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庆假期盘点:衣食住行读和写
这个7天假期(东挪西凑的7天,人们有点厌烦了)照样那里都没去,对比一下去年也是宅家的8天(中秋+国庆),居然更消停一些——去年喝了不少小酒,今年就一次。我对人们解释说,最近养了一只小狗,还在培养感情阶段离不开。实际上呢,小狗算是个因素,但应该不是全部,大约因为怕人多,还因为节后有趟去丹麦的差。7月上旬从维也纳回来之后我居然就没动过(一趟湖州差旅因台风临时取消),也算不可思议。丹麦之行,我居然要从斯德哥尔摩转机!刚刚为那只在该城机场购买的杯子被摔坏而哀叹[1],转头我就要落地那里了!巧合真是无处不在应接不暇。
依惯例,对这段时间的生活进行小结,补足生命中每一段与众不同的时光。
一、衣
衣服该换季了。该送干洗的送干洗,该批量清洗的放入洗衣机,该手洗的放入洗衣盆。到现在,大体全部归位了:夏衣进入收纳箱,秋装释出,大件的悬挂起来,小件的放入日常取用的衣柜中。也是一项不小的工程。抬眼望去,灰综褐衣裙统治了飘窗,在秋日阳光下静静等待检阅挑选。(话说今天真是个好天气,10.7上午)它们被高高地悬挂起来,原为逃避猫咪的利爪,无形中为房间增加了一道应季风景。今年的衣裙骤然间多了起来,只因我减重成功。舍不得处理的旧日衣裙一一取出,轻松上身,满心欢喜——这个是2014年的,那个,居然是2011年的!这下更断了买新衣的心思,管它什么样的政府号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就这么说扔就扔吗,为了表面上的数字?我们老派人不认可。换不换新让老百姓和企业自己做主好不好?
那件黑色皮夹克是2013年春节在土耳其旅行时购置的,多年没动了。现在穿正正好,秋风乍起的季节。款式相对经典,搭配浅棕色的灯芯绒裤子(也是2013年购置的欧)有点酷酷的柔中带刚的混搭味道,显得年轻几岁。穿着它们出街好几次,连内搭浅黄色长袖都可以倒推到十几年前了——君不见我刚发表的那篇代表作的微信版封面就有它的身影?
2014年去加拿大出差前购置的海军蓝纯棉夹克成了我的“遛狗”专用服装。宽大舒适耐脏,把小狗扛在肩上一点不心疼。趁着秋光大好,每天遛狗两次,有时候卖菜时也带下去,我们一起在去往“四月超市”的林荫道上撒欢奔跑,看谁跑得快,人狗俱乐。
昨晚小凤凰回学校,临走前问我,那件带有金色拉链的薄棉服在哪里,我说,妈妈瘦了,能穿回去了,也想穿呢!哈哈,这件衣服至少有9岁了。
瘦身之后感觉真好,虽然时不时要控制一下大吃碳水的欲望。
二、食
回头看一下,这几天我居然只在外面吃了一顿饭,其余餐食都是我兢兢业业地在厨房生产,完美地打发了我和小凤凰的假日饮食,好生得意。
在外的那一餐于9月30日在小雷因咖啡馆完成。这是一顿计划中的消费——本来要请老朋友WWT在凯宾斯基的德国啤酒屋共进晚餐的,因故取消,我也懒得自己动手了,就近去了小雷因,点了德国香肠套餐外加一瓶啤酒,假装我在德国啤酒屋。这家咖啡馆兼营卖书业务,氛围不错,书香酒香弥散其中,书价从不打折,餐食价格中等偏上,但性价比要比街道西头的日餐馆好一些,成了我时不时光顾的地方。
跟小凤凰一起过日子,硬菜少不了。于是,炖了牛肉、排骨,煎了鸡翅、肉肠,再准备几锅“无水料理”,以及青菜豆腐味增汤,也算心满意足。话说在今年服贸会上买了日式雪平锅,煮汤最好不过了,我狠狠地煮了几回,替代了一点啤酒摄入量,哈哈。
4号晚上和两位女性老朋友在友谊宾馆的俄罗斯餐厅欢聚,聊得好吃得也好,葡萄酒被我消耗大半(不好意思哈),微醺中回家。
6号下午微雨朦朦中终于又出了一趟门,SKP和华贸商场。给猫狗买了无印良品家的宠物食品(它家的东西团团和花花还喜欢,别家难说),逛了书店。想来点下午茶,看了看茶点的价格,放弃了——我家这么近,家里茶水点心都是现成了,没必要在这里消费,是吧?看看,消费降级就是这么明显,谁让你们降我工资呢,伤筋动骨地降?但奢侈品店里还是有不少人流连,大多还是年轻人,这个我一直不太理解。
三、住
也算是谋划完成了个“大动作”。小熊猫的铁笼子体积不小,最初安置在书房飘窗上,满满当当,后来担心它被热到,就挪到客厅,和猫哥猫姐们一起享受空调。客厅空间虽然够大,但一个大笼子占据期间,时间久了还是觉得碍事。想了想,客厅有两个单人沙发,体积都不小,利用率有限,长期被猫猫们霸占,该腾挪一个出来放笼子。沙发放哪里呢?最初的打算是扔给楼下收垃圾的师傅,终究舍不得。这一套草绿色布艺实木沙发,是我当初一眼相中的,中意其中的田园味道。最终决定把主卧倒腾一下,就是把两个并排摆放的矮柜摞起来,空出来的空间放置沙发。说干就干,小凤凰非常配合。卧室空间挪移好说,怎么把沙发搬进去成了难题。我找物业帮忙,物业找了垃圾师傅帮忙,哈哈,到底需要人家过来一趟。手到擒来,简直不成问题,衷心表示感谢,就像我每次在楼下垃圾站碰到他一样。
客厅恢复宽敞了,卧室变了样。有啥感觉?小凤凰说,感觉好像回到了奶奶家。确实是,婆婆家的主卧里也有一个沙发,公公在世的时候常年静坐其间,成了永恒的印记。现在,我的卧室里也出现个沙发,房间顿时散发出某种陈年气息,好像我一下子老了一样。坐上去,夕阳正好斜照过来,暖暖的懒懒的,果然是个不坏的去处,虽然突现的陈旧风格让我有点膈应。小凤凰长时间盘踞,不知道是想爷爷还是背英语。有了这个沙发后,我想,我可能会多一些时间分给卧室,读读报发发呆或者撸撸猫狗都挺好。
还有一个奇特的感觉,当两个矮柜摞起来摆放之后。下面的柜子是成套家具中的一件,应该是个电视柜,供卧室摆放电视。但我对在卧室放电视这个事情不太感兴趣,就一直当置物柜用,随手扔放衣物。另一个柜子呢,是个老土的樟木箱,2014年在江西婺源一带出差时购置的。禁不住当地人的三寸不烂之舌,又想到自己一件心爱的毛衣被虫蛀了,脑袋一热买下,运回家没几天箱盖就开裂了。哎,北方的干燥空气南方的物件受不了的,这点常识在那个场合就抛到脑后了,两千块算是智商税。但并不影响功能,我的各色毛衣就常年放置在那里。正常居家状态下,谁会把两个箱子摞起来,除非要搬家了或者刚刚搬进来,临时安置一下。所以呢,现在一进到卧室,感觉我好像要搬家了,这些物件随时准备装车。太奇妙了——自从2021年8月从宣武搬回来后,我那颗漂泊的心从此安定下来,这一瞬间的感觉居然又让我不安了。不行,我需要在沙发上静卧一会儿。
客厅里少了那张单人小沙发,没想也到给花花带来了不适。这只沙发的靠背儿一直是它从大衣柜上跳下来的第一个落脚点,现在花花只能直接从上面跳到地上,扑通一声,动静挺大,看上去还好,但搞得我心惊肉跳。小傻子,你是借着猫爬架跳上去的,下来的时候也可以再借用猫爬架呀,干嘛非盯着那沙发?看到它又一次跃上了衣柜,我急忙在下面比比划划,希望能引导它先跳到爬架上再跳到大沙发上。花花犹犹豫豫,退几步进几步再退几步,终于一跃而下,“咚”一下正中爬架上的猫窝!好花花,果然聪明又矫健!
客厅恢复敞亮后,两个“裸露”的猫砂盆——当初为了减少团团如厕的障碍,将两个盖子都撤掉了——依然是小熊猫跳进跳出的玩具,搞得猫砂洒落满地。我把其中一个盖子盖回去恢复其封闭原状,三个小家伙都顺利接受了,出乎我的意料。我想团团是不是感觉在里面如厕挺安心的,因为屏蔽了小狗的干扰?
一下子解决了好几个问题,蛮开心的。很想把客厅重新装修一下,去掉百无一用的电视及其配件,将电视墙改造成一架大书柜,让我那些散落的书籍有处可归,再安排一张大书桌,真正把客厅改成书房,我就正式在这里安营扎寨了。原有的小书房归小凤凰。这应该是项真正的大工程了,何时着手?
四、行
基本没有出行。如前所述,到友谊宾馆和朋友吃饭,去SKP小逛,另外就是去老地方做了头发为丹麦行做准备。就这些,连场电影都没看,没一场入眼的。
带小熊猫遛了很多次,对它来说应该算出行了吧。就比如今天早上,7点20左右我们下去,阳光暖暖的,两只黑白相间的流浪猫卧在墙角晒太阳。我们小区有5-6只流浪猫,有人喂养、做过绝育,生活得还可以,我很敬重看护者,也会帮点小忙。也许因为小熊猫也是黑白相间,看着亲切,小狗儿的到来并没有影响它们。我站在阳光中伸伸胳膊踢踢腿儿,小狗儿跑来跑去不亦乐乎。有几只狗在主人的带领下路过,小熊猫忙忙跑过去打招呼,有的狗(人)回应有的不回应,无妨。我没给它套狗绳,也许遭人腹诽,管它呢,小狗才四个月,毫无攻击性,就在楼门口转悠并不走远。节前有人在社区小群里发视频,说什么“养狗的人要做好坐牢的准备”,我毫不犹豫地回怼过去。中年女人,脾气大着呢,路见不平一声吼,不惯着在小区事务型微信群里乱发言发乱言的毛病。话说几番进出之后,小熊猫的进步肉眼可见:它会上楼梯了,乐此不疲,比起在楼下放风,它甚至更喜欢在楼梯间演练上下楼本领。下楼还差点。
我对老朋友们说我养了两只猫一只狗,他们说你还是有时间。其实,挤掉的大部分是赖在沙发上刷手机的时间,用这些时间带小狗遛弯和锻炼,各得其乐。
猫哥猫姐,这个假期也都一片岁月静好。团团依然常在主卧飘窗上晒太阳,又常常出现在主卧卫生间的洗脸池里,看来它想起这个好地方了。小狗狗带给它的扰动已经成为过去式,它的状态似乎比之前还要好些(这里cross fingers, 别在床上撒尿。这个假期我清理了被它“临幸”过的所有床上用品),温顺粘人些,舔毛的时间好像多了,一身“毛疙瘩”渐少。花花呢,依然跟我最亲密——现在这个时候它就趴在我手边。我总悄悄对它说:小花花,妈妈最喜欢你了,如果三个里面选一个,我就选你,又省心又亲人。话虽这么说,我谁都舍不得,尽管小狗狗亲人但不省心团团又不省心又不亲人。它们三个小家伙儿幸福地生活在我周边,是我的微不足道但能看得到的人生价值。
五、读和写
惭愧的是这个假期没怎么读书。报纸照样天天两份不落空,国庆假期没什么正经内容,不过是祖国万岁人民安康,另外英语学习照旧,保持应有的阅读量,每天都占据小半天时间——人家老外又不休假。重温了诗人牛汉的《童年牧歌》——真是好文章,篇篇都好,诗人的散文独有韵味,关于童年关于晋中晋北的内容更是我中意的。想起了自己刚刚发表的文章,来自编辑的赞誉让我突然意识到,我也可以写诗的,或者将诗意融入字里行间。理工科人写作讲究逻辑,简练严谨,但这不意味着和“诗意”无关。凝炼简约叙述中的诗意岂不更加珍贵?简单翻看了一下罗新老师主编的《彼美淑令:北朝女性的个体生命史》,不完全是学术作品,但读起来依然磕磕绊绊的,掉书袋不说,脑袋里还要不时画出人物关系图。看到一些书评批评罗老师炒冷饭,我倒不这么看——这是个有新意的领域,通过墓志关注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群体,为她们立传,即使需要填补的空白太多、不确定性太大也有意义。胡适不是说吗,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更多资料出现之前,这就是最好的推论了,所谓best available。还要多读书。
没写像样的东西,也就这一篇。节前发表了那篇文章后[2],安心了不少,不再逼迫自己一周至少2000字了。要写就要写好的,别人写不了的。先沉沉。
[1] https://www.douban.com/note/865411295/?_i=8260974NdMu01S
[2] https://www.douban.com/people/259270620/status/4743268448/?_i=8300791NdMu01S



@人气创作计划@
pigna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教皇与《巴黎协定》及其它 (1人喜欢)
- “大地上的事情”
- 斋月中的安卡拉
- 流浪猫狗在土耳其的幸福生活 (1人喜欢)
- 春分时节短袖忙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