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七七零夜
求职记。
也从没想过自己会以这种方式离开,但是每个人都有退场的方式。无论是体面的,还是难堪的,缘分怎么带来,又怎么抽走,都不太可知。
最近不断在和已经离职了的,和也同样念头的人在聊关于当下的困境,关于如果早一点做决定就好,也许不用面对现在灰溜溜的情况。也有念头是,当苗头不对的时候,什么是“拥抱变化”,什么是“瞎折腾”,这些基本的判断力要如果产生。想来都不是天生的,包容和决断大多时候就是一对相反的力量,各执牛耳。
下个星期之后,也许就是开始尝试写简历、投递、面试一个月的期限了。这一个月,把租房取用公积金的申请做了,结果怎样下周也见分晓。把简历改了三回,慢慢从自己想说的,到怎么能让别人看懂,再到如何能让别人有价值,再到怎么美化、说服自己没有底气的事情也要写得正大光明。
有几件事情,现在想来应该是越早做越好的,还有一些近期面试的记录:
1. 应该早一些更新简历出去,把自己会的东西都写下来,再反向看看自己要去做什么新项目,接触什么新事情。要求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和简历上的内容匹配起来,增加一个个项目。职场要求的效率和现实,一个不落,都要一五一十地拥有。这家公司给的经历、title,到底值不值钱,市场上也会有个评估。如果值钱,会有人找,那就走。如果不值钱,那更要趁早走。
2. 项目经历丰富一些比较好,8年了做了这么多的项目,但是开始写的时候,认同得多的就写得多一些,认同得少的就写得少一些。但是写什么,不是按照认同度来的。还是要看什么是有价值的。也许我在脑海中虚构了一个,供应链运营的全栈人才。
3. 前老板跟我说:市场环境也许比你想得还要差,你在想要做这个决策的时候,看什么信息都会向有利于自己的意图方向去解读。要么你想好了就是更好的行业,为了更多的钱,走。要么是非得要去做什么,不做后悔、难受,走。我想了一下说,可能更偏前一个。晚上又想了下,应该是在二者之间吧。是对于痛恨和排斥的东西走,不能在待到自己没有自信的地方,在惶恐不安中也不知道做什么。驱动力变幻莫测,如果后年上市我大把期权要还是不要,熬了八年和九年十年,有什么区别?能苟着这么久,就不能继续苟着了?反方的观点也清晰,当下的事情重要,能切实做成一件事情的成就感重要。
4. 目前的面试经历:1. pdd的家装类目运营,业务负责人自己来面,务实,直接;2. 日本那家ar设备公司,听不出来是个日本人,感觉自己也没有想好,还在验证商业模式阶段;3. ai小程序的那家,hr亲切真诚,建议我不要动,当然如果能来还是很开心;4. 咿呀连锁牙科的那家,不能base在上海,要到三四线城市去,虽然不风光,但是比一线城市更赚钱;5. 得物的运动装备,问为什么要从稳定环境往外走,为什么要从卖服务到进销存卖货。
周末的时候,hr也都下班了。只有pdd约面试在周末上午,也算特色了。分业务负责人自己筛人,和hr、猎头代看,然后给用人部门,别无二致。有意思的事,有些猎头会为了完成kpi,来问一样的问题,序列都一样,好像蚂蚁把信息带回蚁穴一样,连续几个人来问同样的事情。
理性决策?为了自己能睡着觉,也算是理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