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风云丨(二)我去蒙古还人情
打车去机场输入地址的时候,高德特意让我确认是去国内航站楼还是国际航站楼,当时的我并没有注意有什么问题。等我打上车了之后,司机又和我确认是不是去国际航站楼,我才突然觉得有点不对劲,便问道:有啥问题吗,离得远吗?司机含混地说了一句不远,我便也没有多想,低头专心玩手机。
结果等我再一抬头才发现呼和浩特的国际航站楼离国内航站楼竟然有一站地铁的距离,国际航站楼小得堪比汽车客运站,里面啥吃的也没有,距离起飞不到2.5小时,不但安检没开,甚至连行李托运都没有开,保安还热情地提示我们饿了可以点外卖送过来……

还好值机柜台开放了,既来之则安之,我便去排队了。
排队的时候,旁边突然来了一个人询问排在我背后的男生能不能帮个忙,把这份资料帮忙带去乌兰巴托。
我一回头看到那人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袋,虽然体积不大,但纸袋里的东西可不好说是什么,万一有什么违禁品可是说不清的。
背后的男生很明显也有这样的顾虑,他委婉地拒绝说自己也是第一次去蒙古,人生地不熟的,没办法带东西。
那个人却很不以为意,说道:你去了肯定要住酒店,你把酒店地址给我,我让人去找你拿。
见男生没有表态,那个人接着说:这个东西很重要,是大学要做实验要用的,今天必须要送过去。
背后的男生便说道:既然你说这么重要,为什么不早点邮寄呢?
那个人说他问过了,不让邮寄。
我的大脑开始飞速运转,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么神秘不让邮寄非得人肉带去。
背后的男生还是婉拒,那个人却一下子急了,说道:就这么点东西又不占你地方,大家都是中国人,这点忙都不帮吗???

我当即想回头替那个男生发声:大家都是中国人,不要道德绑架。结果那个男生已经不堪其扰,干脆不排队跑到别的地方去了。我以为那个人要转而攻略我,我连反击的话术都准备好了结果他并没有给我发挥的机会。
害。
乌兰巴托离呼和浩特只有不到两小时的行程,很快,我就抵达了乌兰巴托新成吉思汗机场。说是新机场,距离市中心四五十公里,实际上一共只有六个登机口,下了廊桥没有丝毫迂回就可以直接入境。
传说蒙古排华亲韩,排不排华有待观察,亲韩倒是显而易见——边检是个竖着油头的吊眼男青年,要不是我知道这里是蒙古,我真以为他是一个韩国人,尤其是他一边愤怒地敲击键盘一边说了句:阿西吧!
丝滑入境之后,又丝滑完成了取现金、买电话卡的指定动作,接下来便是要进城了。
从机场到市区一般有三种方式,最便宜的一种是国营巴士,15000蒙图,缺点就是每天只有一辆车来回开,准不准点只能随缘;另一种是私营的UBUS(shuttle bus),根据车型不同价格不同;最贵的当属打车,一辆车30刀或10万蒙图,当然也可以拼车,4万-5万/人不等。
我的首选自然是UBUS,结果我去柜台一问,柜台小姐姐直接就告诉我说这两天都没有BUS,想进城只能打车或者拼车。
正当我琢磨她是不是在诓我的时候,旁边来了一个风风火火的中国大哥,上来就用流利的中文询问哪里可以乘坐巴士。
我心想这大哥也太着急了,怎么中文都蹦出来了,人家能听懂嘛。
结果蒙古小姐姐也直接开启了中文对话,我刚才费半天劲讲英语是为了什么……

中国大哥一听没有巴士也是大为震撼,立马掏出手机开始一顿联系,仿佛在蒙古人脉很广,我非常期待地看着他以为能有什么别的办法,结果他联系了半天决定和我一起拼车进城……

在柜台刷完卡便和大哥拼车进城,我听说他是来留学的,他听说我是来旅行的,我们彼此都不是很理解对方。毕竟在我有限的认知里,蒙古并不是一个常见的留学地,尤其是大哥看着年龄和我差不多,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让他选择来蒙古留学。
大哥也很坦诚地给我解释了一下,他本身是个高校老师,已经工作十多年了,因为国内越来越卷,有留学经历的工作政策会好一些。而蒙古读研读博时间短,好毕业,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来蒙古留学。他本人上学期已经来待了半年,还在这里度过了春节,现在又开学了便又过来了。
解答完我的疑问,他问我:你是来干什么的?乌兰巴托有什么可玩的?
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因为我也实在说不上来什么特别的理由,就是想来看看而已。
况且,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疫情期间蒙古向武汉捐赠了三万头羊。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即使乌兰巴托物价不低,我总是安慰自己就当是来蒙古还人情了。

感觉还没过多久,车辆就已经进入了拥堵模式,一看地图,进城了。拼车大哥习以为常,一路还给我指这指那说哪里有中超,哪里是警察局,他们上次和蒙古酒蒙子打架就去的这家警察局。
……什么?这句话可以用这么平常的语气说出来的吗!
拼车大哥在自然历史博物馆附近下车了,很快,我也抵达了酒店,除了没找到酒店大门绕了一大圈外还是挺顺利的。
办理完入住,我也终于和明天即将一起拼车的驴友MW夫妇见面了。
在我抵达之初,他们就问我下午要不要一起去博物馆,我原本的计划是把博物馆放在最后一天,第一天先去博格多汗冬宫和翟山纪念碑,当然如果他们的路线规划更好的话我也可以即刻修改行程。
结果他们即刻修改了行程。
一出酒店,就见俩戴着墨镜的人坐在门口凳子上,那想必就是他俩了。一见面,我们就进行了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寒暄,我首先询问了他们怎么称呼。
大哥呵呵一笑说道:我姓王。
姐姐说:我姓万。
……好的,万磁王夫妇。
接着,我们便一边唠一边步行前往博格多汗冬宫。
因为他们比我早到一天,我还想着他们可能已经刷过部分景点了,结果因为酒店操作问题导致他们这大半天来唯一探索的地方就是商场。
商场!!!我仿佛发现了同道中人,但是又不敢确定。
很快,我们穿过一段尘土飞扬的马路,终于抵达了本次旅行第一个正经景点:博格多汗冬宫……门口他本人的雕像。

而正经入口在这个蒙古包里:

一进门我就仿佛回国了,这牌坊,这门神:


这脚手架、这安全网(不是):

旁边的冬宫倒是很有沙俄风格,尤其是里面贯通的房间让我仿佛来到了超级低配版叶卡捷琳娜宫。

博格多汗宫,原为蒙古宗教领袖哲布尊丹巴·博克多格根的宫殿。夏宫已经基本成为了藏传佛教展示馆,而一旁的冬宫以展示生活起居用品为线索,介绍了这个人的生平。光看这里的介绍得知他是最后一位可汗,等我当场打开百度才知道他本人其实是个藏族人,4岁被确定转世灵童身份后来到蒙古,辛亥革命爆发后,在俄国的支持下宣布外蒙古独立。十月革命之后,蒙古人民革命党在苏联红军的协助下夺取蒙古政权,而他本人于库伦突然圆寂,人民革命党政府宣布不再寻找转世灵童并建立蒙古人民共和国。
这个“突然”就很微妙。
但是听说这个故事还有后续:
“其后,在十三世达赖喇嘛的主持下,西藏僧侣在藏区秘密进行了寻找哲布尊丹巴转世灵童的仪式,在1936年确认蒋巴南卓(1932年11月10日出生于拉萨大昭寺附近)为哲布尊丹巴转世。当时十三世达赖喇嘛已圆寂,十四世达赖喇嘛未被找到,九世班禅额尔德尼则在流亡中,哲布尊丹巴的转世无法得到正式认定,而此后国际形势变化复杂,因此九世哲布尊丹巴的身份一直未正式公布。1959年,九世哲布尊丹巴随达赖离开西藏,1991年,蒋巴南卓被达赖喇嘛正式确认为哲布尊丹巴转世。次年他移居印度西北部的达兰萨拉,举行了坐床仪式。但其身份从未得到蒙古国政府承认。1999年,他曾赴蒙古国访问,期间造成了很大的轰动。2010年他加入蒙古国籍,2011年11月2日,蒙古国首次公布并承认九世哲布尊丹巴宗教领袖地位,并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甘登寺举行坐床仪式。2012年3月1日,第九世哲布尊丹巴于乌兰巴托圆寂,享年80岁。”
因为里面不让拍照,所以放一张网图意思一下:

从博格多汗宫出来,门口有一间小小的纪念品商店,一进门王哥就被里面的水墨蒙古风情画所吸引,店主更是一顿吹嘘说这些都是他本人画的非常不容易,总之情绪价值拉满,我们乖乖付钱。
怎么回事,怎么还有们呢??
从纪念品商店出来,距离翟山纪念碑也只有不到两公里、一站公交车的距离,我们便准备体验一把公交车。而刚来此地还没有拥有零钱的我,只能问万磁王夫妇借了500蒙图。
王哥一边掏钱一边若有所思地说:仿佛你借了很多钱的样子,一算人民币才一块钱。
这里的公交车符号是俄语字母Ч,比如52路公交车,它的符号就是Ч:52。结果我一开始一直以为那是4:52,还在琢磨为什么乌兰巴托的公交车都是4开头……
……公交车只到山脚下,接下来还得过一个完全无视信号灯的马路。

穿越马路,随着道路慢慢爬升,很快就会来到山脚下的一个商场,根据小崔的攻略从商场里坐电梯到七楼便可以直接抵达半山腰,省掉一大半的爬山时间。
万磁王得知这条线路大为震撼,他们做的攻略竟然是从山背后的一条野道爬上去。

而商场七楼的glass bridge就十分方便,整座桥设计感十足,中间还是玻璃地面。过了桥再爬升一段距离就抵达了翟山纪念碑。

翟山纪念碑位于乌兰巴托市南郊的翟山山顶,整体呈环形,在环形墙内壁砌着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蒙古国的友谊为主题的彩色瓷画。
我一直被苏联审美所折服,坐在纪念碑前久久不能平静,又把去巴尔干看苏联纪念碑的想法拾起来了。


山顶也是观赏乌兰巴托城市景观的绝佳地点:



看着看着,万姐产生了疑问,说远处的山上那么多小房子,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呢?
从机场来市区的路上其实就能看到路边分布了很多五颜六色的小房子,大多是蒙古包+彩钢板房的组合,还挺让人好奇的。
时间已过五点半,天没有半点要黑的意思,但气温却越来越低,我们便准备往回走直接去吃饭。在商场门口还看到了这样一个雕塑:

这样造型的雕塑往后在各个地方都有看到,上面是天使,下面是四条龙,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宗教文化。
等走到公交车站,路也开始拥堵起来了,与其说是拥堵,不如说是一动不动。

好在天色美得不像话,但夕阳再美,等不到公交车也很头大,于是我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走回去。
要知道这里离酒店有三公里的距离,万磁王夫妇没有丝毫的犹豫,我也赶紧跟上,一路天越走越黑,好在一路上都没有看到我们要等的公交车。
但是快走到酒店的时候,王哥突然醒悟过来了,这明明只有一条路,为什么我们偏偏要等52路呢……
好在一路上看到了乌兰巴托的夜,真是那么堵,那么堵:

晚饭由万磁王推荐,在酒店旁边的首尔街上,一家主营盖饭和面条的餐厅,里面还有自助点餐,十分方便。

我点了牛肉盖饭,万磁王夫妇点了汤面和炒面,我们除了一开始交流了一下咸淡之外,全程都在默默干饭,好吃是真的好吃,饿也是真的饿。
吃完饭万磁王夫妇又兴致勃勃地去了旁边的酒吧听蒙语live house,而我还想赶紧打卡一下乌兰巴托的地标,便暂时分别。

结果等我走到跟前赫然发现地标前面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地停着一辆电动滑板车,完全挪不走,想挪它还立马报警。
我想到万姐说他们前面去广场,在广场中间都能停着一辆电动滑板车,她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有人骑到广场中间停下来然后走掉,这已经不是素质问题,而是逻辑问题了。
所谓存在即合理,这也算是乌兰巴托的城市特色了。
次 回 预 告
穿过旷野的风、穿过天边的云,和穿越成为神雕侠的我(不是)。
好了,先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