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游-奈良
刚从奈良车站出来,就闻到一股子屎尿的骚臭,啊,地道の古都风味。前行几步,果然有全家老小的一大群梅花鹿在路边摇头晃脑的要饭。自媒体上说什么奈良小鹿点头鞠躬有礼貌那都是放屁。别看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一副天真无邪的样子,但要起饭来简直如痴汉一般,每一名路过的游客都被上上下下仔细嗅过才肯放走。你要是买了鹿饼那更了不得,立刻就会有三五只围拢过来,扬着脑袋往你胸前拱,同时伸着舌头到处舔留下一摊摊口水印。没抢到饼子的小鹿,不但会用脑袋撞击,还会抬起纤细的蹄子踢人,更有甚者干脆衔起你的衣角开始砸吧咀嚼,非得照着脖子来一巴掌才稍微收敛点。





如何避免被奈良街头恶霸骚扰,首先是不要拎敞开的手包塑料袋,特别是纸袋子。最好不要在前往东大寺的路上买鹿饼,买了也别拿在手里,这里鹿太多很容易被围攻。哪里适合喂鹿呢?我提名若草山,就是奈良公园往东那个被草坪覆盖的绿油油的山包。走到山下发现这里居然是收费的,门票150円。进去前从旁边小店买包鹿饼,里面好像没有商店。山坡上那一大片草坪在阳光下闪耀着青翠的光芒,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仿佛绿野仙踪的世界。草坪两侧都有上山道路,大约10来分钟就能到顶。山顶也是一片草地,虽然不高,但俯瞰奈良市一览无余。






若草山下的东大寺,来奈良的游客绝不会错,大佛殿面前人显得非常渺小。但是你有没有想俺一样寻思过,为什么没听说过西大寺?实际上奈良现在也是有西大寺的,不过几经兴衰除了几块石头基本没剩什么,所以不被游客重视。再说一个冷知识,2022年安倍晋三就是在奈良西大寺车站前的小广场遇刺身亡。






唐招提寺和药师寺位于奈良市西边的郊区。如今虽然被大片的农田菜地包围,但是在1200年前,也就是平成时代,这里是日本的京城核心区,平城京宫殿遗址就在寺庙北边1公里外。
唐招提寺建于公元759年。寺名中的”招提“是在佛身边修行的道场的意思,当时天武天皇将此地赐予唐朝来的鉴真和尚,作为修行道场。鉴真历经12年五次失败终于东渡成功,最初是在东大寺大佛殿传播佛法,后转到唐招提寺修行。应该说鉴真之前日本是有一定佛教传播基础的,但传承相对无序,属于网课旁听水平,换句话说就是野路子。鉴真是大唐正经科班出身,精通律宗。经由鉴真弘法,对岸佛教界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制度建设有了长足进展,可谓画龙点睛。此外鉴真也不是一个人去的,他和弟子们将盛唐的种种先进文化技术带到日本,促进了建筑、雕塑、书法、工艺、医药乃至饮食、酿造行业的产业升级。


从南门进入迎面就是金堂。相比东大寺大佛殿的高大雄伟,金堂显得平平无奇,简洁的屋顶没有纷繁装饰。屋顶与下方立面的视觉高度几乎相同,加之宽大的屋檐,有种泰山压顶般庄严沉稳的感觉。站在金堂面前,历史的厚重感如电流一般贯穿全身。梁思成曾将唐招提寺金堂与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对比:“这两座殿堂在风格上相同之处还是十分显著。无论在中国或者在日本,一千多年前的木构殿堂都是极为稀罕的。这两座十分相似的殿堂正可以作为当时中日两国建筑的研究上互作参证的最可珍視的实例”。金堂内部几个佛像一字排开,都是巍然不动历经千年的日本国宝。



金堂旁边的二层小鼓楼是唐招提寺内唯一的多层建筑,只不过这个小鼓楼看上去还没有金堂高。寺内其他建筑也都显得比较低矮,可能是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或者说保留了千年以前的原汁原味,没经历过大拆大建。
寺内另一处值得去的地方就是后院的鉴真墓。墓地被一片水池环抱,树影婆娑青苔满地。土丘上只有一个简单的小石塔,看着很不起眼。但相比其他高僧不知身葬何处,一千二百年香火不断,受人朝拜的,仅鉴真大和尚一人。
鉴真墓东侧的御影堂内有一尊鉴真坐像木雕,是其弟子制作。一年中好像只有几个特别的日子开放参拜,如果赶上了可不要吝惜1000円的门票。




药师寺距离唐招提寺很近,大约500米,通常都会一起游览。要往上追溯,药师寺的历史较唐招提寺更早个几十年,最初是天皇为了皇后的病患康复祈愿修建的。跨进大门就是一个特别宽大敞亮的院子,没什么植被,建筑看上去也非常的新,一尘不染的洁白墙壁,朱红的柱子仿佛刚刚刷过漆。查了一下,果然寺内大部分建筑都被战乱或地震损毁,目前的金堂、讲堂、西塔等都是近几十年新建的。院子里东塔是仅存的平成时代遗迹,不过也在几年前刚完成了解体修理,看上去很新,其实一点也不古老。




东西双塔结构上还有点意思,塔身为三重(层),但是在三层大屋檐下又加了3个小一号的装饰性屋檐,这样从外面看就变成了6层,大小屋檐错落有致。东塔和西塔内部安置着现代的雕塑作品《释迦八相》,讲述释迦牟尼从生到死的8个重要时刻。挺精美的,但是不让拍照。

如果你对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木建筑有兴趣,那法隆寺务必不要错过。法隆寺是奈良几个寺庙里最远的一个,所在地斑鸠町甚至从行政区看已经不属于奈良市管理了。来此地游览建议至少留出半天时间,可以从奈良市区或大阪难波乘坐大和路线电车前往。
斑鸠町地处矢田山脚下,我感觉似乎是适合避暑,公元601年圣德太子在此处修建斑鸠宫,随后几年间在斑鸠町逐渐兴建了法隆寺、法轮寺、法起寺、中宫寺等一系列寺院。法隆寺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据传始建于607年。那会儿中原大地正处于隋末李元霸大战宇文成都的时代。670年因战乱法隆寺也被烧成了白地,后又复建。所以现今法隆寺内最古老的建筑群西院包括金堂、五重塔、中门回廊等大约是公元700年前后的遗存。





今天游客稀少,院子中十分安静。我对古建也没什么研究,仅有的那点认知全靠售票处发的宣传册。绕了两圈拍了些照片后,晒得直冒汗,便在走廊下找了处阴凉坐着歇息,看两队修学旅行的小学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一边做着笔记一边参观。一千三百年前的这里应该更加热闹吧?群臣簇拥的圣德太子是否也站在和我一样的位置凝视庄严的金堂和五重塔呢?遣隋遣唐使舶来技术营造的建筑,妥善保存到如今,仿佛看见文化传承发展的轨迹。





-
毛毛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0-10 09: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