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读书
我周围发生的变化太多了,以至于我无法接受生活中那些细微的变化。比如调味盒的摆放位置,比如咖啡杯在固定的角落。比如他放学之后如果去外面玩,我要在晚上的八点钟看到他。
那些巨大的变化,包裹着细微变化是我无法接受的。或者说我对巨大变化的习以为常,以至于,我无法忍受那种轻微、细小的的波动。
我无法忍受这些细小的波动 ,我在重复的时候。足以表达对变化是充满厌恶的,我是一个被动的个体,被动的接受。经历巨大变化的同时,我掌握了应对巨大变化的心态和能力。但从本质上,我并不认为这是属于一种能力。
人不过是对环境的无力,而产生一种不得不应对的力量。那种力量并不是积极的。真正的力量,是对环境不做出任何改变。而是接受,接受好的或差的境遇。
三十岁的人生,不是改变的人生,是从抵抗到接受,到不抵抗。
我想起二十四岁看的那本书《反抗者》,它对我的生活没有任何的帮助。只是告诉我内心有这样一个位置,可以存放反抗的情绪,适当的时候流露。除此之外,书籍不能带来任何的慰藉。它就是我打发那些闲暇时光的载体,那些闲暇的时光,我被书包围。被阅读的时光包围,甚至可以说,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忘记了一切。
二十几岁,即使是《悲惨世界》,也要看完上、中、再看下。三十几岁,我为什么要等这本书看完再去看其他的呢。我想要看《中观论》想要看《昨日之岛》想要看《西方美学史》想要看《饮膳肴馔》需要看《艺术家永恒的花园》。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也不会只仰望一颗星星。
所以我们也不会只看一本书。
置于变化之中的我们与这个时代,活在一种深深的不确定之中。如果古人的理想只是读万卷书,我们的理想则不止是,读万卷书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