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之陈年喜观后感
昨夜,我咳嗽不止,脑仁胀痛,说不清是过劳还是兴奋,总之经历了一场严重的失眠。大概折腾到凌晨四点才觉得身子发沉渐渐入睡,可惜我在早上八点自然醒了。睡眠的缺失导致醒来后产生了强烈的虚无感,满心充斥着怀疑和无意义,生活的寂寥让我有些猝不及防。突然间想把手机关机一天,不看任何社交软件,不在网络上联络任何人,我渴望在这不用出去工作的一天中真实且亲密地与自己接触。
起床后我慢悠悠给自己做了早餐,本打算把牛油果捣碎,结果发现它还没有熟至软烂,只好放进破壁机打成奶昔,又喝了和昨天早餐一样的牛油果奶昔,多少有些乏味,曾经喜人的牛油果绿也不那么好看了。不愿接受一层不变的早餐就像我不喜欢一层不变的人一样,偶尔的新鲜感于我而言是重复生活的调味剂。新鲜的体验、新鲜的感受和新鲜的事情都能刺激我的神经,我有多追求新鲜感就说明我有多么枯燥。
吃早饭时把陈年喜这期《十三邀》看完了,这期节目的厚重让我不忍一次看完,或者也可以说,我无能一口吃下这沉重的命运,用许知远的话来说,与矿工相比,我还是太轻浮了,那岂是我这颗轻浮的内心能够一次性全部承受的呢?在那被炸开的肉体面前,我多像一个侥幸者。这让我在抱怨生活和命运时感到不安,或许当下已经是很好的生活了,但我仍然被乡愁环绕,我日复一日地渴望着回到东北生活。
我喜欢陈年喜,喜欢他丰富的情感,细腻敏感的内心,踏实肯干的劳动精神和质朴的生活态度。
我喜欢陈年喜的妻子,她看上去身材矮小,但听她讲话便能感知到她的善良和坚韧。她一定读了很多陈年喜的诗,过目过许多文字,所以她那样平静,那样自然。她说她想去一个没有人认识她的地方。
我喜欢陈年喜的儿子,他长得与他的母亲极像,特别是眼睛。说起话来竟然也那么平静,像是中气不足,可是讲话的内容掷地有声,他说:“人长大后就像烟花一样散落得满地都是。”我想,那些内心坚定安稳,腹有诗书的人往往不会通过声高来强调自己。
他说,他想当个网店老板,帮家里卖蘑菇,一年赚个两万块,管个吃喝,供个水电,就已经很好了。
他说,他现在一年赚不了多少钱,但至少老爹老妈在跟前,犟嘴的时候看到有个傻儿子在跟前也不算太糟心。
他说,他不迷茫。
他说,这样蛮好的。
弹幕有人说他是幸运的,能和父母相处得好。的确,愿意在父母身边的年轻人也是幸运的一种人吧。很多外出务工的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原生家庭的隐痛。
弹幕又有人说,他这种“毫无志向”是被吓的,一家人都被底层的矿工生活吓住了,觉得平安就好。可人生到底要追求多少呢?平安健康已经很难得了。
他像是这个时代稀有的年轻人,他有他自己的安定。
陈年喜说外出务工三个月赚了一万块,回家路上忍着饥饿不舍得花一分钱,只为了给家里人拿个整数回去。他这个样子像极了我儿时在农村感知过的一类人。
那是个信息不爆炸的年代,人们的日子过得拮据但也过得沉稳,没那么多天花乱坠的想法,人们心里怀揣着沉甸甸的朴实和责任感,
现在的自己没有彻底悬浮于世的很大因素在于我的童年,在于我在农村生活时的记忆。那些耳濡目染的人和事悄无声息地成为了我价值观的一部分,牵制住了浮躁不安的二十几岁。
我们每个人都被宿命包裹,在时代的巨浪中扑腾。每个人心中都有嘶喊,也都有无力。在快时代里慢慢思考吧,在冷漠的时代里寻找人生的意义吧,好自为之,好好生活。

2024.9.12
写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