速的批判,都不能被定位在既有的政治维度里,不论是左翼或者右翼,传统或者进步……他们在本质上都掉进了同一个范畴[陷阱](trap):呼唤着一个特定的未来,它超越了现代性,等待着这个尚未来临的未来恢复所有人的人类本质。
这样一种批判诉诸于人类本质[自然],等待着某种特定未来,因此批判现代性。这样一种批判被Land 命名为——持续性批判(perennial critique)。
§7. 持续性批判:颠倒目的与手段
更细致地展示一下持续性批判:
现代性颠倒了世界,依赖于颠倒目的与手段。技术被期待着充当人类的手段,服务于人类自身这一目的。但技术不断发展,“生产更多的生产”变成了生产唯一的目的,人类只被看作技术的一个环节、生产的一个部分,作为工具,人类服务于扩大生产、提高技术的目的。现代性颠倒了目的与手段,从而颠倒了世界:
“在不断深化的自动生产的动态之中,回路内部不断合并,把工具和工具自身扭曲在了一起,使得机器成为了它自身的目的”。
现代性的灾难是目的论的灾难,它使得所有自然目的被怪物般的工具所统治。但这种批判如果是合理的,那么我们就必须要承认,持续性批判所假设的一个前提:技术应该作为手段而不是目的存在。技术当且仅当作为一种工具、仅仅具有工具性价值的时候,才正常地合乎人类规范。
三.目的螺旋
§8.目的螺旋
“技术经济”一词有各种各样的混乱用法。但为了准确地指称上面所给出的资本主义与现代性有目的的扭曲(purposive twistedness),有必要重新命名——目的螺旋(teleoplexy)。
什么是目的螺旋?那就是重新定位目的论:它有目的地重新定位目的。
这是在模拟目的论。次要目的论、被颠倒的目的论。目的螺旋的关键就在于它是偏移。它不断地偏离某个给定的目的,不断地、有目的地偏离某个目的论给定的走向。它不再落进某一既有的时间拓扑学之中,它落在对时间的规划之外(fall out)。
正如函数的几何线上有其微分,速度变化上有其加速度,我们也可以衡量此种偏移的程度、或者说量化它偏移的强度。简而言之,目的螺旋的目的在于偏离目的论。加速主义旨在测量这种偏离,起码要零零碎碎地尝试测量它。
§9.目的螺旋的加速度
目的螺旋本身就是加速度的,它自我强化了强度:利用市场机制进行社会经济学选择,从而不断提高增长的加速度。目的螺旋定义了提高的梯度;同样的,它被用于描述各种机制,尤其是描述机制的波长——价值的加速度涨幅的起落。
§10.目的螺旋是加速主义的实在对象
处于目的螺旋之中的事物即加速主义的实在(real)对象——资本化进程。它是实在的,因为资本化进程是自然史上的实在性(reality)。加速主义坚持了技术-经济的自然主义,亦即马克·费舍(Mark Fisher)的资本实在论。
四. 三个必要问题:货币、时空、自我认识
从理论上理解这个资本化进程-目的螺旋,自然会得出加速主义。加速主义必然要处理如下三个问题(problematic):(一)商业相对论(货币);(二)历史虚拟性(时空) ;(三)系统自反性(自我认识)
§11.(一)商业相对论(货币)
第一个成问题的主题是:货币与商业相对论。
商业相对论一个有两序列的坐标:首先是分化的效果:价格与事物、供给与需求。但除了这种分化的效果,两个序列之间是什么呢?
在价格与事物之间,供给与需求之间,他们的连接项是什么呢?货币。货币的功能是分配,它分配了对资源进行分配的权利,货币在分配分配权。商业相对论的核心是货币相对论,因为货币的绝对价值就在于它是相对性的:货币的绝对价值就是货币自身的稀缺性与它所要分割的资源的充足性相符合(accordance)。
货币所表现的双重分化就是货币的解域化与再结域化,它同时充当了社会的加速器与补偿器:
1 / 货币再结域化:货币本身是一种流,而在这种流之上构成的货币系统,有它自身的复杂性。货币系统的复杂性不被货币流自身的复杂性来加以衡量,而是由货币流的停滞、中转来决定的,可以把这个中转或者停滞的地方叫做节点、阻塞点或者其它什么。这种节点越来越多,货币系统的复杂性就越来越强,货币系统建立了一座迷宫。迷宫全局性地彼此纠缠、不断增加自己的节点,从而不断增强自身的复杂性。
2 / 但也不能忘记,货币本身是流,货币也解域化:货币简化了交易流程,加速了交易。在这种全局性的彼此纠缠之中的局部,通过加速货币流通,货币流能够解开纠缠,摧毁掉某一个节点。
3 / 但在摧毁之中,又介入进来了再结域化:货币本来是纯粹的交换价值,但如果混淆了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我们就会把货币的交换价值分离出来一部分给商品,那么,我们就在使用商品而非货币来进行交换与分配。如此一来,出于对货币的误用(false use),我们就陷入了视角上的幻觉(perspective illusion):我们不再把货币视作世界本身的一部分、世界之流的一条支流,而是把货币视作于对于世界的再现,它再现世界上的货物。
货币是一座迷宫。一座迷宫无限地分歧,走在迷宫里,我们会无限地迷路;但迷宫本身理应摧毁迷宫。
§12.(二)历史的潜在性(时空)
目的螺旋影响了时空,这体现为历史潜在性在当代骤然地加强。在历史潜在性的时空里,未来取代了当前的优先性,潜在取代了实际的优先性。
为什么会这样呢?作为资本化的进程,目的螺旋意味着其目的在于实现潜能:空间被设想为各个影响因子彼此竞争的动态;时间被分解、拆分,需要人们审慎思考加以利用。譬如市政施工时,市政府需要合理分配空间资源;就像在上课时,老师会告诉我们要合理分配时间资源。切分、利用时空资源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释放当下的实际状况之中隐藏的潜能。
潜能始终是未来导向的:需要概率论、风险估计这样的技术工具来评估未来可能带来的收益与风险。如果在一切行业之中,我们都秉持着这些原则,我们当然可以说:尚未实现的东西代替了已经实现的东西,潜能借由对于未来的评估引导着当下。
因此,经济技术的自然主义代替了本体的实在论,我们不会再问:什么为真?转而我们会问:什么即将成为真?
§13.(三)系统自反性
加速主义是加速进程系统性的自我反思,是目的螺旋的自我-指涉。
上文谈及了加速主义是对目的螺旋的理论理解,目的螺旋自身呈现为加速主义。但得更进一步,将加速主义和目的螺旋重合起来,把作为理论立场的加速主义视为目的螺旋本身的一个部分,它是目的螺旋的自我意识。理论立场只是与理论对象的一种关系,但加速主义与目的螺旋的关系却是目的螺旋对本身所进行的评估。
在目的螺旋的偏移下,资本主义进程已经成之为了技术-经济。目的螺旋对于自身的评估(加速主义)会提出两个问题:
1 / 在技术上,地球能够做些什么?
2 / 在经济上,我们这个世界有多大的价值?
在目的螺旋的纠缠里,这两个提问越来越紧密,以至于已经成了同一个问题。这个世界的价值,就在于挖掘地球的潜能。
§14.加速主义报告
价格系统是资本自我意识的一个案例:当且仅当价格系统成为了资本的超认知(hyper-cognition)的时候。价格才能充分加速度地发生,从而使得资本全方位的自动化,不断的增值、扩张和加速。
如果你是加速主义者,不论你的意识形态是什么样的、不论你是左派还是右派、不论你是否承认应该去期待一个技术奇点的到来。我们都应该知道,加速主义的任务是要去追踪(track)诸如价格这类资本自我意识、自我指涉的发展进程。
甚至于你可能正好是加速主义者的对手,比如说持续性批判者。如果你想要充分认识现代性,都不可能离开一份对于我们时代的加速主义报告。
五.七零八碎
§15-17.伪装理论
(15)加速主义的理论的核心在于处理上述三个议题。(商业相对论/历史潜在性/系统自反性;货币/时空/自我认识)但还得注意解决一些零零碎碎的细节。如果一个个拆分开这些解决方案,把它们配置成一个个分离的具体部分,那就构成了研究“伪装”(camouflage)的历史哲学。这种伪装,是所有现实主义(实在论)经济理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6)如果要用商业、用价格系统来设想经济,就会得到关于社会历史之生产的现象学。这种现象学是经济显像(appearence)的对象化结构。也是我们对于经济现象进行知觉(perception)的场所。它是政治斗争的要地,它可以被有策略、有目的地加以操纵。
持续性批判一直断定,社会现象被货币化有内在的冲突。他们焦虑于诸种社会现象只被货币交易来衡量,变得可计算化、可以等价交换。他们是保守的,世界范围内各种各样的混乱的货币现象加剧了这种保守:强制的去金属化、国家的法币制度、经济课层制、地缘斗争……
在这一点上,持续性批判是对的。社会现象的货币化有它的内在冲突,它本身就成之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非毫无问题。但经济理论却只能处理那些,不成问题的、没有内在冲突的现象。这意味着,讨论货币化的社会现象,需要回避讨论“伪装”的经济理论。
(17)经济理论实际上是社会政治理论的伪装。社会政治的遗产遮盖掉了科技的进步。举个例子,对于身份同一性的误解,就来自于我们系统性地误认了从目的螺旋中涌现出的能动性。在法律上,我们设想了个性(personhood)、能动性(agency),属性[财产](properity)。这些既有法律都是传统惯性,他们其实都并未正确地设想这个社会所具有的自动性和自动化程度。通过忽视社会的能动性,我们才假设了个人的能动性。
§18.扩散与集中
资本化的综合特征在于集中性。但想要接触到集中资本的高强度压缩性、综合性,却并不容易;相反,每个个人更容易接触到的是资本在集中生产的工厂以外所进行的社会扩散(diffusion)。这种扩散与资本集中完全兼容。因为统计和设计机构对这种社会扩散并不敏感。即使有加强互联网监控的趋势,也并不能有效地记录分布在家庭这些独立场所的经济和技术(微观资本主义)。
§19.兼论左翼加速主义
非常有可能,通向技术奇点的路径会被“作为中介”的综合大型能动者阻碍:国家政权、城市、商业集团、研究机构、数据网络……这些实体服从于人类的信号,由人类个体引导,而非服从于资本市场的信号,因此,这些实体所做出的决断往往都是武断的。他们削弱了技术的强度,残留了人类纪的信号。
在这类情况里,值得考虑这么一类路径:某些人故意地扭曲技术奇点,弯曲通往技术奇点的路径。这就是左翼加速主义。因为作为加速主义者,左翼可以借助于上面所说的那些综合大型能动者(比如国家政权),出于某些局部目的使得目的螺旋消失、中断。
§20.结语:只有它能看见它自己
上面所说的这些问题,使得加速主义看起来像是不可能的任务,但这恰好就是加速主义的本质:在我们看来,它不可能被完全理解。因为加速主义只对于它自己而言,才能被完全理解。
任何对于加速主义的理解都必需经由加速主义的对象自身来完成,经由目的螺旋自身来完成;反而言之,整个加速主义无非是目的螺旋的自我展开。加速主义的困难、复杂性、不可能性,就是加速主义自己的本质:逃离开被轻松、简单、可能性所笼罩的一切。
加速主义之所以存在,只是因为目的螺旋自动地给它指派了理解的任务。现代性需要一个名字。现代性的命运是它有自己的名字,却从来没有一张能被所有人清晰理解的面孔。只有它自己能看见自己。
睡觉的Aho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自译, 戴安·阿尔诺:大卫·林奇——最终塑造了电影的人 (3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