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放松之余,也别忘了学「热点」哦~
/ 用心耕田 水到渠成 /

祝祖国妈妈生日快乐,也祝大家国庆假期快乐
假期期间大家在适度休息放松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保持复习状态哦
今天 贴心的小田心为大家带来了九月(下)热点,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事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吧

01 “三只羊”虚假宣传引争议
中秋前夕,“三只羊公司”旗下头部主播“小杨哥”在直播间售卖的一款“美诚月饼”引发热议。在直播中,主播介绍这款月饼是“香港大牌月饼”,但随后被网友扒出该品牌在香港并无门店,实际运营方为广州公司。随着舆论发酵,“三只羊公司”陆续被爆出涉嫌售卖假茅台、虚假宣传牛肉卷等。9月26日,合肥市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证实“三只羊公司”已构成虚假、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行为。

田心说
对于「“三只羊”虚假宣传引争议」这一社会热点,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直播带货乱象。直播带货是目前最热的风口之一,然而,在野蛮生长、迅速扩张之下,直播行业也面临良莠不齐、缺乏监管而带来的诸多乱象,包括商品质量、虚假宣传、知识产权、售后服务等问题。在本次事件中,主播小杨哥在直播间中售卖酷似知名品牌“美心月饼”的冒牌“美诚月饼”,涉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就是当前直播带货乱象的一种典型体现,其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权益。为避免这些乱象的进一步泛滥,网红带货机构理应压实主体责任,在诚信带货、实事求是的前提下,践行服务承诺,与监管部门、平台共同发力,努力为消费群体创造出健康、向上的直播环境。
其次,意见领袖的网络失范。网络失范行为是指网民个体或者网络媒介或者网络相关组织及管理机构所做的那些不符合某种现有文化目标、价值体系或者社会制度、社会秩序、社会规范、国家法律、社会伦理道德的网络行为。这些行为可能侵害网民个体自身的利益或者他人的利益、公共利益、社会的利益。相比普通受众来说,意见领袖社交范围广、社会影响力大,因此,其失范行为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性也就更大。以“小杨哥”为代表的头部带货主播作为拥有数百万粉丝的网红,其一言一行在极大程度上能够左右消费者的观点判断和情感选择。但是在此次事件中,“小杨哥”涉嫌在直播间虚假宣传、销售假货,其行为违背了意见领袖理应担负的积极正面的社会示范作用,对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产生了不良影响。
最后,危机公关。危机公关指社会组织在自身运作中对发生的具有重大破坏性影响、造成组织形象受损的意外事件进行全面处理,并使其转危为安的工作过程。当面对危机时,企业的公关处理应结合实际的情况遵循5S、3T、4R等原则。在此次事件中,“三只羊公司”之所以引发如此大规模的声讨,除了其失范行为本身触碰到消费者底线外,也同其没有做好危机公关工作有密切关系。例如,在部分消费者收到月饼并在直播间反应质量差之后,三只羊公司没有及时回应、解答消费者问题,违反了5S原则中的“承担责任(shouldering the matter)原则”;在9月18日复播后,“三只羊公司”的直播间进行了评论限制,设置了“仅粉丝可见”评论,违反了5S原则中的“真诚沟通(sincerity)原则”。这些行为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对“三只羊公司”的信任危机,极大地损害了公司口碑。
02 社交媒体上掀起“预制朋友圈”风潮
十一长假前夕,“预制朋友圈”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预制朋友圈”是指提前预设朋友圈素材、并选择不同时间发送的行为,比如出去旅游拍了成百上千张照片,不会一次性发完,而是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分批次发朋友圈。在小红书热榜话题下,有博主挑战“一天拍完国庆7天朋友圈”,相关视频得到了18.7万点赞。
田心说
对于「社交媒体上掀起“预制朋友圈”风潮」这一社会热点,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拟剧理论。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提出“拟剧理论”,认为人就像舞台上的演员,要努力展示自己,以各种方式在他人心目中塑造自己的形象。其核心概念是“印象管理”(亦称“印象整饰”),意即在人际互动过程中,行动者总是有意无意地运用某种技巧塑造自己给人的印象,选择适当的言辞、表情或动作来制造印象,使他人形成对自己的特定看法,并据此作出符合行动者愿望的反应。根据拟剧理论,微信朋友圈可以被视作一个典型的“舞台”。用户在朋友圈中上传分享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的内容,以特定的方式进行自我呈现,从而实现对他人的“理想化表演”,塑造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在这一热潮中,用户选择提前“预制”朋友圈也是其进行印象管理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得以不断更新状态,呈现出一种“7天假期一直在玩耍”的状态,以维持自己的社交形象。
其次,时间的媒介化。从博客开始的社交媒体,给了人们独立的信息发布空间,私人时间轴于是得以确立。在私人的时间轴上,实时与延时信息常常交织在一起。虽然记录与分享是人们在私人时间轴上的主要行为,但人们发布的信息未必都与实时发生的事相关。很多时候,人们会把各种延时的信息放在实时的时间轴上。近期在社交媒体中流行的“预制朋友圈”就可以视为个体私人时间轴上的一种“伪实时”信息。这些提前被准备好的“个人生活碎片”一方面可以帮助个体在没有实时的活动可以分享的情况下,保持自己在社交平台时间轴上的持续存在感;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个体,通过将延时信息伪装成实时信息,而形成某种表演效果。
03 厦门公安直播“带货”花式普法
近日,由福建厦门市公安局宣传处牵头抽调全局青年民警、辅警组成的新媒体团队所创作的“直播带货式”普法视频在全网爆火。视频中,穿制服的民警运用“产品介绍”“买家秀”“套餐”等形式,极具创意地向网友科普醉驾、毒品、偷盗等违法行为的危害后果,让网友直呼“不敢买”。

田心说
对于「厦门公安直播“带货”花式普法」这一社会热点,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政务新媒体。政务新媒体是指政府机构、公共服务机构和具有真实公职身份认证的政府官员进行与其工作相关的政务活动、提供公共事务服务、与民交流和网络问政的新媒体平台。近年来,政务新平台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化组合的发展格局,影响力和号召力稳步提升。此次厦门公安“直播带货+普法”模式的成功,为政务新媒体的创新带来一定启示。在传播形式上,厦门公安积极布局新媒体平台,借助直播带货的强互动性,提升了受众的参与感、沉浸感和在场感,充分彰显政务新媒体的宣传职能;在叙事方式上,厦门公安则改变了生硬、严肃的态度,采用一种柔性叙事,极大地拉近了其与网友的距离,促使网友对普法知识的自发关注和传播,极大地提升了政务信息传播效果。
其次,普法宣传。普法宣传是普及法律常识宣传的简称,是我国在全体公民中进行大规模普及法律常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旨在使全体公民增强法制观念,知法守法,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与传统的普法宣传相比,新媒体普法传播提高了学法主体的传播主动性,能够让各种传播主体自由平等地开展法治信息交流协商,具有强大的社会辐射性。此次厦门公安在直播中以“带货”的形式开展普法宣传,充分地利考虑了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对传播内容的偏好,用受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让大众在点赞、评论、转发互动中,在更加轻松娱乐的氛围里学习法律知识,极大地增强了普法宣传效果。
九月(下)热点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同学们对以上热点事件还有其他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哟~
参考文献 [1] 李向荣、朱少英.网络直播乱象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2] 兰甲云、杨子文.“微时代”高频转发下意见领袖的网络失范行为及其治理 [3] 徐彬.地方政府信任弱化、改革阻力与改革成本扩大化 [4]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第五版) [5] 金婷.浅析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6] 殷俊、姜胜洪.政务新媒体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 [7] 林凌.新媒体普法传播模式创新研究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