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之地
到福州之前,我对这个地方已经有很多的期待。一到福州,自然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从机场到台江区江滩的酒店,光是高速费就要三十三元,车费更是逾百,沿路一堆真山,真不愧是贵州人农民工最多的外出务工地,与江浙并驾齐驱。
然而福州给我的好感还是大于江浙,就因为这里的实质大于修饰,无限逼近质胜文则野,和我老家恰好在一个纬度,植被和气味有相似之处,又有我乐于见到的海。满街的金黄灯光和矩形、圆型带来的秩序也是让我大吃一惊的,好像整个城市都由一股神秘的力量构成。
对福州的吃食,我期待很高,但是处理方式总觉得有缺憾。小吃简单尝试了捞化,汤奇绝,配菜出色,米粉则不知所云。正餐吃了佛跳墙,花菇、干鲍、海参当然都是不错,汤开头鲜美,最后喝来有苦味,草草了之,总疑心八小时文火慢炖并不是好文章,更像是山珍海味拥兵自重,而相互之间勾心斗角。荔枝肉、醋肉、萝卜糕、姜母鸭、蛤仔煎、花胶、醉蟹太腻,改良的开胃凉菜不知所云,四果汤恬淡,反倒是福蛋、鱼饺切中肯綮。上下杭喝了一位白鸭汤,作黑色,汤渣食之无味弃之有肉,汤则只有中药味,离广府、上江旨趣十万八千里。
去华林寺,路上途径能补天巷,路边有连环画,是很好的文章,并且绝非明清黄粱梦文学,而有一种唐风宋调,将报应的故事。说是赶考作文有错别字漏掉一笔,晚上遇大雨救了一簇蚂蚁性命,蚂蚁到卷宗上为他填上一笔,终于考取功名。明清文学少有如此虔诚圆满的结局。
又路过冶池,又是一个方正格局,还有一些故事新编里《铸剑》的情景,地方特色颇重,原来是闽王禁脔之地。又有萨镇冰故居,想起《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作者萨孟武,其实是极好的文章,足够和张爱玲互通。
华林寺的震撼之处无需赘述,几乎是一个实质推翻规制的例子,表达的雄浑健壮实在少有。
又去三坊七巷,很有意思一点:福州城以绝对的控制和规划著称,新小区也大多循规蹈矩秩序感强,而三坊七巷却没有做到基本的对称。可逛之处很多,大多巷子都主题鲜明。小黄楼里面有园林气,仍然方正,盆栽植被也不拘常格。
另外遇到严复故居和福州三才女,都值得深思。严复是个买办,但是又超出买办的眼界和作用。冰心是个书呆子,没什么眼界但是影响力相对较大。林徽因矜贵而势利,干了不少实事。庐隐常常被忽略,却是文笔最硬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