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国庆前出游云南版纳及昆明
1.版纳第一天
出机场乘公交前往第一个目的地,首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版纳的湿热天气以及葱郁的行道树,不同于成都亚热带气候的树种,版纳的热带气候赋予植物更充足的水分及光照,路旁伫立的树变成了以各种棕榈科为主的热带植物。认识的就有蒲葵、老人葵、椰子、鱼尾葵、海枣,其他的植物则主要以点景榕属植物及点缀极多的鸡蛋花。鸡蛋花正值花期,略微泛黄的白花大而端庄,花分散开来,不显簇拥式的咄咄逼人,叶和枇杷叶相似,花叶配合整个树型,如一顶圆润的绣花礼帽,间或于较高的大花紫薇及挺拔的棕榈间,行道树横看起伏错落,纵看层次分明。

已值午饭时间,离目的地还有两站,正好搜到搜到附近有一家评分不错的傣餐-叶香傣味,芭蕉叶上依次是青苔、烤粉肠、香茅草肉团、煎鸡蛋、七彩糯米饭及椿鸡脚,配以紫色花做的冷饮(问了老板大姐花是什么名字,奈何口音实在难以听懂),其中香茅草肉团、青苔不错,椿鸡脚绝妙,酸辣脆爽,可惜我现在已是辣不耐受体制,不敢多吃。感觉版纳的辣比成都的辣更纯粹,辣度更高。

吃完乘车赶到热带花卉园,这里提一句,版纳及昆明的公交司机会等每位上车的乘客坐稳侯才开始发车,还会对上车乘客进行友善的安全提醒,不知道是否跟我每每乘车时,车上的乘客几乎都是老人有关,这无须细究,在于其给人暖心和社会和谐的感觉。下车后走到公交站台对面,这株大花紫薇上的多肉真是可爱,披在树上像一件密织的盔甲,正好遮去干黄的树皮,后来见得多了,才知道版纳的大部分树上都会有寄生植物落脚生根,可能这树皮干黄脱落都得赖在它们身上,哈哈,那可不是一件盔甲而是“铁处女”了。花卉园首先给我震撼到的便是门口这株硕大的雨树了,初见其花,凤冠一样的花朵让我以为是合欢树,但其高大宽广的树型是我所了解到的合欢中未曾有过的,似可孤树蔚然成林,查询之后才了解其为豆科下的雨树属,而非合欢属,两者花型的相似程度难免不让人产生联想。花卉园里面,分了很多区块,如热带水果林、椰子睡莲梯田、可可园、水生植物区、鸡蛋花林等,各有特色,不一详述。沿路走来,“满身经文”的佛肚竹尽显文明素质,菩提叶上的黄猄蚁窸窸窣窣(黑猴第一张土地影神图里描绘的叶子相当一致),各色睡莲俏皮可爱,绚烂的优越斑粉蝶翩翩飞舞,终识槟榔、尖蜜拉、可可等热带作物,还幸得一见桃花心木真面目(星露谷物语玩家惊讶)。不过不是喜欢植物的话也不太推荐去,整体景色与一般公园大同小异。





酒店定在告庄,100多环境竟然还不错,甚至有阳台和藤条躺椅,吹吹晚风相当惬意。办理酒店入住后,约摸接近晚饭时间,便去澜沧江边告庄夜市寻觅晚餐。虽然不是节假日,人也颇多,可见网红景点的影响力。在夜市里来回逛了两趟,一个人小吃只能几样,推荐小菠萝,鲜甜爽脆,没有一般菠萝的涩味,泡鲁达,一种以牛奶椰汁为主的饮品,味道馥郁香甜,以及拌各种水果,甜辣鲜香,是种新奇的美味,但是千万不要尝试拌不认识的蔬菜,我第二天拌了一份,只能吃掉其中的黄瓜,其他苦味难耐,下咽不得;接着去了旁边一家叫椿楣的粉店,招牌清康船粉值得一试,口味清淡鲜美。



2.版纳第二天
起床吃饭后乘直达公交到原始森林公园,公园不算大,慢慢悠悠全程步行,呼吸森林清新的空气。一段沥青路后,走到进山的栈道,此处也有一群猴子,不过不像峨眉山猴子那般强横泼辣。进山,被环绕四周高耸的树木所震撼,粗的树胸径大概能有2米左右,高的树与普通小区12、3层楼比肩,大树之间小树争相向上抢夺阳光,又有各式藤蔓交错纵横,虽然是晴空,却没有多少阳光能落到地面。参天大树之下,又有很多或奇特或怪异或美丽或可爱的小动物,不由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景区有个空中栈桥,布置还算不错,就是太短了,与30元的票价不匹配。






大约午后过一点点,乘车赶去一家名为傣嫂撒撇米线的店,撒撇算是傣族特色,口感脆爽口为主,味道以酸鲜为主,还是值得一试。

3.昆明第一天
高铁乘至昆明南,准备前往抚仙湖。可惜是一趟乏味的旅程,全赖自己没有提前做好功课。由于抚仙湖环线达90公里,便在客运站询问售票员应去往何处风景最好,进而去到全是人工开发痕迹的月亮湾湿地公园和樱花谷,体验实在太差,就不再赘述。回程车上,同车一位穿着朴素言语间感觉出修养颇高的老太太跟我说去的月亮湾,便将自己去的附近的化石博物馆推荐给我,说是相当震撼,我顿时感觉老天仿佛在捉弄我,其实去程司机便推荐我去化石博物馆,但由于到达后月亮湾等带给我的失望,便没有听信司机师傅的好意推荐,又多了一次遗憾。
回到昆明,已经接近黄昏,乘坐地铁前往斗南,在斗南湿地公园观赏完滇池,便移步至斗南花市。各色鲜花琳琅满目,叫得上名字的叫不上名字的,眼花缭乱,和嘈杂且拥挤的人群一起把整个市场吵得热热闹闹的。你见过把鲜花当蔬菜一样横摆成排卖的吗?你见过把玫瑰包裹在礼袋里像月饼一样一层一层摆放的吗?你见过拿蓝色大垃圾桶当作插画的器皿的吗?我今天算是见着了,而且是大开眼界。羡慕昆明人,能像逛菜市一样逛花市,很方便就能买到新鲜且便宜的鲜花。要是我居住在昆明,非得每周来逛一次,家里花瓶定然遍布每个台面。






4.昆明第二天
早上前往西山,爬山的人挺多的,而且年轻人不少,这在工作日还是令我挺诧异的。一路经过华亭寺-太华古道-太华寺聂耳墓,再乘坐观光车到龙门石窟脚底。在查阅西山地图时,就注意到西山也有个龙门石窟,一度怀疑自己记忆错乱,以前去过的龙门石窟是不是不在洛阳而在昆明,再一细查才知道,洛阳的龙门石窟才是正儿八经的四大石窟之一,甚至在佛山还有一个龙门石窟,称作小龙门石窟,那昆明此处的龙门石窟是不是可称为小小龙门石窟。确实,在游览完毕之后,就能感受到就石窟艺术性和历史性而言,洛阳龙门石窟与此处可谓云泥之别,但就工具性而言,昆明龙门石窟可占优,指的是其作为眺望滇池的工具性,从龙门眺望滇池,才能真正慨叹滇池之广阔壮丽。滇池碧水泛着清波,闪烁着熠熠光辉,远处水天界限也模糊了,似无边汪洋,好不浩瀚,北侧则是被海埂分成数块,虽然显得小气一些,但与城市容貌更为搭配。





乘公交车前往云南省博物馆,这里要批评一下昆明公交,虽然前文夸赞司机服务有人情味儿,但基本的车况实在太差,公交车本身可能只能与成都十几年前的公交车相提并论,而且最为恼火的一点,在气温接近30度的艳阳天,也不会开空调,向阳处简直炙热难耐。
省博还是一贯的保持了博物馆的建筑特色,庄严厚重又不失艺术美感。馆内主要是从古至今介绍和展览了云南省的历史文化相关的文物或古物或工艺制品。远古时期的动植物化石保存得相当完整且种类丰富,又加剧了未曾参观化石博物馆的遗憾。而从石器时代走向陶器时代,再走向青铜时代,一件件器具逐渐从实用性过度到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具,也是见证了文化的变迁与历史的兴衰。




前去大观公园,路上吃了一家蒙自榴缘居菊花过桥米线(兴港店),味道其实还挺不错的,但是晚上蹿稀不止让我怀疑其配菜的新鲜度。大观公园相较斗南公园热闹得多,毕竟地处中心地带,且历史也要久远许多,但整体风格,与西湖等中式湖景公园大同小异,后面看的翠湖也是如此,适宜于饭后散散步,吹吹晚风。

5.昆明第三天
先骑车至云大西门附近,吃了一碗菊花过桥米线,味道算是这几天米线中的佼佼者。另外,说一下云南的共享单车,自行车基本很少,大多是助力车,经过两天的骑行明白其为何这般——坡道太多,有些坡陡得令人生畏,譬如云大南门附近的丁字坡,若不是另外绕路要多骑几百米,我可不会费劲从这条路通过。

绕小路至南门进入云大逛了一圈,正对南门的建筑很是庄严气派,感觉像是欧洲与民国风格的混合体,说不出好看在哪但就是有吸引人的魅力。


再从后门步行至云师大,前往西南联大旧址及纪念馆。西南联大,自从读了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后,便去了解其历史,认识到其历史上的伟大与群星闪闪的光辉。著名如闻一多、胡适、朱自清、沈从文、陈寅恪、卞之琳、朱光潜、冯友兰、钱钟书、金岳霖、华罗庚、吴大猷、费孝通等大家均任过教授,邓稼先、王希季、朱光亚、杨振宁、李政道、汪曾祺、穆旦、许渊冲、马识途等也是问道于此。校训“刚毅艰卓”反映了全校师生求学致知的态度,其治学理念则援汪曾祺老爷子的话:“不仅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这种重个性,轻利禄,潇洒自如的人生态度,对于联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联大学生为人处世不俗,夸大一点说,是因为读了这样的文章。这是真正的教育作用,也是选文的教授的用心所在。”联大老师因材施教,学生奋发勤学苦练,共同在如此简陋艰苦的学习环境中钻封建落后之木,取革命先进之火。




随后到陆军讲武堂参观,由于兴趣不浓,只是简单打卡到此一游。已是中午,步行至附近的一家端仕小锅就餐,卤饵丝配鸡爪,算是吃了一顿当地特色面食,还喝了一杯木瓜水,类似于成都的冰粉,挺解暑热的。接着打卡昆明老街,本来还有所期待,不过结果最终都是千篇一律的商业街模式,除了两座类似纸片楼的建筑外。这些老街古巷若是不做商业开发,保留其原本面貌,任由历史与岁月的沧桑在街头巷尾、砖瓦梁栋之间打磨,想必才能引人入胜。来到著名的篆新菜市,不得不说云南的物产实在是丰富,很多没见过的蔬菜水果令我好奇它们的味道,还是那句话,若是定居于昆明,定要将它们换着花样尝个遍。无奈只能买了便于保存的蘑菇和天麻,顺带在附近嘉华饼店买了鲜花饼和云腿饼,回家后蘑菇炖汤极鲜,鲜花饼云腿饼也被迅速消灭。



晚上飞机落地天府,回家足足花了两个半小时,听说过天府机场很远,第一次实际赶回来才真正感受到了(由坐疼的屁股发出的感慨)。旅程已毕,回家安睡。
-
袁始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06 14: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