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雅集-091 董其昌 楷书诗轴 ,唐储光羲《田家杂兴》,故宫版VS天博版
兰亭雅集-091 董其昌 楷书诗轴 ,唐储光羲《田家杂兴》,故宫版VS天博版
20240914,前言:天气突然转凉,晨起出门需得长袖又加外套 。最近身体不适,家中事杂,又兼秋意浓起,写兰亭、仲尼梦奠虽字美,内容读起来总觉心中萧瑟,更添几分。想写董其昌,除了王维诗,又查的其写 唐储光羲《田家杂兴》 ,很是有趣。又兼查得吴镇草书心经卷。预备最近写此二卷以散怀抱。
写了一会果然啥都不记得了,而且老董还带我去了夏承逛了一圈。





20240916,
20240918,宋徽宗的“薄”和董其昌的“薄”用笔向背又有了不同。
董其昌的薄的横起笔就很精彩,是上下凸的起笔,不是单一的片片笔。起笔已经含了三个变化。




20240919,晚上出来看到嘟嘟在我的道下面写了一个道。比我好很多。。。好好看。



20250110,去天博看长信宫灯,几年来第一次人多到一塌糊涂。我们四人看到确实兴趣寥寥只想出门。


到二楼看馆藏珍品就好很多。可惜这次的换展东西没有特别好的。但是有个董其昌田园杂兴八首其一是我去年临摹过的。我过来一看是故宫藏的。现场看写的是董其昌,但是看着比较板正,我又很难想象是董其昌的东西。看东西好不好,临摹见真章。
可惜看的时候我已经比较累了,那幅字又不是很吸引我,所以就拍了一个局部:“情无所取”。所以就对比天博和故宫的版本临摹了两遍。
我差不多断定这个天博的不是老董的东西。行笔比较死板,没有变化和那种灵气。像是清代经常写榜书的人写的东西。而且收笔都收不住锋,有些像是临摹,违反了自己平日的习惯,所以写的不放松,而且本来该写对的地方都出现了瑕疵。
左故宫,右天博:

左天博,右故宫:

为了再对比看看,我写了写故宫版本的:“ 夜夜登啸台,南望洞庭渚。百草披霜露,秋山响砧杵。却羡故年时,中情无所取。” 不得不感叹故宫这副老董的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那种明明很厉害,却故意好像写的懒懒的,漫不经心,写的像是不会写字。其实每个字笔画都没有飞起来,但是字字都合乎笔法到不行。而且那种逸气,如散淡仙人。这个是和大王那种高度精致的写法完全不同的风格。
比如那个 庭 字,写成那样的也只有董其昌了吧。临摹还是故宫版。







附录1. 董其昌楷书诗轴




附录2. 董其昌楷书诗轴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handwriting/231243.html
《楷书诗》轴,明,董其昌书,纸本,楷书,纵117厘米,横47.8厘米。 释文:春至鶬鹒鸣,薄言向田墅。不能自力作,黾勉娶邻女。既念生子孙,方思广园圃。闲时相顾笑,喜悦好禾黍。夜夜登啸台,南望洞庭渚。百草披霜露,秋山响砧杵。却羡故年时,中情无所取。 本幅作者署款:“右储光羲田家杂兴,以徐季海道德经笔意书之,兼用颜平原法。董其昌。”书录的内容是唐代诗人储光羲《田家杂兴》一首,董其昌以其颇为推崇的唐代书法家徐浩、颜真卿的笔法作此楷书,代表了董氏楷书的典型风格。
























附录3. 田家杂兴八首(其一)注音
https://www.gushiciqu.com/shiwen/pinyin-a80ea6c.html

田家杂兴八首其一的译文是:
春天到来时,鸧鹒鸟鸣叫着,人们纷纷前往田舍。由于无法自力更生,便努力娶了邻家的女子为妻。考虑到要生养子孙,才开始考虑扩大田地。闲暇时相互对视而笑,对丰收感到喜悦。夜夜登上啸台,向南远望洞庭湖中的小岛。百草上覆盖着霜露,秋天的山上响起了砧声。却羡慕往年,心中无所求。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到来时,人们忙碌于农事活动的情景,表达了对于丰收的期待和对过去简单生活的怀念。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的农事活动,反映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
20250110,另一个翻译https://shici.com.cn/poetry/0x158cdac9
春天来临黄鹂鸟鸣叫,我打算前往田间小屋。 因为无力独自劳作,我努力去娶邻家姑娘。 想到要养育后代,开始扩展农田。 闲暇时相互欢笑,对好收成充满期待。 夜晚常常登上啸台,遥望洞庭湖中的沙洲。 百草覆盖着霜露,秋天的山岭回荡着捣衣声。 我羡慕往昔时光,心中无杂念唯有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