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色的九月
当红茶被浸润了两三次,壶口开始涌出漂亮的琥珀色时,浓烈醇香的味道贲放地在鼻口中扩张。
秋天就是这种感觉,很浓郁,又很纯粹。
刚刚过去的九月,新鲜、轻快、草木葱荣。伴随初中生的作息,我的生物钟也提前了近一个小时,成了彻头彻尾的早起族。每天清晨,我和儿子一起早饭,一起出门,在街角,看着背着书包的背影从斑马线的这头到那头,通常绿灯开始倒数计秒时,他踏上了人行道,回身向我挥挥手,我也挥一挥手,然后我们各自转身,各忙各的一天。
通常我到公司时保洁阿姨还在忙活,整一大间,也不过一两位同事,他们也还有一个身份:初高中孩子的家长。繁衍和养育能让人成熟,这是真的。成人年复一年的变化不大,但是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心中不由的生出我应该更成熟的念头,不知不觉“慈母笑”已浮现在脸上,女生也就修炼成阿姨。正如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所述,成年中期应避免停滞感,最需要培养诸如“关心”这样的品质,关心并不局限于生养后代,如果还在职场,身边总会有稚嫩的新人,当你用过来人的身份,用吃过的亏、试过的错去告诉他们可能怎么做会更好时,自我成熟的感觉也会油然而生。
小区里有位姐姐,之所以叫她姐姐,是分明感觉她比我长几岁,但是通身又散发着小女生的气息。她和老公丁克,而她平时的主要职责,就是照顾两只极漂亮的哈士奇,看夫妻俩平时的互动,就像年轻未生娃的小两口,特别是那位姐姐,可能因为没有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延续着二十多岁时的心态。宠物和孩子毕竟不同,十年,可爱的狗狗猫猫还是非常依赖你的照顾,可是你的孩子,已经慢慢变得羽翼丰盈,随着他的长大你也会成熟,真的很奇妙。
托早起的福,每天在大伙儿匆匆忙忙打卡上班之前,我就已经不慌不忙喝了两泡茶,回复了前一晚遗留的信息,计划好了一整天的工作。我是幸运的,年轻觉多时住公司附近,孩子小时上班时间自由,天哥在上小学前一直可以睡到自然醒,虽不会太晚,终究睡眠充足,等到他上了小学,需要按点早起了,我也来了现在这家需要按点打卡的单位。生活在不停的调整和适应中,也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和节奏。
四个月的心理学基础学习结束后,我为自己选择了一个为期一年的中阶学习,目的是能按部就班的从理论学习向实践过度,正式课程将在十月中旬开始,这个月算是我的gap month,也让我能停下来想一些事情。
前两天又得知某位年轻的同事要裸辞,他家境优渥,硕士留学回国后就来了我们公司,两年间工作表现和同事关系都很好,但是即便是这样也阻挡不了年轻的不甘之心。我是能理解他们的,因为曾经,我也是这样的说走就走,只是我从没有裸辞的资本。每一次都是因为对现状不满-无力改变-看不到出路,所以就选择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换地儿,年轻气盛的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有着“只要我怎样,就一定能怎样”的执念,从来没想过长远发展如何,更没有想过平台发展如何。我是一个对很多事情都会有计划有规划的人,但恰恰是对人生的大事,随性的很。
再过两个多月,我会收到公司给我发的供职满七年的感谢信,这是我迄今为止供职最久的地儿了,周围有一群可爱的小伙伴,别的就没什么可谈了,不谈是无奈、是失望、是无能为力。但是这一次,我却早已失去了说走就走的勇气,我告诉自己,不走也要寻出一条路,可是这条路上,谁认真谁就输了。你唯一能负责的就是你自己,你没有能力负更大的责,也没有人会为你负责,所以,就对自己认真一点吧,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力所不能及处,不要为难自己。
不为难自己,也别为难别人,比如说孩子。
天哥上初中的这一个月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他很快适应了高强度的课程,很快交上了新的朋友,不仅在自己的学习上更加积极主动,还会对之前躲之不及的班级事务上心:他主动争取作了历史课代表,因为他非常喜欢历史;主动为运动会的班级方正出谋划策,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整整一周的自习课时间;主动联系同学打羽毛球,主动和同学交流作业难题……种种这些“主动”,都让我看到他长大了,天哥不是自来熟型的,但是他有他的社交特点:温和而稳重。班主任年轻有活力,能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看到孩子们和老师在班级学生群里的交流信息就能看出,班级气氛非常好,相对于班级家长群里的严肃和冷清,那里真是让人羡慕的热火朝天。孩子们放松的聊天,肆无忌惮的开玩笑,而每一次大家一起参与讨论的活动,都有着头脑风暴一般的效果,孩子们热情高涨,朝气蓬勃,可以想象他们在学校教室的讨论会是如何热闹。非常感谢这位素未谋面的班主任,她真的懂孩子们,真的懂属于这一代孩子的相处之道!而据说,她也是上一届初三优秀毕业班的班主任,我相信这是真的,能调动孩子们积极性的老师,一定是优秀的。
九月末的一个周末,是小表妹的生日,我最小的表妹也35+啦,正当大家在群里祝贺时,另一个36岁的表妹发来了个定位,她此刻正在北京南站。于是我挽起袖子做了一桌子菜,四妹和四妹夫,还有我爹妈,我们五个人在家里聚在一桌,话了一晚上家常。
我的家不大,但整洁明亮,每一个角落都有不同的家庭成员爱它,比如我的书桌和触手可及的茶盘,天哥的沙发一角和爱不释手的玩具,老妈喜欢可以远眺街景的卧室飘窗,老爸最爱洒满阳光的厨房阳台……空间紧凑但烟火味十足。今年夏天,我把一席小巧的实木方桌换成了圆桌,其实就是在方桌面上架上了一面鱼肚白的圆形台面,圆比方大,老爸每天费尽心思的锅碗盘盏不再打架,来一两位大小客人变成了加一两副碗筷的简单事。
这就是家。
这几年,我的心理空间广阔了,与家人、特别是与父母之间的距离不再受物理空间的束缚。同样,心理空间广阔了,不再苛求逢节必出行,一方书桌,一本书,轻松又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