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王士桢:山东籍册封琉球使节第一人(庄新明)
2022-05-31 09:50:48 | 来源:联合日报
【字号:大 中 小】
从明洪武五年(1372年)至清同治五年(1866年),明清时期先后24次遣使册封琉球王。其中,山东籍官员3次担任正副册封使。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中国历史上第15次遣使册封琉球王,行人司行人、泗水人王士桢(1561—1609年)担任副使,成为第一位山东籍册封琉球使节,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
王士桢,字衷一,又字秉忠,号旭阳。明嘉靖辛酉年(1561年)生于今山东泗水县泗河街道考棚街社区。其高祖王英,天顺年间(1457—1464年)岁贡生,早年由今泗水县泉林镇贺庄迁居泗城,中年仕宦河南,曾任河南开封府布政司检校,署祥符、太康县知县,暮年致仕归田,在泗城“小缁门”购置房产居住。
王士桢14岁时,乡间称其为神童,入县学,第二年岁试列优等,由政府供给日常生活所需。万历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山东乡试,列第26名。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会试215名,殿试第三甲114名,赐“同进士出身”,与科学家李之藻、军事家熊廷弼、书法家顾起元、崇祯首辅温体仁等是同榜进士。王士桢考中进士后,到工部实习政事。不久,授予行人司行人职务。万历己亥(1599年),他遭逢母丧,辞官回家,3年守丧期满除服,辛丑(1601年)补授原职。
明代,泗水考中进士三人,与王世桢同出一家,分别是杜辂、王士桢和王国儒。王国儒也是王英之后,王英后人还有举人王家榕、贡生王光祖、王自阡,岁贡王应选、王光绪、王咸成、王继溥、王继洵等。现在,王英一脉已经繁衍1万余人。
明代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琉球国世子(王位继承人)尚宁遣人请封。此时正值万历朝鲜战争(1592—1598年),封疆大吏、朝臣以沿海倭寇横行、造船花费巨大等理由,提出改变册封形式,简化程序。对于这种苦差事,朝臣都想方设法退缩躲避。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七月,万历帝命兵科右给事中夏子阳、行人司行人王士桢速渡海册封。三十四年(1606年)五月,夏子阳、王士桢从福建梅花所启程。六月初二,抵琉球国,尚宁遣文武陪臣从拜诏敕,至天使馆安奉。本月三十日,行祭王礼。七月二十一日,行册封王礼。
王士桢等在琉球期间,日本来犯,琉球国贫兵弱,战战兢兢,一味寄希望于“地势险要和神灵保佑”。王士桢等一方面建议琉球挑选精兵把守各处要害,一方面整顿册封使团积极备战。日本船队宣称是前来祝贺新王即位和进行贸易的。王士桢等告诫随从不与日本人来往,日本人也不敢轻举妄动。临近使团回国之期,日本人请求拜会。王士桢等陈兵列阵,正副使正襟危坐,日本人稽首再拜,不敢冒犯。
归国后,夏子阳、王士桢合著《使琉球录》。该书记载,王士桢等改琉球国五日一问安,为十日一问安,多次拒收牛、羊等物。他们想方设法减轻琉球国负担,做到了节支20—30%。期间,琉球国曾经多次赠送宴金,在登舟返航时“王持泥金倭扇二柄以赠”,王士桢、夏子阳“各以手扇答焉”,他们认为“兼金之馈,似于货交;其何敢承之”“使臣之节,断不以利污义;其毋再勤,使人则厚幸矣”。尚宁向万历帝上奏,盛赞:“窃惟二使臣清白自励,为圣朝臣节之光、外国使臣之表;高风大节,信超出寻常万万矣。”王士桢等完成了使命,等待立冬后东北风发,方返程。当年十月十五日,登舟返航。
钓鱼岛位于中国大陆与琉球之间,是册封使前往琉球的必经之地。夏子阳、王士桢《使琉球录》记载,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五月二十四日,出发。二十七日“午后,过钓鱼屿。次日,过黄尾屿。是夜,风急浪狂,舵牙连折,连日所过,水皆深黑色,宛如浊沟积水,或又如靛色。二十九日,望见米古米山,夷人(按:指同船的琉球人)喜甚,以为渐达其家。”文中的钓鱼屿,就是钓鱼岛。
归途海程充满危险,也充满了传奇色彩。万历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九日早,隐隐望见一船,众人大喜,说:“有船,则去中国不远;且水离黑入沧,必是中国之界。”这些记载是钓鱼屿、黄尾屿属于中国领土,中国与琉球以黑水洋(今冲绳海槽)为分界线的明证。十一月初五日,在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王士桢等入闽城,他们感慨“又何以知宇宙之足以穷至大之域乎”“更一事者,长一识”。
中国册封使团归国之后,尚宁仍不忘酬谢,特差王舅毛凤仪、正议大夫阮国等携带宴席金并代土仪诸金等一百九十二两,到明朝京城,希望万历帝令夏子阳、王士桢收受。明廷认为:“却馈能廉,正得使臣等之体。其礼金,还着来使赍回。”
册封琉球使团劳苦功高,正副使均得到越级提拔。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闰六月己卯,升“行人司行人王士祯为光禄寺丞,皆以出使外国例迁”。光禄寺是掌管朝廷祭享、筵席和宫中膳馐的机构,寺丞是卿、少卿的佐官,秩从六品。
尚宁受封诏书,本藏于琉球。47年后,清代顺治十年(1653年)二月,琉球王世子尚质派使求封,并缴还明朝所颁敕印,以及未随先王埋藏的两道诏书,其中就有这道诏书。这道诏书现存中国第一历史博物馆。
万历己酉(1609年)初,王士桢奉命差解蓟镇军饷,完成后未及复命,突发急病,于这年三月初二病逝,光绪《泗水县志》认为是“然卒以海上宿惊成疾,旋告归,未几卒”。
王士桢去世后,其子王国璿请求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李廷机作墓志。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三月吉日,李廷机撰书《题明故光禄寺寺丞旭阳王公墓志》。幸得友人杨刚提供了《王氏族谱》(民国辛未)部分资料,得以一睹该《墓志》。《墓志》盛赞王士桢为人“端方正直,清克洁悫,绝不谈世人短长。惟知乞灵诗书,兀封坟典,任真推分,澹如也。有《大学》可一二,奴仆命骚,而司马作衙官,积厚浚发……初授行人,蒙上命封琉球,钦赐一品服色。重徼皇灵,得竣厥事,升光禄寺寺丞,答‘忠勤’也”,“在行人,封父建极为修职郎。在光禄:封父为儒林郎,酬义方也;母何氏封安人,报和丸也;公妻陈氏封安人,尉劻勷也”。王士桢葬于今泗水县济河街道鲁舒村西,其墓碑现已无存。
(庄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