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9.5)访学日志-“不划算”的数字游民生活
满打满算来京都一周了,果不其然日记变周记。本周基本就在四条这片区域打转。而走得比较远的一次,是搭乘电车三站到同志社大学去办事。今出川附近又是另一番景象,没有那么繁华鼎盛。或许是尚未开学的缘故,学校一带人烟稀少。

到校领取到了学生卡和ID,迫不及待去图书馆参观了一番,满满当当的书架上好些在国内就想看,但苦于没有资源的书,登时大为兴奋。将书后的定价换算成人民币后,即省350元,没出息的我更兴奋了,即刻借了两本,借出期限是一个月。


乘坐电车从乌丸站下车已经是傍晚,令人意外的是国内的“晚高峰”时间里,这条京都繁华街的主干道居然丝毫不见拥堵,更晚一些大约到8点的话,大街上已经人烟稀少了。令人羡慕的京都人,慢悠悠的把时间都花在享受生活了吧。


如果说这几天来日本有什么不习惯的,可能就是饮食了,大约到第三天已经隐约开始吃腻日本饭了,来来去去都是炸物、刺身、拉面和烤肉。对于中国胃来说未免太单调,已经开始想念武汉物美价廉的小龙虾、手撕鸡、鱼头泡饭、烧烤...


这一周里除了睡觉,大约有一半的时间都呆在酒店里。这是一个提供免费早餐、宵夜以及酒水的胶囊酒店。不仅配备了泡汤服务,甚至还有按摩椅,住宿费是190元人民币一天,相当划算了。不过刚到的那一天,前台的眼镜日本小哥非常恭敬礼貌地告诉我,住11天需要缴纳2200日元的消费税,给刚到日本的我当头一棒喝,以至于之后看到任何东西或消费,都会下意识给标签加上个百分之十的金额。

说起最近还干了什么事情的话,学习是很少的。几乎都在干挣钱的活,也不知道是电视剧行业最近回春还是以前积压的剧要上线了,行情意外好,酒店公共区域快成了我的移动办公室,每天支着电脑吭哧吭哧写稿。伴着酒精和热茶,在没有难度但繁琐的文字工作中消耗我的寿命和时间,伺候难搞的甲方,来换取维持基本温饱的钱,或者更深刻一点,说不定也是一种不脱离社会的方式,以间接磨炼自我心智。
