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猫”、事实vs情感、“情绪价值”——美国总统辩论观感 ---兔主席
https://mp.weixin.qq.com/s/xO7w8x5sgyqRbPJPvi4PHg
这两天花了一些时间,仔细将哈里斯和特朗普的总统辩论看了一遍。有关内容(包括详细的注释和分析)将在明日发布。今天先说些感想。这些感想,也是建立在对两个人的辩论及演讲内容进行仔细研究的基础上的,同时结合了对政治及人生的一些理解。
1.ABC和哈里斯“三打一”。ABC完全是偏向民主党的。辩论结束后,特朗普及团队就宣布这是“三打一”(两个主持人配合哈里斯一起对付特朗普)。仔细看内容,完全是这样的:主持人在议题的设置、问题提出的方式,时间的管理、话题的引导,对发言人信息准确的核查(fact-check),是全面偏向哈里斯、针对特朗普的
1)在第二个议题就开始讨论堕胎,聊了十分钟之久,仅仅因为这是对哈里斯有利且特朗普注定失分的话题
2)尽可能挖掘、突出、放大特朗普和选民的矛盾。比如逼问特朗普是否会签署全国性堕胎法案(假设共和党国会通过的话,因为特朗普并不情愿签署),但不会逼问哈里斯对以色列的态度
3)对哈里斯不利的题目,例如非法移民问题,有意识地帮助哈利斯转移话题、稀释回答时间
4)很多问题提问的方式很奇怪,例如讨论种族政治问题,正常的提问方法,应该是问各自对美国种族不公问题的看法。主持人则去质疑特朗普针对哈里斯黑人身份的有关言论
5)主持人多次质疑特朗普提供信息的准确性(“fact-check”六到七次),甚至有直接反驳的语气,但从不质疑哈里斯的错误,明显采用双重标准
如果仔细观看辩论讲话稿的话,会发现ABC的偏向确实十分严重。所以,这场辩论确实是不折不扣的“三打一”。今天更有人在X上说,ABC内部人士爆料哈里斯在之前就看到了问题清单(ABC开了小灶),并且知道主持人会质疑特朗普不准确的言论。所以,这个事关重大的辩论,对于特朗普/共和党一方来说并不公平。
2.谁让你上ABC的。但几乎所有主流媒体都是偏向民主党的,包括之前特朗普和拜登登台的CNN。
3.哈里斯对特朗普的心理操控和压制。哈里斯及团队已经吃透了特朗普的心理,对特朗普形成了压制。怎么压制呢?就是对特朗进行个人攻击。特朗普是一个极其自以为是、自我为中心、自尊心(ego)极强的人。只要一对特朗普的能力、资历、信用进行攻击,就会让他非常生气,非常情绪化的进行自我辩护和反击。所以我们看到的景象是,哈里斯不时就戳特朗普几下,而且戳到的都是特朗普的痛处,譬如说他的演讲集会很无聊,来听讲的人都提前离场啦;说与特朗普共事的人,还有其他国家的领导人,都不认可他啦;说特朗普无法接受落选的事实、搞不清楚状况啦,都让特朗普很生气。特朗普一陷入反击状态,就会忘掉自己本来的计划和议程。所以这个辩论很像斗牛,哈里斯是斗牛士,特朗普是牛,哈里斯优雅地在愤怒的公牛身上刺了一剑又一剑,而公牛疲于奔命
4.哈里斯,精心准备,有备而来,一切都按照剧本:
1)如上一小点所述,哈里斯首先吃透了特朗普刚愎自用的性格弱点,通过气特朗普、激特朗普,让特朗普不断启动反击状态,从而偏离了本来的逻辑和策略。所以,我们看到哈里斯话不多,但每一句都很“毒”,让特朗普疲于应对。而且哈里斯很精,会在话题不利于自己的时候突然激特朗普一下,转移特朗普的注意力。可以说特朗普被哈里斯玩得“团团转”
2)哈里斯对特朗普的攻击也是精心准备的。辩论中,她扔出了很多精彩的排比句,对特朗普的挖苦讽刺打击可谓入木三分,真的让特朗普很生气。这些都是她和竞选团队事前精心准备过的,像卡牌一样,一等时机合适就扔出来,特朗普每招必中3)她在讨论问题时非常连贯、有条理,有逻辑,能够通过回答一个问题,把很多内容点和政治得分项串起来。例如,在回答关于气候变化的问题时,她先说气候变化是生存问题(+1),然后说了对清洁能源产业的投资(+1),然后说也同时扶持了石油产业(+1),然后说到创造工作岗位,特别是制造业岗位(+1),然后说投资发展汽车工业(1)以及支持工会(+1)。几句话把所有政治得分点都串起来了,这都是精心准备的。和特朗普形成鲜明反差
4)她演讲的内容并不多,但都是千锤百炼的金句,和在选举集会讲的内容有很大的重合度,这使得她非常聚焦,不容易出错。这也和特朗普形成巨大反差
5)哈里斯知道美国人对她的了解不够,所以辩论时也穿插着对自己的介绍。从打小的成长环境,到整个职业经历,把这些内容串到一起也需要精心准备
6)对于各种政策问题,特别是她的经济计划,她给出的“颗粒度”恰到好处,一方避免不会太枯燥,一方面又有具体的东西,让听众相信她确实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7)她的节奏感把握得很好,保持均匀语速,保持自己之前拟定的策略,从不着急,有种镇定自若的感觉,和特朗普也形成了反差
8)她有一些小的战术,例如经常在台上嘀咕(没开麦的情况下),明显对特朗普形成了干扰
5.特朗普:“大意了”。特朗普主要依赖经验和自信:特朗普每天都接受媒体采访,每周都做若干次集会演讲,每次都是两个小时的滔滔不绝,自认演讲经验极其丰富,对各种话题驾轻就熟,可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应对一切,不需要提前准备。以特朗普的刚愎自用、自以为是,而且自认为打败了拜登,是没有身边人可能给他提意见的。结果,可以看出来特朗普对辩论准备不足,依赖经验和直觉行事。由于哈里斯频频出击,他对个人攻击又特别沉不住气,使得他主要属于守势,疲于为自己辩护。他忘掉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即便他能“挡住”来自哈里斯(和主持人)的所有攻击和质疑,他也只是处在守势,在整个辩论里丧失了主动性,失去了设定、把握、引导话题基调和讨论氛围的能力
10.“非法移民吃猫问题”:事实vs情感。特朗普在演讲中提到一个骇人听闻的新闻,即非法移民潜入社区后,把当地居民的猫、狗宠物都偷走吃了。
实际上这个事情就是一个坊间传闻,一个都市传说。类似于我们在手机上看到的未经核实的段子。特朗普直接就在辩论里面讲了。对于民主党而言,这种信息是不实信息,流传这种信息就是愚蠢,就是不负责任,就是投机,就是煽动,就是撒谎,就是最大的恶意。简单的说,非蠢即坏。所以我们看到,连主持人都下场质疑特朗普。民主党媒体和精英更把这个事情当做笑话看。但他们始终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特朗普成天传播不实信息,但却在美国有如此大的市场?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追随他?这是因为精英不能理解,老百姓听特朗普讲话,希望获得的是某种“情绪价值”。就和一群人在村口聊天一样,或者在一个小镇的茶馆里。一个大妈说自己听说的一个传闻。另外一个大爷附和一下。这就是聊天:人们通过交换信息,表达对某种问题的关注,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流露自己对事情的情感。“吃猫”就是典型案例。很多人就是认为现在非法移民遍布美国,占领各地的社区,抢占和挤兑各种资源,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吃猫”就是这么一个生动的故事:它反映的是情绪,是焦虑。吃猫只是一个“符号”。当你讨论“吃猫”时,你表达的是对非法移民的担忧和不满。但究竟有没有人吃猫,就是另一回事了,而且可能也不重要。特朗普的价值在于,他在全国的平台上公开讨论这些问题,把这问题带入公共话语,而且是以接地气的方式。老百姓希望听到的就是这些东西,希望政客关注、共情的也是这些东西。但是,他们永远不可能听到哈里斯这样的民主党精英政客说有关非法移民问题的一个字。民主党精英一边嘲笑特朗普传播“吃猫”传闻时,一边也永远无法理解为什么这样的假消息能够在一部分人群中获得巨大共鸣
12.辩论和选人归根到底都要看“情绪价值”。归根结底,总统辩论提供的只是“情绪价值”。在短短的一两个小时里,作为听众,你觉得哪个候选人更能接近你?更能说出你想说的话?更能和你共情?更能表达你的情绪?更能分享你对未来的愿景(或担忧、恐惧)?更能为你提供情绪价值?这才是关键。所以,辩论并不完全是一个展示对事实的把握、展现逻辑严密性、表现口才的场合。就像两个月前拜登和特朗普的辩论,如果仔细看拜登的讲话,会发现他讲的内容无论从信息颗粒度、逻辑到全面性,其实都还可以,但老百姓仍然不接受他表现的老态龙钟的状态。使他被迫离场。公司面试一样,到最后一轮了,老板面试潜在员工,要看的就是面试者的状态,气质,性情等,而不再是检验具体的能力。所以这次辩论也一样,不同的选民都可以从哈里斯、特朗普的讲话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辩论不太可能成为决定大选成败的东西。就这个角度而言,也不存在什么辩论的赢家或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