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建筑职场心得
昨天就聊到怎么换工作,我就想说把吃过的亏都分享一下吧,估计在欧洲范围内都还适用,别的地方不好讲。
首先就是待遇
瑞士月工资可以按时薪30-50chf/小时算,公共假期以外一般有20-25天个人假(待遇再高就要通过熟人或猎头了,但少有年薪超120-150k的,能分红的除外),待遇谈判的地方有: 1. 十三薪。一定是在月工资确定的情况下谈,否则年薪固定按12还是13次给就没意义了。 2. bonus/特殊补助。有公司有,一般都是沾总包的,但大多数没有。 3. Bruecke/Ponte怎么放。(因为有的公共假日是周四,那么周五如果不上班就是小长假。)一般公司要求请假,但有赠送的。 4.暑假圣诞节假怎么放。从年假扣 < 用加班时间补 < 关事务所(不扣年假)。我见过既扣暑假也扣圣诞节的,再减去bruecke,最终自己可支配的假期不到5天(原本20-25天)。 5.养老保险额度是不能改的,但可以问。一般建筑师都很低,有的行业可能跟你薪水一样,但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可高达建筑师的5倍。所以建筑退休2000-4000一个月,但不少行业是过万的。这是老年相亲市场的硬指标。 6.加班时间,能打听到最好,否则面试三句话也能问出来。a如果答:不加班(那就是不加班)。b如果答:不允许加班。那意思其实是“不允许记录加班”,那意思就是自己早走,但你早走一两天还行,早走一周老板肯定找你谈话,而这也只能补回来5小时。c如果回答:跟老板协商后可以休假,那意思是你申请的时候对方就会穿小鞋。d如果回答很明确的补休方案,比如:竞赛交图后放一周,那可以相信。总之,一旦模糊,必定有坑。 7.加薪规则。a自动涨最好。b要自己申请稍差。c按能力经验提,看起来最fair,但真正提的话就是零和博弈:你说你行,ta说你不行。这是大忌,劳资双方都没有缓冲区,最终往往是通过跳槽解决,于是转会费开口一定不要客气。d.如果涨工资有附加条件,如更少加班补偿,更多脏活累活,则一定三思甚至拒绝。咱图的是更高时薪,而不是出卖更多时间,或更多压榨。 8.Pensum,也就是一周去几天,比如80%是一周四天,60%是一周三天,工资/假期/老保都会顺减。有的是80%但去三天+一天home office(在IT行业是基操,但建筑就需要绝对信任)一般工作前五年干100%问题不大,但之后就各种问题,其实少上一天班什么都解决了。工作久了就明白:出卖时间是一个陷阱。
其次是公司氛围,这里有几个雷区:
1.如果老板不太懂技术还想盖房子,那千万别做后期,因为要么接手来的项目雷很多,要没每一步都得给没有技术安全感的老板讲明白,得跟傻子请示,累。 2.如果老板经验一般,但还在做大项目的,事务所肯定戾气重。因为老板只能责任分包,推给中层,中层接到压力只能传给下层。如果有两个中层,还会互相甩锅,最终只会留一个。最终结果就是事务所内戾气重,且无解。可以因为项目去,但要考虑好待多久离职。 3.ETH太多太少都是问题。太多的大家都想ZB,会有很多不必要的peer presure,但最恶心的是这种老板都有一套驭人之术,收拾的就是你们这些爱做设计爱念书的。ETH太少说明仅有的那个ETH也不咋地,才不配位,这种人多半都会升职,对这种SB领导要有心理准备。 4.德国人可以当老板,不能当中层。当老板说明确实厉害,那是好老板的概率远高于瑞士人。但能当中层有80%的概率是酷吏型,不操蛋到不了这个位置。(小镇出身中层也是一个道理) 5.A如果公司外国员工多,一定要分情况。a如果二代多,那千万小心,那多半是大瑞士沙文融入主义。b如果外地欧洲人多,可以去,在瑞士international别想,能intereurope就很好了。c如果外国人多,亚非拉都有,那就必须把中国人优势发挥出来的同时,要么没心没肺乐哈哈,要么就得跟老欧洲玩儿反殖游戏(量力而为)。d如果老白男太多作为女性一定要say no,瑞士职场糟粕多,糟粕者能允许“法定”产假就绝不会给升职。另外女老板通常对女员工更狠。B如果都是本地人,那抱着做吉祥物的心态一切从头开始其实还是挺舒服的,容易激发老白男善的一面。但是得合群,stereotype不能全立也不能全破。最后,尊严体现在工资上,同工同酬才是真的平等。 6.项目表里,教堂/小学/基金会/社会住宅多的偏左,画廊/豪宅/精品店/医院/科研/工业多的偏右。如果想长待,无聊关心与否,还是要考虑世俗倾向。但仅就上班而言,左一点的地方男的待着更舒服,女的两边都能待,同志也是。
最后是设计品质:
1.公司设计品质没有任何价值,对一个打工的有且只有镀金一个作用。设计这东西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有太多从herzog de meuron出来,被设计高高架起,现实中却处处碰壁的人,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太信设计”。 2.想做设计要看老板有多放手让你做。目前有三种可能:a.竞赛。招人做竞赛就是给你提议权,或者部分提议权,老板有否决权和决定权。类似于嘉靖与严嵩的关系。b.项目太多,老板没时间或老板只想挣钱不太关心设计。这是最美好的情况,但网站上的项目有99%的可能辣眼睛。主要看自己能力,这种老板不会拒绝好设计,但很可能品味不咋滴。c.需要你在后期延续前期的品质。市场上很少有会做带设计感构造的人。如果你行,请尽情撒娇开价。 3.绝大多数人都是去了所谓设计好的公司,你爱做设计,老板比你还爱做设计。干5年后感觉被压🉐够呛,心累,想创业。但这就跟受不了逼婚vs自己准备好了想结婚的区别一样。一想到这,就觉得贝老毕业去做高端房地产项目真乃职场仙人。 4.刷事务所项目要看最差的那些。比如有巨丑私人小别野,那说明老板不管,就很好。个个小精品,老板必是控制狂。个个大了还不差,那必是海量option堆出来的。对于员工,品质就是拿健康和时间换过来的,哪里都一样。天赋意味着转换率,但这得在有好经理管好投入产出,有好老板准确拍板的前提下,否则也是包饺子喂猪。
番外篇,成长空间
做建筑也是“愁养不愁长”,只要不退场就能进步,但这里还是有死胡同的。正面讲,这叫“既不升职,又不转行,还不开业”之后的出路: 1.建筑师vs建筑经理人。建筑师要求全面,建筑经理人要求升职。herzog de meuron里绝大多数都是建筑经理人,能汇报,能安排工作,能协调关系,能做ppt,能撕B,能做体量方案等老板拍板儿,但就是不会做建筑,所以也不需要完整的建筑教育,这对美国那些研究生转专业的能人其实是个捷径。如果还想当建筑师,这种大厂不宜久留。瑞士市场能用到这种大项目架构/经理人的不到1%,其适应面都未必有建筑法规律师这么稀有的职业大。 2.竞赛建筑师vs项目建筑师。搞竞赛要求熟悉套路,搞项目需要的是对现实作出反应。现在瑞士高校培养的主要是竞赛建筑师,ETH尤其,门村也不例外,国内各种大学生竞赛更是这样。但小事务所能活下去主要还是项目建筑师的基本功,哪怕做装修,也要跟甲方沟通,也要控制施工,也要对造价敏感。如果走竞赛建筑师的路,那就要挑个公平的地方投标,比如瑞士,然后all in 3-5年。同时行政知识也最好在打工时候积累好,以便赢了竞赛直接开业(但更多情况是被工程公司低价买断,还是打工,但时薪80-100chf)。如果走项目建筑师就在哪里都一样,主要是得把流程过完,从策划到设计,从施工到验收。 3.freelance单干,好听叫独立建筑师:打工~单干~开业,三者是过渡关系。打工如果自己也有项目,那跟单干也没差多少,单干如果能雇帮手,那跟开业了还找临时工也没什么本质区别。有的时候需要破釜沉舟,前提是得有自然过渡的苗头。。。但如果要处理生人之间的商业关系,那就必须开业了。
4.深耕某领域。在瑞士只有医院建筑师这么一个领域有深耕,而且很多还是德国过来的。而且因为专配的存在,做过医院的事务所很多,只做医院的事务所几乎没有。除此以外这么个不到上海一半人口的市场要被14000多家分,所以什么才是常态。核心竞争力是仔细分析,第一次就能做好。
5.再教育CAS/MAS。很多建筑师多年后都再去自费读个硕士后,比如城市设计,绿建,再利用建造,机器人建造。读室内/景观/结构就属于转行了,很少。
最后的补充
前面这些都是假设对瑞士市场有所了解,对于两眼一抹黑的,下面是基础信息。
1.德语区按地域分,一级市场有且只有苏黎世,瑞士900w人14000多家事务所苏黎世3000家占1/5(德语区占3/5)。小而精的一级市场是巴塞尔,名店多,平均水平比苏黎世高,更欧洲化(不敢讲国际化)。二级市场是伯尔尼市,阿劳市,库尔市,卢塞恩市这些延伸地区,外国人能去,但选择少。其他地区有可能面试,但人家可能就没招过非欧洲人,磨合对双方都是时间/金钱/心理成本。


至此,除了商务基本都写了。祝大家职场快乐!上“快乐班”也是我下一个十年的座右铭!
#当代打工人现状#
远古超萌武士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说窗3——窗框:窗饰边,侧壁,窗楣,窗台 (66人喜欢)
- 说窗2——墙内窗位 (88人喜欢)
- 说窗1——标准窗 (112人喜欢)
- 突然想看看他们都在干啥 (28人喜欢)
- 2024年终盘点9——中国独立建筑奖结语(大结局) (2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