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丛刊》2024.10期 | 施施然:蓝花楹(组诗)
以下文章来源于长江丛刊 ,作者施施然
直面现实生活,弘扬文学本义。

蓝花楹(组诗)
施施然
✦阶梯教室
我们是两个温暖的背影
是幻灯的柔光,打在荧幕上
伴随着老师突然的提问
我们撑同一柄伞
走进无垠夜雨
身体给予彼此体温
那个飘荡着闪亮雨丝和
梧桐黄叶的秋天
命运将我们使劲推向对方
连星空都无比耀眼的年代
我们的足迹遍布校园的林荫小径
图书馆的沉默刚好
录下我们的窃窃私语
我们看午夜场,品尝
槐北路上拥挤的小吃摊
香菜的油绿点缀热腾腾的馄饨
白汽升腾在你宽阔的额前,像
弥漫的大雾隔开了我们
我们终还是,在拥抱中交错了道路
在无限靠近中,越走越远
水泥阶梯教室,早已轰然消逝
但心灵为它保留了下来,如同
遥远黄昏的一对火烛
模糊,动荡,始终闪着微光
✦哈芝巷
我熟悉的时区在新加坡的
甘榜格南,扭曲了一下
拨乱的秒针,是少数人
才能洞见的入口,需要斑斓涂鸦引领
在哈芝巷,我努力寻找着
战前老屋的模样
但上帝的调色盘已打翻
红唇微翕,轻吐英语、汉语
马来语,多巴胺借助非物质传递
我承认,这一刻
从艺术家冲动的脉管里
流出的血,回流到了我们身上
私房冰激淋,重口味,雷鬼音乐
热情的橱窗托举地球上
最独一无二的设计
动身吧,趁着嘻哈风的滑板族
还沉浸在昨夜
黑胶唱片的睡梦中
喧嚣也暂时落下去,允许自己
提前支付一整天的能量
从街头,到巷尾,在黑松露
小酥饼浸入咖啡,紫色浆果
为味蕾创造出一个新世界
之前,坐回到这里
✦蓝花楹
可媲美居里夫人的气质
她们是理性的火
遥遥地燃烧在空中
那蓝紫色的光,绝世面孔
让每一位仰望她的人
惊叹,造物慈悲的垂青
-
黄昏中缠绵的小径
头顶旋转的星辰,此时
都从我们灼灼的眼睛里隐去了
赞美之歌,掀起阶梯式潮涌
一瞬间,占据了整个世界
-
偶当夜雨来袭,有些花瓣睡去
铺满了树冠下潮湿的泥土——
她改变了中国古人
创造的“落红”。她是“落紫”
-
是什么使她活在信念里
即使落地多时,也绝不褪色?
穿过尘世里这枚陌生的镜子
我是从这意外的照见里,醒过来
✦吸引
深夜读你,犹如开启
冰凌剔透吊灯。卷中人
灵魂的五彩晶片
触动我身体被迷人才华深刻吸引
心灵的电极,瞬间发光
-
感谢这宇宙中隐藏着一簇簇电流
在无雨,无雪,尘霾飘散
无数人滑行于冬季
面无表情的千万条路上
今日重复着昨日
艳丽诸事,送别后就绝计不再回头
我有心掐一把失去痛觉的皮肉
不肯承认眼下
已是换了一副天地
-
直到在漫无边际的阅读中相逢
-
我知你亦有着同样困顿
它们寂寥,而刺眼
等候着不同生命中相同的念头
于无涯夜空中亮起光斑
✦官渡古镇
四月的光芒是自由的
高原上云层被引力牵引
细风晃动小镇里的阴影
市声在油漆斑驳雕花木窗下
则是另一番景象。妙湛寺
金刚塔,黑糖豆花,荞面粑粑
伴随味蕾的诱惑,街边
飘来高山咖啡的香气
你,是读了几本圣贤书的才子
刚刚与同窗对弈过几盘围棋
险胜,心情大好
快步从古滇人手绣鞋垫、布包前穿过
抬手挽起灰长衫的袖口,掸掸轻尘
正身端坐于,八仙桌上座
艳艳的三角梅在墙角彰显青春
泛乌光的青石板路将行人
送往凹凸起伏的
远处,你是另一个我
与我对视一笑,庆幸
冷兵器的战争,衰亡与痛苦
被抛向身后
✦西山梅花
逃离半城红尘于此山腰
任由冷香一路追随
这些归隐在粗衣布服,又
碎纷纷跃上枝头的
粉红侠客
-
它把积聚一生的情绪
都抹在脸上
倘若看一眼,那明晃晃生长的晕眩
恰似花腔女高音的唇语
嘹亮地悬在空中
花蕊微颤,如细小的舌头
-
若非此生已狠狠爱过
谁会在寒风中活得如此热烈?
她一定被一双眼睛灼灼凝视
和温柔抚摸过,也曾咽下
沉入黑暗的痛苦,在岁月中迁徙
-
它的爱,是搭上青铜弓弦的箭
一旦射出,永不回头
✦春信儿
去湖边看冰面初融
天空下,每一缕软下来的风
都被人们敏锐地捕捉
-
解冻的湖面释放出
楼群和松枝倒影
深眠在淤泥中的红鲤,追随着
不易察觉的春信儿游动
桥上观鱼的人,换了新脸
-
我用手机拍下这一切
幼童的蹒跚。水鸭
抢食面包屑溅起的波纹四散
我相信只有看见过衰亡
才懂得春风
是世间最伟大的教化
-
越过隔空摇摆的芦苇
我更喜欢那片长满四叶草的山坡
枯败中,钻出星星点点的绿
去冬消逝在人群里的人
变幻了一个形式重生

施施然,本名袁诗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编《中国女诗人诗选》,出版有诗集《隐身飞行》《唯有黑暗使灵魂溢出》等5部,曾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中国十大女诗人奖、《现代青年》当代青年诗人奖等,诗歌小说见《中国作家》《人民文学》《诗刊》《解放军文艺》《上海文学》《十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