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东坡生平,豁达的是他,意难平的竟是我
中秋嘛,频繁出现水调歌头,然后就又想起了苏东坡。
这些年,好像人人都爱苏轼,他契合到了这个时代的情绪。
这样有趣的人,不论在哪,恍若心中皆有光,无论顺境逆境,从未损毁。不论黄州、惠州、儋州,他都乐居,都好吃,都饮酒乐甚,叩弦歌之,都开心都快乐。他说,此心安处是吾乡。
他明明是集才华、颜值、幽默、洒脱于一身的完人。可是他一生不顺, 40年的官场,33年被贬。“功名半纸,风雪千山。”只好在他从未囿于困境,一直通透、豁达又乐观。
1057年他是20岁名列“千年科举第一榜”的进士,他是欧阳修的举荐下得制科三等(从无一二等,北宋建国百年也只出过一个三等)百年奇才,是何等年少意气啊。
57-60三年为母守孝满后,1060年凤翔府上任前的那首诗,他少年持重, 是“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内敛沉淀看淡功名。
66-69年,三年为父守孝,还朝时,王安石变法,朝野旧雨凋零。
上书论新法弊病后,自请出京,为杭州通判。
在杭州(71-74),修浚钱塘六井。
在密州(74-76),他灭蝗救灾,救助弃婴。
在密州,从青年到中年,他接受了无常,顺应了环境,可是他很多次的说了想家,想念弟弟,想念逝去的发妻。
75年,正月二十日,妻子忌日这一天,他做梦梦见她,写下了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他说“十年弹指间过去了,我从未刻意去想念你,却从来也没有忘记你。我回不去千里之外的故乡了,到不了你的墓前,我想和你说说这十年际遇变迁都没有地方。你知道吗?我两鬓已斑白了,再相见你应该认不出我了。 夜里我梦见回到故乡了,我站在门前透过窗子看见你像从前一样正在梳妆,我却什么话也说不来,泪流千行” 我每每读到这里,肝肠寸断。念的是妻子,是故乡,也是回不去的少年,“明月夜,短松冈”
中秋节,他喝了酒,想念弟弟,写了温暖的《水调歌头》。每每读起来,皆觉得他眷恋人间,温暖情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他说欲乘风归去,可是高处不胜寒, 人间温暖,我眷恋人间,思念弟弟不得相见,只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他写《江城子.密州出猎》,他还是有热气有英雄骨有报效之义,他自比魏尚仍待冯唐,还可挽弓如满月,还可射天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瘟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在密州的这几年,中年的苏轼,是深炙且有热气的人, 对生活富有诗意,对当下亦是郑重的。 世说新语里写,“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大概就是他了。
在徐州(77-79),他抗洪,造黄楼。
1079年,乌台诗案,是他人生的至暗时刻吧, 103天受尽凌辱与逼供, 几次濒临砍头,他想念弟弟,妻儿,他写下“是处青山可埋骨”。
在黄州(80-84)最终在多人奔走下,他被大赦发落至黄州,这一年他44岁了。 前世如梦,心中不可能没有遗憾的。他写过“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自怨自艾吗?怎么可能不呢?“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没有薪水,靠弟弟接济,他笑着戏谑”四邻相率助举杵,人人知我囊无钱“ 他在东山坡上盖了三间屋子,种地、务农、吃不上羊肉研究猪肉的吃法,画画,写字,他破灭了凌云壮志,在人间烟火中治愈了自己。
第二年,82年三月, 沙湖道中遇雨 ,他竹杖芒鞋,淋雨、踩泥坑,吟啸着慢慢走,狼狈吗?狼狈的,可是又快乐的,游戏着面对避无可避的风雨,九九八十一难都好像有意思。他透彻了吧,像个顽童,人生如梦,风雨猝不及防,躲吗?躲又有何用?尽量让自己开心吧。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梭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同年七月,他写《赤壁赋 念奴娇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墙炉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这词还是蓬勃大气的性情,却不是密州那个待冯唐的“西北望,射天狼”的苏轼了,“人生如梦”这酒就敬给江中之月吧。
第三年,83年,夜饮的东坡醒了又醉,到家仿佛都三更了,家童的呼声像打雷,敲门都没人来应,只得倚着拐杖?听江水翻滚。听的久了,又自神伤了,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我这个心这个身什么时候才能忘记蝇营狗苟,完全归我所有呢?雨过天晴驾我要驾着小船,从此飘逝远离纷争,寄托余生于江海了。他当然也说到做到了。
朋友写信来慰藉他,他说“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他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他调笑别人买了新园子,不知比我这三间又如何啊?我比他差的,也就不缴税吧。这个时期,他好像总是寄情于山水,闲适豁达的,同样的话,反复的表达过“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同年末,这一年张怀民被贬黄州,东坡半夜不睡,欣欣然起身去寻怀民,怀民亦未寝,我们一起去中庭散步闲聊吧。“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尔。” 这个时候的张怀民就是三年前的苏轼吧,他懂他此刻的惆怅与心酸, 他陪着他闲逛瞎聊,一颗温柔的宽慰与陪伴之心。
张怀民盖亭子,他取名快哉亭,写词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其中胸臆浩浩然,千里快哉~
第四年,84年,见朋友王巩,被柔奴答话打动,写下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心定则安啊,他好像越来越痴顽,乐山乐水,越来越像庄子了。心境开阔豁达,自我治愈,他是那个苏东坡了。人生大梦,那就快乐吧,“人间有味是清欢。”
85年 神宗驾崩,高太后临朝启用司马光,找他回朝,一路官至帝师。 看不惯旧党打压新党,又上书 谏议,遭诬告。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89年又再度自求外调了。难怪朝云说他“一肚子的不合时宜”他乐的 “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再任杭州(89-91)救灾、建安乐坊、疏浚茅山、盐桥二河、疏浚西湖、筑苏公堤、疏浚钱塘六井
颍州(91-92)罢开八丈沟、疏浚颍州西湖
扬州(92.3-92.8)罢芍药花会
定州(93-94)整饬军纪、增修弓箭社、赠济饥民
惠州(94-97) 93年高太后去世,新党执政,苏轼再度被贬,这次是贬到惠州。这他57岁了,脱去一身官袍,四个月跋涉了1500里从北方走到南方。仍旧乐天知命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他仍旧为百姓做实事,要造桥,没有钱嘛,写信给子由,子由回家就翻箱倒柜,把昔日皇帝所赐的金钱数千全部都寄给他,后来新桥落成之日,当地人喜极而泣,簇拥着东坡,三日饮不散。为官几十载,他依旧是菩萨心肠,一派天真的苏轼。
95年在这里他也失去了因瘴气不治的知己红颜王朝云,”轼以罪责,迁于炎荒。有侍妾朝云,一生辛勤,万里随从。遭时之疫,遘病而亡。“ “予家有数妾,四五年间相继辞去,独朝云随予南迁“ 。58岁了,远离家乡,逝去心爱之人,这一生的坎坷,叫人如何心忍?
第三年,到了96年,59岁”鸡犬识东坡“ ,天天满街溜达的老头,连小鸡小狗都认识他了。已近花甲,写信开心的告诉子由,我虽然买不到羊肉,但是我学会了烤羊脊,”煮熟热酒漉,随意用酒薄点盐炙。微焦食之,终日摘剔牙綮“。
他说”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看得开是因为接受, 日子安贫乐道。 他还是那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苏东坡。
儋州(1097-1100) 60岁的苏轼偏安一隅,鸡犬相识。可是章惇没有忘记他,这一年他再次被贬,这一次是儋州,宋朝时的天涯海角啊, 他说”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我已经这么老了,贬到这么荒凉的地方,再也没有回来的希望了,我要死在那里了。无尽凄凉,肝肠寸断。
这么爱吃的人说 “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碳,夏无寒泉……”
但是又很快振作起来,发现了烤生蚝的好吃,”肉与浆入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又取其大者,炙熟,正尔啖嚼“,甚至写信给儿子,牡蛎太好吃了,你可不要告诉别人,他们都知道了,我就没得吃了。皮这么一下,是为了宽慰亲人不要为他担忧吗?
他学习当地的语言,发现当地未教化,不识字,办学堂教书,培养出海南第一个举人。
在儋州,他还写出了”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聊复尔耳。“ 凡事尽力而为,直到力所不能及,就顺其自然。在儋州,他也是那个”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
1100年,24岁的哲宗驾崩,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说你可以自由的选择去那里居住了,他选择了常州。1011年回来的路上路过镇江时写下了那一首,
《自提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同年七月,他在常州病逝。

写到这,恍若苏轼一生了了数段已尽,其间我几次觉得悲恸而意难平,胖子说,他千古流芳了。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叙述中,他是个超级巨星,已然传奇。可是我还是叹他 “功名半纸,风雪千山”,叹他愿子鲁且愚,无灾也无难,叹他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虞美人》
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
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长在、莫离坡
持杯月下花前醉
休问荣枯事。此欢能有几人知
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
月不会圆无缺,花枝不会常在,终会离坡,枯荣事问他作什么呢?逢花对酒饮为欢,这世间之乐,能乐几时是几时,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