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第3/2/4声≈普通话第ā/ á/ ǎ声?
本来想八一下港姐,XHS却推了又是一个强推“普通话粤语发音转换规律”的老师直播,虽然没点进去,但发现他在白板上标的粤拼都是用普通话的声调来标注。 突然想起一个趣事:以前有个80后的同事,她说小时候刚学英文时她课本上的单词旁标了发音近似的中文字。如:她们老师说英文字母Z读音好像粤语的“二色”,所以她的课本里Z旁边标了“二色”两个中文字。。。带着黑人问号脸,其他同事叫她读一下字母Z, 她读出来是类似粤语“二set”。于是我们扯来一个过来开会的加州白人同事读一下,人家读 /zi:/。而我们另一个来自北方大城市的同事说她读“z+ei”。 那是因为这个80后同事在珠三角县级市——她老家的老师对英文这个语言的理解和北方大城市的老师对英文的理解,还有美国同事对英文的理解,不是在同一条线上。相比之下,我们北方同事的老师更接近美国同事些。 用北方同事的话:怎么可以用中文来标注英文的发音?

戴口罩时期,曾经给两个北京女生做粤语陪练,她们粤语水平相当好,平时也有机会说,听说没问题,但发现她们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她们有很多粤语第三调的字发音偏高,有时感觉高到第一调去了;第二调和第四调偏低。因为第四调已经是粤语里的最低调了,所以偏低些我们不悔误会。但第二调发低了和第三调发高了,在某些时候,我们容易误解她们的意思。
然后她们都说她们以前的粤语老师说,粤语第三调第二调和第四调类似或等于普通话的ā/ á/ ǎ。这个和我们前同事的“z”一样原理。只能说她们的老师对普通话声调的理解有偏差,甚至对BOTH粤语和普通话的声调的理解都有偏差。
先说普通话:一些老师的普通话恐怕也是学得不大好。当年我为了考对外汉语教师证先去考了个普通话二甲。敲重点:在广州过的二甲是有点水分的,如果我这样的水平在北京考,顶多到二乙吧。但在考的过程中,见过的很多广东人广西人即使在广州这个打分有点水份的地方考了多次,连二乙也考不上的人多的是。 你们可能对2甲2乙没概念,简单说一下:普通话等级考试大概是一甲,一乙,二甲,二乙,好像没有三甲乙了。听说央妈新闻播音需要一甲。 说回来,即使我过了有水份的“2甲”,在以往N年教粤语时也发现,其实我对普通话的某些发音的理解是有偏差的,比如:我一直以为我们的zi,ci,si就是普通话的ji,qi,xi,但后来发现其实两者的舌头位置不一样。
再说粤语:其实我说了很多次了。两广是方言大省。 曾经在XHS看到有人说“粤语说得最好的几个城市”的视频,但,事实上各地的“粤语”各有自己专属的乡音和习惯用法。即使最近广州的佛山顺德南海,有些调他们大多数是偏高的,降不下去的。比如,我关注了个教做美食的阿姨,她说在广州工作多年后退休的,但听着觉得是佛山南海顺德一带的口音,后来看到她一个视频讲回乡,果然是佛山人…… 最近给一个学了带某地乡音粤语的人做粤语陪练,特别有趣,下次得闲写一下。因为她学了不仅仅“叉电”和“充电”的小区别,而是一些问句语序和疑问词不一样了。
---所以,不要用普通话的声调去学粤语声调,如果老师对普通话的声调理解有偏差,或者甚至对BOTH粤语和普通话的声调的理解都有偏差,那么你会被这个偏差而误导了。
© 本文版权归 me bavarde粤语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