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奇幻漂流
这星期填学校的合同续约表格,颇有了些经验的我知道,这一大堆表格大概率没有人会看,于是糊里糊涂、拷贝粘贴,糊弄半小时搞定发了回去,这就标志着我的意大利之旅进入第二阶段了。
一年前刚开始这个工作,组里有一个至今都被我们调侃过于 German 的博士生,从小在瑞士德语区长大,刚见面就直来直去,问你为啥想着来意大利,后来我也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
应该是同一天晚上,大伙一块儿去一家市中心附近的寿司店喝酒,第一次见识到意大利人开趴的战斗力,快十二点钟终于结束,自己走回住所。路过几个铺了石板有些年月的街道,又横穿一个类似米兰版中央公园的地方,周边是中学课本上介绍过的“垂直森林”,惊讶地看着很多本地人深夜在这里遛狗。伴随着刚喝的酒精和咖啡的混合作用,竟然觉得这一幕有点像在 woody allen 的午夜巴黎里(尽管说意大利人讨厌法国人)。
当然,后来我很快就得和真实的意大利打交道,意识到这第一印象是完全不准确的。
意式官僚主义享誉全球,独道在一视同仁童叟无欺,有一次出差吃完饭和老板压马路,见他抱怨了一路,声情并茂、手舞足蹈,怒斥自己国家的规章制度手续多到荒唐,后悔当初决定举家从瑞士跳槽回来。
我只能全程保持沉默,努力绷着坚持不笑出来。
系里有另一个做相似领域、同是跳槽从英国回来的老师,第一次见面一起吃午饭时,与我传授意大利生存之道,说遇到任何事就先默认它不可能会成,放在一边干等以静制动,等到有一天搞不好就会有奇迹发生,它就突然被办好了!
硬币总归有正反面。选择欧洲的好处之一是能经常飞回家看看。去年夏天回家,和妈妈在广场上遛弯看到有人卖臭豆腐,记起来很多年没吃过就买了一份, 然后就联想到,用又臭又香概括意大利实在恰当。
意大利的同事性格很多方面像东北人,好面子但又总是过度热情、没有什么距离感一说,只存在不熟和相当熟两种状态,而前者的情况经常在随便喝一杯之后彻底消失,就差要开始拉着你的手唠家常、让你帮着评家长里短,属实让我这个东北ℹ️人哭笑不得。
当初在来之前,希望的是能涉足一个感兴趣的新领域 (宇宙网 cosmic web)、独立负责一个 JWST(一个我关注了很久的鸽王望远镜) 项目的观测和管理。一年半之后,这两个在长期规划中的愿望基本都实现了。毕业离开美国选择意大利,是很多意义上的非主流选择,但现在回顾想想,大概率是吃了螃蟹值得的。
在工作内、工作外,这一年多时间还在这里又拼凑起一套新生活,认识了些很好很可爱的新同事和新朋友,于我而言是同等珍贵和幸运的。
客观地交代,意大利奇幻漂流,尽管槽点不断,但这段经历让生活更快乐了些,还是值回了票价。
这篇自言自语其实写的断断续续。一年前开档时的原计划是总结下 PhD 六年时光,后来又放下来。今年米兰化身英格兰日常暴雨,周末困在家里,于是又翻出来继续写。想来想去过去的事情不如就尽量留在过去吧。
我还能记得很清楚的是离开 Hopkins 前一天,适逢开学不久,我一个人葛优躺在系里的沙发上,看着人来人往,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老龄博士生,已经与新学生形成了不小的代差。再叠加上三年疫情的影响,大多数的人面孔都已经很陌生。除了我因为意大利人办签证慢而滞留,同级的小伙伴也已大多离开,颇有些沧海桑田的感觉。
六年多光阴算是实现了一个从小种下的但很模糊的“成为天文学家”的心愿,有欣喜,但也有消沉、焦虑、遗憾。几年过去,一起赶路的人来来去去,很多人、很多事、很多可能性被错过或取舍。 但还是应该有一些乐观,一切不会有那么好,但大概率也不会有担心的那么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