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彼得提尔40分钟结结巴巴的发言,这是我给各位进步人士做的概括

1. 美国保守派的政治哲学看来是走不出德国保守主义的阴影了,虽然偶尔会有英国、法国的保守主义施加影响,但“二施”已经成为美国保守主义理论的底色。一切新的理论建构都像20年前一样,谦卑地要做“二施”的注脚。然而彼得提尔的理论其实跟二施关系没有那么紧密,反倒是可以用我们最熟悉的话语解释清楚:政治本身一定是实践的,政治实践的方式就是斗争,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
2. 彼得提尔的个人形象与他所做的投资以及他支持的意见领袖完全不同,毫无意气风发之感,像个书斋式的人物。 当然,柏拉图式的理论家本来就认为自己应该扮演置身事外的哲人王,而不是直接投身于斗争之中,不过这也就给人一种强烈的反差感或者说讽刺感。就像尼采喜欢给自己强者的心理暗示,但生活中却活得卑微;右翼新一代的理论家和右翼选民的偶像橘红头一样,私下却是不喜社交的避世男,这算不算是对萨拉查的某种致敬呢?
3. 正如某前豆瓣名人所说,“无失落则无保守”——哪怕这种失落只是主观臆断。传统认知中保守派一般将秩序置于权利之上,但是进步人士往往掉入语言陷阱,将秩序看作是霍布斯所说的某种公共产品,而忘记只有确认和维护特权的秩序才能提供足够的动力去吸引忠诚的追随者。而当特权受到威胁时,保守派也完全可以像争取自然权利的进步人士一样,掀起齐泽克所谓“复古的革命”去捍卫之。对自己不利的秩序凭什么不可被打碎?这也正是美国和欧洲这十余年发生的事情。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