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快闪
(准备把写在公号上的内容也搬过来)
上次说过每个月可以刷广东的一个城市,于是小长假就去了东莞。
之前去过的地方有:2018年和老班长一起去的顺德(还写过两篇,佛山在去年成了我的快乐老家,就不再单独写);2022年端午去过、今年去海口又路过雷州的湛江;上个月去过的肇庆;十岁时就去过的深圳不想写了。
中秋小长假本想去汕尾,可是潮汕人民过节爱回家,不准点蹲抢根本没票。
我就是没抢到票,于是临时决定去东莞。因为东莞离得近,坐城际列车就能到,高铁各个站也很方便。
这次的路线叫不走回头路:广州坐城际到西平(南城街道),再公交到厚街镇,再到虎门镇,经虎门大桥到广州南沙,回家。

去之前没有准备任何交通和住宿,主打一个随意。提前简单查了以下资料:
纪录片:周浩《厚街》(b站上可以看,但是需要大会员,12块)
文章:《广东最散装的市,低调了!》(主要介绍了东莞的散装现象,为什么会“镇不认市”?,原来不止江苏有十三太保,长知识)
东莞是俗称的直筒子市,没有区县行政区,由市直接管辖三个街道和28个镇。
改革开放后港台资本进入,各个镇靠着密集劳动力开始致富之路,每个镇都有自己的产业特点。
比如我这次去的厚街镇,改革开放后有非常多台商过来(这也是我这次想来厚街的原因)。当地以建材为主,往镇中心外转转到处都是卖门窗、地砖的店。

虎门镇则是以卖纺织辅料为主,当地有国际纺织布料城。类似于广州中大附近的纺织城,不过虎门的纺织城太整齐了,完全没有电瓶车乱窜,不知道为什么广州纺织城这么乱。

放假第一天早上九点出门,去长隆坐城际列车去东莞。
从汉溪长隆地铁站到广州长隆城际要出站再走几百米。


城际是今年新开的,上次去肇庆因为ss觉得时间太长没有体验到,这次自己来试试。
站内修得挺好但不完善。几台自助买票机前挤满了问志愿者的乘客。左边两台机器买的票是直接刷身份证进站,但是没有任何提示,等了半天也没等到小票。
站点信息会通过12306提醒。
买票就和买高铁票一样,随买随走,车次很多,都是无座票,上车随便找位子坐。
到东莞市区南城的西平西站一共27块,车程不到一小

因为全无攻略,只知道想去厚街吃台湾菜,在西平西出站口徘徊好久不知道去哪。
地图上显示有东莞的烧鹅专线公交。沿路停靠点都是东莞的有名烧鹅店,于是打算去坐坐这车,顺便看看东莞城市建设。
可是按照地图导航走没看到站牌,周围也没人问。索性直接坐车离开城区,去南边的厚街镇。
几乎还没上车,听到的都是内地口音和来打工的内地人。

车停在台湾店扎堆的永泰北路后,我直奔英子美食店。先点一碗卤肉饭和花枝丸汤打底。不错,和2017年坐在台南路边吃到的卤肉饭一个味儿。

吃到结尾,作为老板娘的英子和员工发生口角,吵到两人被可能是英子老公的老头双双赶出店外继续吵。
哈哈,前一天晚上看《厚街》也有类似吵架的场景。刚到厚街就碰上了,真是神奇。
昨天看周浩《厚街》,今天在厚街看英子吵架。
吵架散发的气场真的会让周围人心情一起不好,我赶紧吃完开溜。
中途听到有顾客问有没有粽子卖?老板说只有端午节时会让厨师从台湾过来包粽子,包好再回台湾。留下联系电话,来年有需要再打。

吃完在街上逛了逛,果然都是台湾老字号。
虽然是小长假,但这里不是知名景点,也可能是经济不好大家都不出门了,街上并没有很多人,酒店也便宜,我住在镇政府对面,门口是我在厚街镇看到的唯一一条气派大街。
太热了回酒店睡觉。


四点出门,先去旁边的台湾店喝了杯台中阿文木瓜牛奶,还送了一盘水果。

实体经济真的不景气,走进镇上的步行街----康乐商业街(不知为什么,广东人很爱取名康乐)也没什么人。
早在十年前,观前街上这种卖金卖运动装的店门口小姐姐们对着走过的游客都是一边拍手一边叫卖,现在没有客人路过,姐姐们拍手也拍不动了,倚在橱窗边摸鱼。
很多店铺都关门等租。



突然下起暴雨,坐在一家叫蓝脸BlueFace的理发店门口的椅子上等雨停,偶然看到之前看过的鱼粥店(没吃上)。
店老板中途出来抽烟,听口音也是台湾人。


雨停走回台湾街买盐酥鸡吃。
一家小店,在居民区的巷子里,都没有给食客的桌椅。
按照网上推荐的程度,本来以为要大排长队,结果我是唯一的客人,心想这真的好吃吗。拿到盐酥鸡,按照我随地大小坐的尿性,搬了一把红板凳就在店门口坐下,顺便看老板怎么炸鸡。
尝了一口,味道一般,盐酥鸡加九层塔是台湾盐酥鸡的标配,但论好吃程度华师后门那家更胜一筹。
吃着吃着碰到一对情侣游客,他们的点单模式如下:
女生对男生说:我要盐酥鸡、豆腐和甜不辣。
男士说:好。老板我要盐酥鸡、豆腐和甜不辣。
点菜的主动权就默默交给了男方。

老板说盐酥鸡还剩10块钱的。
我这才知道,还是有生意的,都卖完了。
我吃完拍拍屁股走人。
没事做,继续瞎逛,逛到大润发,又逛去旁边开在大排档里的勇伯米粉汤。
这家是全镇排名第一的小店,不知是我吃饱了还是不太习惯这清淡口味,觉得一般。
台湾的香肠是要夹生蒜吃的,我吃不惯,打包带着香肠走了。

一路往回走着,又去逛了两家台湾超市,买了两包零食。
再次感叹实体经济差,那么多餐饮店都没生意。

第二天一早,想起床去爬山,于是趁着太阳不大骑车去凤山公园。
公园不大,走了两圈下来吃碗台湾牛肉面,退房去虎门。

待在厚街镇,五顿都吃的台湾菜,真的好像在一个不是广东的地方。吃饭都有免费纸拿,饭前也不用洗碗;周围没有粤语,甚至广普都没有,听到的都是湖南、湖北、四川甚至北方的口音。
而作为曾经拥有最多五星级酒店的街镇,似乎像全国的缩影一样不复当年的荣光。
中午从厚街顺着莞太路坐车去虎门。路过东鹏特饮的总部。
为什么会来虎门?
一方面是因为这是历史书上写过的地方,林则徐虎门销烟应该没有人不知道。
而另一个原因是朋友圈的一位旅行作家---三少。
按照网络上的介绍,他:著有畅销旅行图书《出国自助游教室》,曾任背包客圣经 LonelyPlanet中国区社交媒体总监、顾问和作者,有态度的旅行媒体“西皮青年”发起人并策划了有态度的间隔年图书《间隔年,不只是一次旅行》,豆瓣超过35万组员的“出国自助游教室”发起人,从不买粉微博粉丝也上10万级别。
忘了是什么契机关注他,8年前,我第一次跑马拉松就是参加他组织的吴哥窟半马。
有照片为证,举手机的就是三少。

虽然那次活动后没和他说过话,但是经常在他朋友圈看到他开的咖啡厅:trio三重奏。
本着来都来了的原则,当然要来打卡。
我是那天店里的第一位客人,一进门就看到熟悉的招牌:出国自助游教室,西瓜旅行。
点了吃的喝的,和店员闲聊。
原来这家店除了咖啡,甜品也是自己做的,味道真不赖。
后面有大大的烘焙室。




本意只是来打卡,没有预期会碰到三少。结果店员提前“通风报信”,三少来了。依然穿着蓝黑球服,和当年在吴哥窟的印象一样,稍微老了一点。他主动跟我打招呼,问起我参加的是哪一期马拉松,我是照片里的哪一个,客套得说还记得我。场面一度非常尴尬,哈哈哈。我最受不了这种不熟硬聊的场景了。别管怎样,他请我喝了手冲,说是埃塞俄比亚今年获奖排名第四的豆子。让我闻豆子的热带果香,闻不出来。喝完了。咖啡可以不是苦的,是酸的。浅烘的豆子让我失眠到三点。

打卡完转头去逛景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旧址,现在是免费的纪念馆了。
故事还是历史书上的故事。
英国人为了扭转贸易逆差给清朝卖鸦片,林则徐1839年6月3日开始虎门销烟。英国人1840年发起了鸦片战争。林则徐被贬至伊犁。





走出来吃了第一顿东莞特产,连我爸都知道的:烧鹅濑粉。
吃完走出来,正是傍晚,一路骑车去坐车。
总体感觉虎门要比厚街繁华得多,路上车多人多高楼多。

在粉红色晚霞的笼罩下,倦鸟归巢叽叽喳喳,我也坐上返程的大巴回家。
走虎门大桥到南沙,过番禺到海珠。

年纪大了出去玩也很累。
今天哪也不去,在家休息,中秋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