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人生四分之一的尾巴上
无论从阴历还是阳历来算,过完今年11月,我就正式告别25岁,迈入了26岁。
假设我的身体和精神允许我活到一百岁,那么此时,我正好已经走过了人生的四分之一,是一个应该稍稍停下,回首总结的节点。玄学来看,十年为一大运,今年我刚好换大运,处在变动之中。事实上,我的25岁也确实见证了自己的很多转变,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
25岁,漂泊成为常态。
去年夏天,快要从人大毕业的时候,我萌生了去荷兰读二硕的想法,并且迅速完成了申请、拿offer、办签证、找房等一系列事情,第一次踏上了欧洲的土地。过去一年,我住在一个离家人朋友都非常遥远的国度里。在我小小的,冬冷夏热的房间里,完成了我的课业和实习。在此基础上,我还在不断地折腾自己,除了在欧洲内旅游外,最折腾的一次不过7月份飞往菲律宾参会,参会结束后又特种兵一般在国内飞了几个城市,最后又飞往荷兰,继续收尾我的实习工作。现在回想都觉得身心俱疲。今年8月底我把在荷兰的一切事务处理好,终于能飞回国,享受我2个月的假期。下周,我又要带着我的三个行李箱飞往维也纳,开始为期三年的新生活。
在可以预料的未来几年,我都会保持一个漂泊的状态。这种状态有很多弊端,比如无法养宠物,看到漂亮昂贵的家具或装饰品不敢下手,以及在世界上永远没有一个地方真正属于你。但是,我又痴迷这种状态,因为它让我生活的前方永远有谜团,有雾气,有未知,有可能性。而且,我也越来越相信,人生如寄。
25岁,我在变得更主动。
过去一年,在读二硕的期间,我感觉到自己的性格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比如更关注自己的想法和体验,比如更想做一个主动者,而非被动者。曾经,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无论在社交场上,还是面对的机会的时候,都更被动的人。我在等待别人发掘自己,而非自己主动展示;我在等待机会砸到我头上,而非我去寻找甚至创造机会。但是今年开始,我会越来越强烈地感觉,世界是一个巨大的高自由度rpg游戏。你的每一个行为,每一句话,都可能引发奇妙的结果,但是如果你选择什么都不做,那就什么都没有。所以,在会议上遇见有趣的人,我会主动找到对方或者私下加对方的联系方式,告诉他/她我很想认识对方。面对可能的机会,也减少一些不配得感和扭扭捏捏的心态,真诚且直接地表达自我就好了。
25岁,我越来越珍惜人与人之间的链接。
这一点上在我和父母的关系上体现最明显。其实我和家人的关系曾经是缠绕我很久的一个问题,我也尝试去看过心理医生,虽然得到的反馈是真正该来看病的是我的父母,而非我。但是今年,也许是因为地理位置上相隔太远,也许是因为他们也过了恼人的更年期。我选择放下曾经成长过程中让我觉得不公的种种,愿意以一种更包容的态度去和父母相处。我选择去珍惜我们为数不多能够相处的时间,珍惜和父母一起吃饭、看电视、出游的时刻,而将曾经的不快和两代人价值观的不满先搁置。既然我们都无法改变过去,也无法改变各自的价值观,而又没有足够的动力去狠心断联,那么我选择先珍惜当下。这么想了之后,我感到“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魔法,一瞬间,我感觉家人是一个那么可亲的词汇,家是一个那么温暖可靠的地方。当我在外面漂泊的时候,我感觉我是有家人可以依靠的,这是一种很幸福的感觉。
而朋友之间的缘分,我也更珍惜了。因为朋友是后天的,是我自己选择的。虽然人和人之间的缘聚缘散很多时候是无可奈何的,但是我会有意去经营这些关系。人生于世间,本是孤零零无所依靠的,但是因为有了朋友,所以快乐会复制,烦恼会减半。
简单写了这些,其实最近的生活算不上很轻松。在乌镇有一天没一条地看戏,心里很想自己家里的小兔子,想飞奔回去见它。临时接了急活,要改自己的硕士论文。然后租房的入住又出现了一些问题,昨天等了一天的邮件没等来,昨晚甚至在梦里梦见收到邮件。想起来也蛮搞笑的。
期待我的2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