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有水小河满
大河有水小河满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鲁哀公问有若说:“年成歉收,国家备用不足,怎么办呢?”有若回答说:“何不实行十分抽一的税率呢?”哀公说:“十分抽二,尚且不够用,怎么能去实行十分抽一呢?”有若回答说:“如果百姓用度足,国君怎么会用度不足呢?如果百姓用度不足,国君用度怎么会足呢?”
这是一个执政为谁的问题,国富还是民富的辩证关系,也是一个执政理念的问题。“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当然是对的,身为统治者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只有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统治者的个人利益才可能得到满足,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在任何年代都是有其指导意义的。但到底是“大河有水小河满”,还是“小河有水大河宽”,其实都是伪命题,是假概念。因为前提是要有水,如果有水不管是大河还是小河,都感觉不到水是多是少的差异,即便是有感觉也不会太在意,而到了枯水期就不同了,首先干涸的一定是小河。国家也是一样,执政的理念是强调执政为民,但是实际遇到经济危机的时候,都是人民在做贡献。九十年代亚洲经济危机时,韩国举国民众捐首饰黄金,帮助国家共渡难关的例子,是被所有人推崇传颂的,没有人会在国家面临危亡的时候,还要计较个人的得失,至少这不符合东方的文化。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