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这一周看过的对自己有启发的视频
重新第N次安装了抖音、小红书,并精简自己的关注号,在此过程中发现原来关注了辣么多的号
一、抖音
(一)抖音号
1. 谷浪
原文为:为什么苏州工业园区商务局局长不喜欢马翔宇誓死要把他弄走呢?除了这个人较真之外,他身上的清高才是触碰到这位局长内心最敏感点的导火索。在职场里,清高这种特质是最能触怒自卑的上位者的。我上上家公司里有两个清华毕业的同事,我觉得他们俩身上有一个高度的相似点就是清高,这里清高是褒义词。具体怎么形容这种清高给人的感觉呢?就是独来独往,有一套自己笃信的做事方法和原则,不屑于搞小团体,对于升职加薪也没有那种发自内心的欲望,他们对于自己看不上的人是真的会表现出不屑的,但是呢这种不屑没有攻击性,他们就是单纯的远离你独善其身。但是大家注意啊,这种人给人的感觉是最容易得罪人的,所以我一看马翔宇的新闻,我就知道他上司为什么不喜欢他,说他不上道。职场上领导不怕你懒,不怕你钻营,他最怕的就是清高的人,因为他没有办法用你,他也抓不住你的把柄,而且这种人的存在会像钉子一样扎在那儿,时时刻刻让这个领导感觉到不自在,他连做坏事做的都不爽快,收钱收的都嫌晦气,所以呢他就非得出之而后快。我看到有评论说未来马翔宇在体制内肯定没法混了,你觉得他这类人真的在乎仕途吗?他根本不在乎。清华出来的人有相当一部分是真的有风骨有担当的,你看看同样是清华毕业的陈行甲,号称中国最牛县委书记,以一个人的力量把87位官员和老板送进监狱,他在他的自传《在峡江的转弯处》里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他说我们在人生的旷野中踽踽独行(juju,孤独的走着,踽踽独行,励励万心),不能忘记呼唤过的正义,是这些东西构成了我们深植于生活世界的共同意义的根基。陈行甲、马翔宇这类人的出现,告诉我们理想主义还是存在的,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在职场当中消解掉曾经的梦想和信念。我前几天重新看许知远的十三邀的时候,有一期他和李诞对谈,我就从他们两个人身上强烈的感受到了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碰撞。在李诞的身上,你会看到一种把意义消解掉的能力,他找到一种和现实和谐相处但是始终保持嘲讽的态度,但是在比他大十几岁的许知远身上,你会看到一种以头抢地绝不妥协的姿态,这个在现在的年轻人那里看起来太用力太不体面太苦大仇深了,但是我很惊讶这种纯粹的理想主义会在马翔宇身上得到延续,这个非常有意思,有机会我会单独说一说许知远。那回到清高这个词啊,它其实是一个中国文化里特有的词,清贫而高贵,指的是中国士大夫阶层的自我认知和行为准则,不随波逐流,能够在生活中保持独立和自我。我们的清高的传统是有延续和传承的,先秦的时候,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竹林七贤的阮籍说无贵则贱者不怨,无富则贫者不争,唐代的散文家韩愈说行也无邪,明朝的王阳明说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从古至今中国的士大夫阶层都是强调士人的社会责任,这个就是知识分子的清高的极致体现,但是进入了近现代之后,有了所谓的职场,你会后发现清高变成了一种非常不受欢迎的性格,他的那种对于人际关系的疏离的气质会非常容易让善于搞小团体的领导找到软肋从而进行攻击,但是实际上清高这种人格特质它反而是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的,比如制度的权威性大于个人的权威性,崇尚扁平化管理,大家有话直说,所以但凡是有一些管理智慧的领导都不会把事情搞到现在这个局面,只要尊重人的价值,你就能把这个清华大学的高材生用的非常好,因为他是真的出业绩的,但是就是因为他心中没有畏惧,内心空虚自卑,才会想尽一切办法对有能力的人打压,污蔑攻击,而结果也说明了一切,所以希望马翔宇的未来一切都好,坚持你的理想主义,心中的那团火才会永远不熄灭,你们身边有特别清高的人吗?(728个字)
原文:但凡是做过调查记者做过民生节目的人基本上都能明白马东这句“我的底色是悲凉”是什么意思。我们今天来重温马东和许知远的访谈,看看当年马东说的有些话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深意以及一些没有被注意到的细节到底隐藏了什么内容。之所以单拎出来这一期,是因为这次访谈其实在各个方面都算得上是教科书级别的一次对话,甚至认为它是可以进入中国现代传媒史的。 第一个很难被大家注意到的点是《十三邀》独特的形式。许知远在采访马东之前和之后他都做了什么,从相关片段可以看出有两个视角,一个是作为制作人的策划视角,吐槽《奇葩说》画面太鲜艳;另一个是许知远被马东怼后内心受挫的心理视角。所以《十三邀》有三个视角,分别是策划视角、心理视角和访谈视角,它更像是一个作者电影,观众仿佛被植入到许知远大脑中,这种内置视角呈现出马东完整的价值观。《十三邀》还有一个创新是群访,从马东父亲到他背后几代人对于语言和娱乐的理解都有涉及。 许知远采访马东有预设,他认为马东是马季的2.0版本,说明许知远在意代际传承和文化延续,他更关注微观的人。而现在的年轻人不一样,他们更在意系统而非具体的人。许知远和马东正式交锋时,许知远对年轻人有怀疑,马东则站在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程度上,指出文化摄取有门槛,隐含着对社会阶层差异的反思。马东早年做过很多深度节目,他了解中国社会结构,知道有条件追求知识的人需具备经济资本,而大多数人被困在生存需求中。 马东说“我的底色是悲凉”,做过相关工作的人能理解,因为会看到人类悲喜不相通,个体在时代背景下渺小无力,这种感受在做成很多事时更深,因为有更多改变不了的人和事。底色悲凉不是短暂失落,而是对人类处境的悲悯和对人性的清醒理解。许知远对世界不满源于对理想社会的渴望,他没真正和大众接触过。最后作者认为这期重温有收获,感受到不同教育和生活背景下思想的差异,《十三邀》的传播目的和影响力超出预期,期待有更好作品。(828个字)
原文1:我第一次接触李诞的团队跟他敲节目,他的经纪人就给我报了一个比较离谱的价格。我当时看到微信真的倒吸一口冷气,心想这个数字是在开玩笑吗?但是我现在回过头去想,我那个时期可能真的不算是一个合格的编导,因为如果我足够专业,我早就应该意识到李诞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表达方式,所以他确实值这么多。在最近这三十年里,有三个人重塑了中国人的口语。第一个是王朔,第二个是郭德纲,第三个就是李诞。一九八九年王朔出了一本小说叫《玩的就是心跳》,这几十年你找不到另外一本书的书名敢这么起,王朔敢。王朔告诉我们你可以对什么事情都无所谓,因为这个社会挺没劲的,活得像个孙子一样也挺好,不用混了几个钱呢就在我面前摆谱,用那英那句著名的话就是我最讨厌装逼的人。到了郭德纲呢,他把所谓的高雅艺术进一步的掰开揉碎,让它更接地气,把能调侃的范围扩大到市井百态。你看啊,《我是黑社会》讽刺官场,《我要幸福》讽刺消费主义,所以郭德纲为什么有一度风评很差,因为他得罪了很多人,但是年轻人就是喜欢他,因为他不装不假,敢于反抗权威,敢于说真话。又过了十年李诞出现了。我的领导非常不喜欢李诞,他有一次问我们:你们到底为什么这么喜欢李诞啊?他不就是说了几个笑话,抖了几个机灵吗?他不就是抓住了你们喜欢躺平的弱点来赚钱吗?其实他就是鸡贼啊。不止我的领导,我听过很多人这么说,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李诞这种人呢就是伪装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但是你看啊,一般不懂李诞为什么火的人,他也不会喜欢王朔和郭德纲。他回到三十年前自己还是个年轻人的时候,也不会明白为什么有些人会那么愤怒,那么绝望,因为他可能已经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和结果,他的信仰没有被打破,自尊也没有碎成渣。但是我们大部分的年轻人没有那么幸运。年轻人说人间不值得,躺平的根本原因不是自我放逐,而是对社会的鄙视,丧其实是一种最深刻的反抗,反抗成功学,反抗过度奋斗的心态,而他们就真的从人间不值得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来理解了,甚至都不知道我们喜欢反着说话,不知道我们说人间不值得是不值得我去搭理你。回到李诞这里,年轻人喜欢李诞是因为他的躺平哲学是非常反权威、反主流的,是一种彻底不和你合作的姿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就是用自我贬损的方式去表达鄙视和不屑。所以呢,当你下一次再遇到一个零零后跟你说我就是个废物,我就是个傻叉的时候,你千万别以为他就真的是这个意思,他其实是在嘲笑你。李诞的出现不是平地一声雷忽然一下就蹦出来的,从王朔到郭德纲再到李诞,年轻人的精神变化是完全有逻辑、有道理可循的。未来我会做一期李诞的脱口秀工作手册,去告诉大家怎么样去读懂他以及他有哪些东西是非常好的,是我们不仅听了他的段子可以开心的笑,也可以深度的用来借鉴他的工作模式的。那我们就下期再见了。(728)
原文2:今天这期揭秘脱口秀建议大家和李诞这期一起服用,你会更了解创作行业的发展脉络,了解一个改变了全中国年轻人思维方式的行业是怎么起来的。李诞这几年写了好几本书,有小说有散文,写的都非常好,但是这本《脱口秀工作手册》在我心中是top one,对于所有做内容行业的朋友,包括策划、表演、编剧、导演、制片、运营等等岗位上的人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我们废话不多说,直接开始。首先,这本书叫《脱口秀工作手册》,顾名思义它是教你怎么说脱口秀的,但是李诞说脱口秀最重要的环节不是说而是写。脱口秀所有的表演脱胎于把你的想法写下来,也就是写稿子,它是一门和写作非常类似的工作。很多我们认为非常牛的行业,比如作曲家、编剧、导演、艺术家,所有一切创作工作的最初都是写。这个写不是把你的灵感写下来,而是像在做一个技术活、一个行活一样的写逐字稿。什么叫逐字稿?就是把你脑海当中希望对着你的观众说的话一个字一个字写下来,叫做写逐字稿。写逐字稿这个事有一个好处,就是它对任何工作来说都是在预演自己的表演,而且写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动作,几乎所有创作者都提到过,你在一边写的时候一边就会有新的念头和思路冒出来,比你坐在那干想的效果要好一万倍,把写作当做一种不需要灵感的肌肉记忆非常重要。好,那你要问了,如果我不知道写什么该怎么办呢?我不是偷懒,我是真的没有思路。这种情况呢,李诞举了一个例子,导演梁左在写《闲人马大姐》的剧本的时候,他每天早上起来都会随便翻开成语字典的一页,挑一个成语,然后呢他会去读这个成语的示意,以这个成语为主题开始延展创作故事,这个就叫做找主题。如果你是做内容行业的,你可以现在打开电脑,打开《脱口秀大会》,把里面所有用过的主题全部都翻出来,一个一个的写,里面有无数的主题。在写的过程当中,你的生活当中有过但是你没有注意到的洞察和想法就会自然被调动起来,你的真实情绪就会喷薄而出。好,我们写作其实是为了表达自己,但是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担忧,我的某个观点会不会被骂,我的某个作品会不会被误解,我到底是应该迎合观众的喜好去创作,还是在意识到自己的观点很有可能会冒犯到一些人的时候仍然袒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呢?李诞的答案是不要试图去讨好你的观众,因为观众是讨好不来的。你们自己反过来想一想啊,如果您是一个观众,当你发现一个演员在刻意讨好你的时候你会不会喜欢他?其次,不讨好观众是因为我们创作的初衷不是让所有人都接受我们的观点,而是找到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一群人。这里面其实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真诚。你可以不搞笑,你可以长得不好看,说话口吃,但是你必须是一个真诚的人。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展示给别人的时候,我们的一举一动,你的语言都会泄露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根本藏不住的。如果你为了拗人设或者是让观众喜欢你而说一些违心的话,他们立刻就能感受到。李诞让创作行业的人去真实表达,是真实表达你的情绪,在事实上,如果牵涉到个人的隐私或者是你不愿意公开的乔迁故事,你可以做改动和换掉主题内容,这个都是没有问题的,重点是情绪的真实还原,因为要让观众找到你在心理上和你拉近距离,敲门砖只能是情绪。好,我们来总结一下。第一点,写逐字稿对于内容创作的一切工种都非常重要,勤练你的笔头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想法。第二点,写东西要有主题,不是漫无目的的记录,怎么找主题呢?去头部平台的头部综艺当中找主题,也可以在任何你专攻的领域当中找那些被公认的优秀作品的主题去操练。第三点,不要试图去讨好你的观众,忠于你自己真实不做作的表达,让观众找到你。第四点,尽可能做到真诚,在创作当中还原情绪,因为情绪会调动观众。第五点,用理性和思考去升华情绪,不要让你的情绪像野马一样肆意的奔跑,因为它一旦不受控制就会最终反视你。那这一期就到这里,大家有什么疑问呢?也可以在评论区里告诉我。(928个字)
2.Olga姐姐
《54集,如何实现高品质向上沟通》
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