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昨天去植物园了
今天是10月16日,周三。晴天,昨晚又刮风了,今天早晨空气好,还有点凉。今天还是助盲例跑,因为昨天走路比较多,晚上又骑车去奥森南园看灯光秀了,顺便又去景观大道观看了几个摊位的歌唱表演,全天超过2万步了。再加上周日跑了个半马,还是速度比较快的,跑到130多了。因此今天继续休腿不跑步了,上午云北园走了五公里,天明显的凉了,穿外套也不暖和。之前也就是上午九点多,还云了楼下的居委会书法班,听讲了十分钟就走了。因为未带笔墨和练习纸,人家都在练习我只眼巴巴的瞅着,只好走人免得尴尬。学的人真不少,差不多有二十个人。学的是乙瑛碑书法,据说能健身,不知真假。
昨天去了位于城郊西北的植物园,叫国家植物园。其实就是北京植物园吗,可能为了体现大,不知道是否与领导的级别待遇挂钩,非要叫个国家植物园。其实园子里植物并无特别,基本都是年轻的小树,只是里面草雪芹故居里有几棵能够贴上红绿标签的超过二三百年的古树,树龄最长的无非也就是三百多年。通过树龄的大小,感觉植物园建立的年代并不悠久。记得八九十年代过来参观时,还未连成片,只是几个孤立的小公园。
里面比较有名的地方有,曹雪芹故居、梁启超墓地还有一二九运动的纪念地。曹的故居也无实质性的纪念,基本都是根据书中描述的新建及仿造的。但依靠的北方低矮的窗户楞木窗户,到是让人耳目一新。因为自己小时居住的房子就是这个结构和高度,只是没有这个档次高。矮房矮墙通风好采光足,高个进门要弯腰。这肯定不是当时人负担不起盖如今的高房子,只是房子高了保温、采光都会差。为什么是这样的高度,肯定是祖辈们几千年不断总结出来的,老房子确实有冬暖夏凉的效果。这与现在房子的高大上房子结构有本质的区别。尤其是高高的围墙,将居室像监狱一样的囚禁了起来。
对梁启超的墓地印象最深刻,梁以其学问和改革闻名,但最为闻名的是其教子有方。因为其后代基本都是国之栋梁,”龙生九子,子子不同“,但人家都能成才而且是栋梁之才,除了人家的基因好外,确实归功于家教家风。至少已经安葬于此的后代们,包括几年前葬此的还有位国家导弹奠基人。这是人家的私人墓地,是梁启超的儿子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设计建造的,将其父母合葬在中央最醒目也是最高大的石材墓穴里,其后代去世的顺势安葬在其周围。这也很让人羡慕,上辈购买的墓地,后代继续享受恩泽,而且还成为了被政府保护的重点文物。之前只知道孔林有这个待遇。
顺着指示牌到了占地最大也是建筑和古迹最多的卧佛寺,是公园里唯一的需要二次购买门票的地方。还好有了老年卡享受免费了,这是少有的针对老年人的优惠和福利。工作一辈子了,现在退休不工作了,还能够享受以前不曾有的免费服务。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卧佛,是在穿过了众多门厅和建筑后的差不多最后面最里侧的大厅里,据说至今已经六百多年了。卧佛是释迦牟尼临终前与弟子在交待后事,就像许多危重病人一样,只能是侧卧着眯缝着眼睛,显然已经力不从心了。佛像应该是青铜材料的,虽六百多年但依然没有丝毫的损伤,但已经见识和呈现出了历史和自然的风霜和厚重了。这个地方年轻时参观过一次,还能够有清晰的记忆,但如今已经变化了许多。记忆中以前是不需要门票的,现在要购买两次门票。以前这里应该有香火气息,但现在只有销售等经营活动了。众多宽敞的门厅被开辟成了茶室,在卧费的眼前门坎里,还有个工艺品的小桌摆摊,旁边站着一个女叫卖的,似乎卧佛也成了个看摊的。感觉大凡与佛和寺有关的地方,还是应该有些香火气息,否则总感觉少了点东西。当然香火气也不能太重,有的地方香火烧成了烟火,也过头了。
卧佛大厅建筑的两侧,各了一簇古老的银杏树,也是几百年树龄了,也可能是雌雄相配。所谓各一簇,就是中间最古老的已经垂垂老矣,甚至已经变成了枯干,而周边则丛生出众多的年代不同的后代,有的也应该上百年了。同样都是银杏树,与市政绿化的相比,显然这里的厚重多了。尽管结出的银杏果实差不多,树叶也区别不大,但树干却是雄伟挺拔的多。
还有一处红色基地则是一二九运动的纪念地,位于最里侧深山沟的樱花沟里。这个地方几年前上班时单位组织过至此现场宣誓的学习活动,但宣誓时正赶上大雨,不早也不晚。刚宣誓开始下雨,之后越下越大,雨伞都挡不住了,宣誓完雨也停了,像是重现当年抗日年代的腥风血雨和艰苦卓绝。当日来去匆匆,活动完即乘坐大巴返回,几乎没有逛周边的风景。昨天细看了现场的图片和文字介绍,才知道这里实际上是一二九运动的一个训练营地。前后开过三期,培养了不少抗日精英。昨天在现场参观时,正碰上一个外籍小学的野营小朋友们,黑、白、黄皮肤的都有,多操着不同的语言,估计也就是纯粹的桃花沟感受大自然的野营,无法知晓和理解当年中国人民在此进行的抗日运动。这个基地已经深入进了深山谷地了,如遇紧急情况,也能迅速进入深山躲避。谷底潺潺流水提供了干净的饮用水,而两侧陡峭的悬崖峭壁还是理想的藏身之地。即使现在铺设上了木制栈道还有石头台阶,攀爬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强度。
樱花沟谷底种植了北方地区最大面积的非常密集和高大的水杉林,估计至少三十高,非常高也异常的直,宛如守护山谷的仪仗兵。看介绍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引进种植的,年份并不算长。再看两侧平缓地的石头垒砌的残存,以前这里有人居住,还会有粮食和蔬菜等的种植,只是近年被迁移了出来,变成了公园保护区了。
这次逛植物园感觉物有所值,既逛了植物公园,还参观了曹雪芹故居、梁启超墓地、卧佛寺、一二九运动纪念地,还感受了樱花沟这样的山谷风景。而且见识到了所谓北方第一大水杉树林,不知道真假,感觉数量也不多。景点一个感受的东西似乎是个公园、植物园、古迹、山水景点的大全了。最后出门时还在植物园的门口留影,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叫国家植物园?北京植物园不是挺好的吗,叫了国家植物园反而让人不知所云,尤其不知道在哪里了。如果其他地方也有个国家植物园,不知道如何区别。即使叫北京植物园,也同样是属于国家的啊,反而因位于首都北京,更能让人肃然起敬。
胖小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0413 周末的大风 (1人喜欢)
- 0416 都是他人的错
- 0408 子女同样也是自己生命的延续
- 0404 今天清明节 (1人喜欢)
- 0328 小葱根也能吃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